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清雍正,高11.5cm,口径12×9cm,足径8×9cm。 壶直口,略呈长方形。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壸门足。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 以漆髹饰紫砂壶始于明代,清雍正年间吸收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 此壶...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大笔筒,清雍正,高16.5cm,口径19cm,底径18.5cm。 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口沿髹黑漆描金缠枝莲边饰一周,器底髹黑漆。附描金漆座,云头形三足。黄砂泥。通体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在烟波浩淼、奇山秀树的环境中,一高士执杖行于蜿蜒的小径,书童抱琴紧随其后。路的尽头是白墙所围的二层屋舍,摆放方桌的二楼轩敞明亮,置身其中,远山近水、白帆点点、摆渡船夫、风吹芦苇尽...
清 康熙 大长22厘米 小长15.8厘米 直径50厘米 攒盘由内外两层共十二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盘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沿面红彩“卍”字锦地描金团寿字,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并描金篆书“寿”字。 攒盘又称为拼盘,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并延续至晚清。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者五个,多者达二十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七巧”...
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清康熙,高15.8cm,口径18.5cm,足径18cm。 笔筒口底相若,直壁,平底。里施白釉,外壁通体施乌金釉,釉面漆黑明亮。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金彩虽全部脱落,但迎光侧视,仍可见图案痕迹:一面有委角方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纹。另一面书苏轼《后赤壁赋》全文,文末书“己丑岁仲冬月右录赤壁赋”及两枚圆、方闲章款。外底施白釉,中间有一周玉璧形涩圈。无款识。 使用整篇的著名辞赋...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清康熙,高42.2cm,口径4.2cm,足径12cm。 瓶小口,细颈,垂肩,球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红彩描金装饰。口部绘六周龟背锦纹和一周蕉叶纹。腹部的主题图案为云龙赶珠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与口沿的边饰上下呼应,烘托出龙纹的矫健凶猛。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以红彩描金装饰作瓷器装饰在清代康熙时期颇为盛行。这件器物上的装饰繁缛细腻,尤其是龙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清康熙,高6.2cm,口径3cm,足径3.3cm。清宫旧藏。 糊斗分盖、器两部分,均施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盖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盖顶以描金绘朵花纹,盖之折沿及器口沿处皆绘卷草纹一周,且对应留一凹槽,器颈部饰如意头及点珠纹,腹部绘4组朵花纹。足内白釉无款。 糊斗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盖以防鼠窃。此器形制稳重大方,色调清雅,描金纹饰显露出皇家的富贵气...
黄地描金红蝠纹盅,清同治,高3.5cm,口径6.6cm,足径2.6cm。 盅敞口,弧腹,圈足,足内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器里施白釉,外壁为黄地红彩描金蝙蝠纹。口沿、近足、足边饰金彩。蝙蝠纹以红彩勾边,再描一层金彩,内填红彩,羽翼的筋脉以金彩描绘。画面充满喜庆气氛。
黑漆描金嵌银螺钿龙纹箱,高81.5cm,宽66.5cm,纵66.5cm。 箱上龙纹以彩绘、填嵌两种技法制成,而填嵌又用螺钿及银片两种物料,故绚丽而多变化。盖里有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 箱之形制为顶盖之下设平屉,以下为插门,插门后安抽屉5具。箱下应有几座或托泥,已散失。 明代宫廷多用此种方而高之箱具存放衣冠。此箱做法又称“彩油错泥金加甸金银片”。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高8.8cm,口径20.9cm,足径9cm。 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体施红釉,口沿一周呈白色,称“灯草边”。内外壁均以金彩描绘二龙戏珠纹,外壁近底处以金彩绘变形莲瓣纹一周,金彩虽已脱落,但图案依稀可见,可以想见原初金彩与鲜红釉相辉映的富丽气度。足内施白釉,无款。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诗赞此宣德红釉碗: “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沼澄铁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
这对清初期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见图),高23.5厘米,材质优良、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均由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和四方形铜胎掐丝珐琅台座两部分组成,其中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是摆件的主体。 铜胎彩釉是金工与漆艺相结合的艺术品,以铜制其胎,彩釉髹其表,将二者巧妙结合。描金是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该摆件的主体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
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元,高4.5cm,通流长17cm,底径8.5cm. 匜(yí 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
定窑白釉描金折沿盘,北宋,高1.9cm,口径18.7cm,足径14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腹,圈足,胎体坚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光润,上施金彩,均已脱落。 南宋人周密撰《癸辛杂识》曰:“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之,永不复脱。”以描金技法装饰的定窑瓷器传世甚少,海内外仅存10余件,其金彩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可见“永不复脱”不足为信。 定窑工匠所以用大蒜汁调金粉,是因为...
中国古代瓷器从发明伊始,就有相当一部分作为奢侈品而进人社会特权阶层的庙堂之上、宅邸之中,这些瓷器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不惜工本,雕镂其胎体、刻绘其纹饰,和宝石以为釉、饰金银增其彩,造就了许多古代工艺史上的奇迹,其中最为灿烂华贵的要数金彩瓷器。 以金色为彩的瓷器,一般统称金彩瓷。陶瓷上用金为饰主要是受髹漆工艺的影响, 大致有贴金、描金、戗金三种。贴金出现得最早,唐代比较高级的陶俑上就有贴金箔装饰的...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收藏鉴赏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呈胆式,细长颈,垂腹,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口、足沿涂金彩,瓶颈近口沿处、圈足外墙以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纹装饰,颈部饰蓝地轧道粉彩勾莲纹,腹部饰青釉镂空描金夔凤纹。瓶内附一小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心方形留白处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先在...
多年前,我在外地一古玩市场淘到一把漂亮的茶壶。壶嘴到把全长20厘米,高14厘米,壶嘴和壶柄均饰有浅浅的浮雕,壶盖上也有一个浮雕蟠桃,与壶嘴的浮雕遥相呼应,特别有情趣。且茶壶看起来也有些年代,包浆自然,彩绘描金完好无损,壶身图案清晰别致,釉面丰润肥厚,品相比较完美,一见就让我特别欣赏。因为没有底款,应该是民窑烧制,而老板开价也不是很高,几经还价就顺利成交了。 后来几位资深的的藏友见过我的茶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