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ⅵ―4 所属地区 北京·宣武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北京市宣武区 申报日期 2006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
遗产编号 bjⅵ-2 所属地区 北京·宣武区 遗产级别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宣武区文委 申报日期 2006 空竹一般为木质或竹质,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三国时,曹植曾作《空竹赋》。从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记述的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证,可知“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 ...
空竹是汉族民间传统玩具,拥有悠久的历史。据说,在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能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它的历史至少有1700年了。清朝是抖空竹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不仅易于学习,而且动作花样繁多,技法多样,引人入胜。同时,参与抖空竹的人群不断扩大,从儿童扩大到了王宫贵族、商人及普通民众。因此,抖空竹至清代已广为流传,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民间传统技艺“抖空竹” 2...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北京市 编号:Ⅵ-4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宣武区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 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两种。圆盘四...
空竹博物馆展厅 李 静 “嗡唔,嗡唔,嗡唔”,随着一位老人手臂的抖动,一个像陀螺的物件儿上下翻飞,发出悦耳的响声。时而提拉,时而抖抛,一会儿高过头顶,一会儿穿梭腿间……这一幕场景经常在报国寺附近一个小广场附近上演。广场叫“空竹缘”,是京城空竹爱好者互相切磋、学习技艺的地方。广场旁边有座小四合院儿,国内首家空竹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 空竹是一种...
31日,北京空竹文化节暨第二届“广内杯”空竹邀请赛在牛街举行,来自全国的41支空竹代表队的1500名选手进京参赛,其中还包括一支外国留学生代表队。在比赛现场,300多名高手齐抖空竹,掀起阵阵高潮。
申遗有据 综合展览厅前 陈列重要证据 在北京空竹博物馆的综合展览厅,陈列着当初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文证与物证(复制品)。 文证是指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第九十回中,宋江初见“胡敲”,并为之作诗“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处谩徒劳。” 书中描述“胡敲”云:“&...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文化局、市体育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本届端午文化节,还将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如北京市“文化遗产日”暨“中国空竹文化节”启动仪式、北京市蹴球邀请赛;举办端午民俗文化研讨会,邀请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历史文化学者等共同解读端午节的文化渊源及内涵,从自然伦理、历史伦理及价值伦理探讨端午节蕴含的核心价值;推出“网上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北京抖空竹”,自2006年5月20日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空竹文化五年传承保护规划,努力培育空竹文化生态环境,着力加强空竹文化传承保护载体建设,探索出一条空竹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之路,形成了“非遗项目大众化、传承载体系列化、产业发展品牌化...
2010年6月12日上午9点,北京文化遗产日暨中国空竹文化节在大栅栏正式开幕。大栅栏商业街悬挂具有京味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日宣传旗,会场摆满鲜花。文化遗产日活动在近百人的空竹表演中开幕,一派红火场面。 北京文化遗产日开幕式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员会和宣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受到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武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员会、广内街道办事处、大...
由北京市宣武区广内街道开发建设的数字空竹博物馆近日正式开通,这是继该街道去年建成空竹博物馆实体馆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一幅童子抖空竹嬉戏图,一片水墨丹青浸染,一声清幽鸣响由远而近,这是数字空竹博物馆的动态首页,传达出一种令人陶醉的传统之美。点开数字空竹博物馆的网页,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琳琅满目的各色空竹,伴随着解说员轻柔悦耳的解说——北京空竹博物馆的一切...
抖空竹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把这一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引入到该校的“快乐课间”,丰富了学生锻炼的内容,提高了锻炼热情,达到了“快乐体育”的目的。 抖空竹已经成为该校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4月16日举行的中国第三届空竹艺术节上,该校空竹队作为省内惟一一支学生代表队参加展演并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东南商报记者 陈可伟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