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16日,“家国同构 根脉相连——绍兴市家谱家训族规文化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展。 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更是一个人无尽的情感所在和精神牵挂;家谱是我国特有的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之宝;家训是由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家风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 本次展览展出绍兴市家谱协会选送的家谱39部,其中多为名人家谱。众多的名人家谱,不仅载有名人本人不见于其...
图为两位专家接收家谱。(陈青摄) 桥南老人凌近仁是宁波书画艺术界名家。昨日,记载有凌近仁的《慈水凌氏宗谱》由其侄子凌多德捐赠天一阁,此次捐赠的家谱补充、完善了天一阁的典藏。 凌近仁(1910年—1995年)是慈城人,书法正草隶篆皆善,以行草见长。擅长山水,善画花卉,尤擅松、梅、竹、菊、荷,画作浑厚滋润,富有变化。他曾问学于吴昌硕、诸闻韵等海上画坛名家,还曾向隐居在上海的宁波籍画家赵叔孺...
市民在阅读天一阁博物馆馆藏资料。昨天,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开展“客从何处来”的家谱查询活动。(周建平 摄)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吴强华 说起家谱,大家都不陌生,不少人家里还保存着家谱,它是一个家族起源、世系传承、迁徙以及家族人物等情况的历史记录。 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家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 最早的家谱 汉代以前记录王室贵族 家谱只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家谱是人另一种意义上的“身...
纽约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向参与民众介绍照片保存。(侨报记者陈辰摄)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美国华人博物馆日前举行“家庭珍宝收藏”(FamilyTreasure)活动,现场不仅有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向参与者展示如何保管家中珍贵收藏品,同时为民众提供数字化老照片扫描,让家庭影像继续代代相传。华裔民众携珍贵家庭资料参与,博物馆专家肯定收藏价值。 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内热闹异常,“家庭珍宝收...
图为钟序元老人寻访到的《钟氏家谱》。(闻波 摄) 记者昨日从北仑区文保所获悉,家住镇海、现年77岁的钟序元老人经五年寻访,终在北仑洋沙溪村寻访到钟观光先生于1918年主修的《钟氏家谱》。 钟观光是中国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广泛研究植物分类学的学者,也是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他于1869年出生在北仑柴桥大溟村一个小染坊业者家庭,长大后,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在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采集腊叶植物标本...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在慈溪市白沙路街道一幢普通农家小院顶楼,47岁的励双杰站在铁制书架前面,翻阅着那堆挤得密密麻麻的古旧线装书,寻找答案。 励双杰试图给这个困扰世人的永恒哲学问题以中国式的解答,他的脚本便是中国传统的血脉图谱——家谱。 国有史,家有谱。“国”和“家”是中国传统最为重要的两个社会结构,到清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还把“家谱”与“国史”提到了同等...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张鹏举教授带领建筑学院部分专业教师编著完成的《内蒙古古建筑》和《中国建筑传统解析与实践传承(内蒙古卷)》两本著作日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内蒙古古建筑》是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国古建筑丛书》首期完成的系列图书之一,也是内蒙古首部系统研究介绍地域建筑遗产的图书。全书69.6万字,内容包括内蒙古的村镇聚落、传统民居、宗教建筑、衙署府第...
“两千五百年,一本曾氏家谱。记载的不仅是这个家族的故事,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摸着再版的《武城曾氏重修族谱》,61岁的主编曾德江感叹。 13日,纪念曾子诞辰2520周年暨再版《武城曾氏重修族谱》颁谱首发仪式在重庆举行。来自中国各地的上百位曾氏家族成员齐聚重庆,参加首发仪式。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与孔子、颜子、孟子一起被尊为儒门“四圣”,号称“宗圣”。相传《四书》中的《大学》为曾子所著。 “再版...
70岁的乌统昰,戴上了专门翻阅古籍用的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编写于民国四年的自家家谱;他每翻开一页都要停顿许久,但边上还是不断传来亲友的提醒:“小心一点,小心一点,翻得再慢点。” 翻到其中一页的时候,他的堂兄,已是84岁高龄的乌统旬突然激动地站了起来,声音颤抖:“这个是我爸爸的名字!” 这是在宁波天一阁的电子阅览室。昨天,“乌”姓家族几代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一起,有从美国、加拿大远道而来,也有...
水坑村李氏后人李保添老人向记者展示家谱雕版。 家谱雕版用樟木雕刻而成。 众所周知,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被认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雕版印刷渐渐式微,普通人很难一睹雕版风采。近日,《东江时报》记者获悉,在我市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保存着一套刻于清道光四年(1824)的《李氏家谱》雕版,有198块,距今已有190年。水坑村李姓村民不仅保存着家谱雕版,还珍...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东董村日前发现脱氏家谱,始修于明朝初年,记录人物自元末重臣脱脱而始,其后裔延续23世,延续记录人物近700年。 脱氏家谱大体完整,略呈长方形。现存部分高2.69米,下部宽1.28米,上部宽1.12米。由老粗布拼接而成,下部边缘有蓝色花纹。因年代久远,家谱呈暗黄略发黑色,边缘有残缺,中间有不少虫蛀的孔洞。现存家谱最上为二世祖脱周彬兄弟三人。家谱上的所有人物名字均由楷书繁体字书写,...
近日,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孔子世家谱信息化建设与内部业务培训会议在曲阜召开。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荣誉会长兼执行会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秘书长、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平及协会相关领导、工作人员等参加会议并接受培训。 会议研讨了合作方曲阜师范大学所做孔子世家谱管理系统及网站建设方案,并系统听取了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副会长...
160年前清代苏松镇总兵王衍庆墓前的神道碑7月在长沙发现,填补了长沙无清代高级湘军武将墓地的空白。而在王衍庆家乡湘阴新泉镇王家寨村,日前还发现了王衍庆的家谱。 该家谱修于民国丙子年(1936年),明确记载:王衍庆,字梦虎,植房支部十六派长子,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衍宏、衍畴,衍宏死于战乱。他共有两个儿子,王经柄,其后代不详;王经权,又名王应僧,留洋日本,曾加入孙中山同盟会,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
唐朝宰相柳浑,是一位铮铮铁骨、富有正义感的诗人与政治家,其廉洁奉公的故事至今在流传。但因几度过着隐居生活的柳浑,其葬身之地一直是个谜。8月11日,记者获悉,北京、浙江、湖南等全国多地的柳氏后裔在上栗县上栗镇寻根问祖时,发现在一本传承400年的柳氏家谱中标有柳浑墓葬地的简易图,10多位柳氏后裔进而根据此图,在上栗与宜春交界的洪塘镇江村找到了始祖柳浑的墓。 后代在柳氏宗祠寻祖 族谱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