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墓碑文 5月2日,记者从安庆市宿松了解到,当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内置4口并排棺木,宿松文物管理部门对古墓进行挖掘,通过碑文确定其中一棺木主人为明武德将军石良后人——石长裀。工作人员从打开的棺木内还发现了朝珠等文物,目前,当地已上报省文物管理部门,等待相关专家赶赴现场。 工地发现古墓4口棺木并排而放 4月30日下午,宿松县重点工程龙湖公园正在施工。当日19时前后,施工队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生命的密码。为便于人们了解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推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经过2个月的精心设计和制作,4月19日,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对外正式开放。 据了解,该展厅位于宿松县文化馆一楼,面积100平方米,以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了我...
今年2月24日,宿松县人民中路一处下水道施工工地上,工人们在开挖土方时,意外地挖出了埋藏在地底下多年的银元。当地文物部门通过两次清理现场,共清理出银元4192块,截至3月7日,出土的所有银元已经全部清理鉴定完毕。》》》相关阅读:宿松挖出大量银元、元宝等文物 真假有待部门鉴定(组图)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24日,在宿松县人民中路一处下水道施工工地上,工人们在开挖土方时,意外地挖出了埋藏在地底下...
“注子温碗”的源流 《三国演义》小说里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古人饮酒,多半是温热了再喝,因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早在商代就有一种温酒器叫斝,斝的腹下有三高足,以便使用火来加热。而进入晚唐以后,人们逐渐改变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一些日常器皿也随之被安放到桌几和条案上,因此日用器皿出现了很多新样式甚至是新品种,“注子温碗”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辞海》解释:“注子为古代酒器。用金、银或瓷...
12月17日,安庆市宿松县自来水厂公司工作人员在孚玉镇大河村五冲组开挖作业、铺设水管时,发现一处古墓,墓内还保存这少量陶瓷文物。当地派出所立即与县文物局取得了联系。 (宿松县文物事业管理局主任徐秋浒同期声)经过清理,清理出一些陶灯盏钵和陶俑。 县文物局的专家现场考证,这是一座宋代砖室古墓,墓主身份已经无从知晓,这座古墓为东西向,长3.3米,宽0.7米,高1.1米,墓内两壁均错落有致...
剧本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同时发现的还有近百件古戏服。 日前,记者在随安徽省文史馆对黄梅戏发源地进行调研时,在黄梅戏发源地之一的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一村民家中,意外发现了30余本黄梅戏手抄本,同时一并发现的还有该村民珍藏了几十年的近百件古戏服。 宿松县是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收藏这些黄梅戏手抄本和古戏服的村民叫廖竟成,今年60岁。据廖竟成说,这些黄梅戏的手抄本和古戏服都是他的太爷爷和村里人在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