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少有才名,早年在高邮从兄嫂学画。二十八岁中举后,清康熙帝知其善画,便召入内庭,命他从院派魁首蒋廷锡学画,以书画供奉内庭。但李鱓不满画院的摹古画风,拒绝画所规定的题材,主张画家要自立门户,因此被排挤出内庭。出内庭后,李鱓曾作《喜上眉稍图》说:“禁庭侍值,不画喜鹊,性爱梅花,心恶而流俗。”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性格。后...
嘉兴博物馆收藏一幅李鱓(同鳝)蕉石图轴,纸本水墨,纵92厘米,横43.5厘米。 画的左侧有题跋:小亭一夜沉沉雨,几叶青披滴滴开。我有新诗三十首,欲书长幅惜轻裁。落款:拟白石翁,懊道人李鱓。钤朱文椭圆印“懊道人”。 此画的右下角还有两枚收藏章:白文方印“长沙许氏珍藏书画印”,朱文方印“嘉兴博物馆藏”。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李鱓这个名字着实有些陌生,但一提起“扬州八怪”又耳熟能详,李鱓...
广东省博物馆藏李鱓中国画《加冠图》。 丁酉新年,掀起了关注历代以“鸡”为题材的艺术品的热潮。鸡以“德禽”形象深受历代画家喜爱,其“文德”更是画家着墨最多之处——头戴冠,“冠”又与“官”谐音,有功名之喻。因此,明清时期,“加冠图”尤为画家钟爱。单以作品数量论,头筹恐非清代李鱓莫属。 和其他“扬州画派”画家一样,李鱓(1686年—1756年)生活在商业文明和艺术市场活跃的扬州,故其绘画多迎...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李鱓的《土墙蝶花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是雍正五年(1727)正月,李鱓根据湖州途中的景象所摹绘,为李鱓42岁时的佳构。 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 康熙五十三(1714)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