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1 图2 图3 图4 祭蓝釉是高温钴蓝釉。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的低温蓝釉,高温钴蓝釉瓷器早在元代景德镇窑就已烧制成功。其制作是将一定量的氧化钴作为着色剂加入无色的透明瓷料中,施于成型的瓷坯上,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祭蓝釉又称“霁蓝”“霁青”“积蓝”等,也有称为“霁青”的,这是古人对青、蓝、绿的概念认识不清造成的。《饮流斋说瓷》:“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高温...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高15厘米 口径15.5厘米 宽28厘米 墨玉,玉质油润。玉钵为圆体、敛口、鼓腹、平底。整体纹饰采用刻画描金工艺制成。钵内为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外底为莲花纹,钵外腹部为描金七尊佛像及七佛偈语相间排列,并刻有“乾隆丙午秋御赏”描金款(丙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钵是僧人所用的食器,为向人乞食之用,现已罕有僧人托钵乞食。佛钵即佛陀所用之食...
清 康熙 大长22厘米 小长15.8厘米 直径50厘米 攒盘由内外两层共十二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盘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沿面红彩“卍”字锦地描金团寿字,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并描金篆书“寿”字。 攒盘又称为拼盘,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并延续至晚清。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者五个,多者达二十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
清 中期 长245厘米,宽50厘米,高272厘米 屏风为三屏式,可组合拆装,上端为紫檀制高浮云龙戏珠纹三联毗毗卢帽,屏风两侧透雕夔龙纹站牙。屏心边框装饰回纹,中心以高浮雕五条龙、云纹及海水江崖;侧面两部分也以相同手法制作而成。屏风另一面,黑漆地描金彩绘云龙海水江崖纹。屏风下端为八字形须弥式座,由花梨木、酸枝木相间制作而成,雕有西洋式花卉纹及拐子纹。此屏风整体造型气稳重,装饰华丽,雕刻技...
清 早期 高115厘米,长125厘米,宽80厘米 此件黑漆带托泥描金山水楼阁纹宝座为五屏风式座围,后背三扇,两侧扶手各一扇。后背正中一扇,上有卷书式搭脑,左右各扇高度向外递减。座面下有束腰,外翻兽足,下承托泥。围板、搭脑及牙板均在黑漆底子上饰描金山水楼阁纹,围板外框在黑漆底上饰描金缠枝花卉纹。宝座整体气势雄伟,黑漆描金装饰手法端庄却不失华丽,应为皇室宗亲之物,是清初髹漆家具的代表之作。...
清 康熙 高44.7厘米 口径12.5厘米 足径13.6厘米 瓶盘口,直颈,丰肩,筒形腹,圈足。器外壁通体施洒蓝釉,上绘金彩纹样,颈部为双龙戏珠纹,肩部锦地开光内绘花卉纹,腹部为缠枝莲纹,胫部为莲瓣纹。 洒蓝釉为明代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色釉品种,为低温釉。采用吹釉工艺而成,釉面浓淡不一,浅蓝色地上散布着深蓝色点,犹如散落的蓝色水滴,故称为“洒蓝”或“雪花蓝”。清《南窑笔记》称为“吹...
清 高15、口径17.6厘米 1959年崔耀亭先生 捐赠 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底无款。为康熙时烧造。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杨振玉)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通长50.5厘米 组玉佩由金钩、五排玉饰与236颗玉珠纵向串联而成。最上一排为玉珩形饰。体扁薄,其上绘描金云龙纹。上有两孔与金钩相系,下有五孔,与五列玉珠相串联。第二排三件玉饰,中间一列为瑀形饰,上饰描金朵云纹,其上、下、左、右各钻一小孔,与玉珠相连,最外两侧各系一琚形饰,绘卷云纹,上钻三小孔,与上、下及左...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通高40厘米、鼓长51.8厘米、鼓博34.2厘米、股长36.5厘米、股博21厘米 玉为碧绿色,曲尺形。正面两边及四周为描金二龙戏珠纹和云纹,中部有篆刻填金文:“子舆有言,金声玉振。一虡无双,九成递进。准今酌古,既制镈钟。磬不可阙,条理始终。和阗我疆,玉山是矗。依度采取,以命磬叔。审音协律,咸备中和。泗滨同拊,其质则过。图经所传,浮岳泾水。谁诚见之,鸣...
清 通高34厘米,最宽37厘米 宫廷吹奏乐器。遍体髹红色光漆。上部排列十六根吹奏管,直通到底,每管代表一个音,上标有音律名称,从左到右依次为“倍夷则、倍无射、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大吕、倍应钟、倍南吕”。下部一面绘两条相对云龙纹,正中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另面绘二龙戏珠纹。纹饰及文字均用金粉描绘。
明 通长22.8厘米 宫廷文房用具。通体髹黑漆,其上用金粉及红彩绘二龙戏珠纹、山石海水和云纹,笔杆末端有“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所饰龙纹富丽生动。
清 高26.5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7.7厘米 器仿战国时期铜牺耳尊形制,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外撇,肩两侧堆贴对称牺耳。通体施古铜彩为地,上绘金彩蕉叶纹、斜方格纹等。外底金彩书“敬畏堂制”四字两行楷书款。 因器型和纹饰均仿铜器,故称为“古铜彩”。古铜彩瓷烧制始于雍正朝,盛行于乾隆时期。乾隆朝仿古之风盛行,仿铜器而制作的瓷器工艺精湛,十分逼真,不仅造型与原品一致,而且...
清 嘉庆 通高27.9厘米、足径15.8厘米 冠架由冠伞、柱、底座组成。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柱为葫芦形,底座呈海棠式。仿雕漆制品,辅以金彩装饰: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环以四朵小花。 冠架即帽托,用以放置冠帽的器具。它在宫延内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陈设品。在皇帝、皇后的寝宫內,都置有各种质地的冠架,有瓷、木、竹、漆、...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杨思勖墓出土 高40.1厘米 两俑均系大理石质,有贴金,多剥落。均立在方形座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宽袖长衣,腰束黑带(涂墨),衣的前襟撩起掖于带内。下着袴,足穿黑靴。其中一俑双手胸前抱拥一套兵器,腰间左右佩戴一套兵器(见照片)。另一俑亦腰间左右佩带兵器,但右手于胸前执一杆形物,因上下均残,究系何物不详;左手抚剑(见线图)。从他们的装束和佩...
清 文具 长24.8厘米 此笔管瓷质中空,施粉彩釉,描金云龙纹,下端装紫毫笔头,上端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笔为文房四宝之一。文房指书房、画室,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书画工具。清代文房四宝的制作工艺有很高的水平,其名品、精品堪称为高雅的工艺品,有的在当时价值连城。如制墨名家程一卿所制的墨,就有“海内宝一卿墨者,黄金不啻也”的说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