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北京祥和珠宝古玩城联合天艺美品、和谐中视、星月珠宝共同举办的宜兴紫砂名家作品展于7月2日下午圆满落幕。 宜兴紫砂与众不同,可塑性强,有着不同凡响的细腻,能与人灵性呼应,随心成形的宜兴紫砂器,自然也带上了人文浓重的色彩。没有任何釉色外衣的装饰,就已醉人。它朴质近人的艺术性,由此而生。 北京祥和珠宝古玩城致力于推广紫砂文化,促进中国当代紫砂艺术交流与发展,发掘真正有实力有潜力的紫砂艺术家...
由上海艺博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上海艺博展”于2018年6月25日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由壶艺创意设计大师季汉生和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范秀红共同创作的紫砂陶艺杰作“宫壶”正式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图为“宫壶”收藏仪式现场。俄罗斯国家博物馆馆长Gusev先生(右四)、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彼得罗娃女士(左四)、壶艺创意大师季汉生先生(左三)、宜兴范...
据介绍,宜兴紫砂是以江苏宜兴独产的紫砂陶土为原料,设计制成以茶具为主要代表的、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无釉细陶,在世界陶艺之林享有盛誉,历史上曾出现过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许多名工巨匠。而今鲍志强先生作为我国当代宜兴紫砂陶制作与陶刻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数十次获国内,国际金奖,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鲍志强先生1946年生于宜兴蜀山,从事紫砂陶艺50多年,极...
遗产编号 ⅷ-1 所属地区 江苏·无锡·宜兴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 简介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此项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艺林。并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百态千姿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异...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江苏省 编号: Ⅷ-1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宜兴市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历史。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它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 (具体有紫泥、朱泥、本山绿泥等多种) 为原料,采用百种...
1月12日,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在江苏宜兴开幕,宜兴市博物馆同期开馆。 此次紫砂回乡展的作品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宜兴紫砂、均陶展品中遴选而来,共计130件(套),按宴飨佳器、文房清供、雅玩陈设进行展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与县级市博物馆的合作办展,也是故宫博物院藏紫砂器首次走出紫禁城大批量展示。据悉,故宫博物院与宜兴市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书,将充分发...
近日,台湾茶人李尉文先生向江苏省宜兴市陶瓷博物馆捐赠了由清代早期名家邵元祥及清末名家李玉珍创作的紫砂壶。 李尉文先生是知名的紫砂古壶藏家,1990年来宜定居。紫砂工艺厂成立中国紫砂博物馆时,李尉文先生从台湾带回十多把古紫砂壶藏品,支持博物馆展览,并成立了经典陶坊私人紫砂博物馆,供业界参观。在宜兴博物馆落成之际,他多次表示要捐赠古壶,支持公益事业,多年来更是为推动宜兴紫砂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仔细划分以后,紫砂壶艺术品具有三大价值特征:审美价值。...
一、概述 宜兴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发掘证实,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 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为“阳羡”,晋时又改为“义兴”。隋唐一直沿革“义兴”这个名称,宋时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在太平兴国年间改“义兴”为“宜兴”。 宜兴紫砂器起源于何时,这在学术界和紫砂器爱好者之中都进行过仔细的研究...
金沙寺僧约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1465——1521年)宜兴湖父金沙寺僧人。“僧闲静有致,与陶缸瓮者处”,用缸泥澄练,捏成砂壶,“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僧人没有留下姓名,《阳羡茗壶系》“创始”篇把他列为紫砂壶的创始人。自从供春学了他的造壶技艺后,始为流传。 供春亦名龚春、龚供春,明正德至嘉靖年间(1506——1566年)宜兴人。本是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颐山曾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
宜兴紫砂陶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宜兴紫砂以独特的工艺,独特的泥料,独特的风格,博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数百年来,在东西方陶艺艺术和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宜兴紫砂”与瓷器不同,紫砂陶表面不上釉彩,突出了泥土本身的特色。真正的紫砂只产于中国宜兴,它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和可塑性。紫砂泥生成于“甲泥”矿中,有“泥中泥”之称。数百年来,由于泥料的特点,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传统工艺。其造型千姿百...
正宗宜兴紫砂壶可谓是一壶难求,除了这制作原料只产于宜兴外,还在于选上一把好壶来品茗还真是不容易。因为这正宗的宜兴紫砂壶有着很好多自己的特点,他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又似是与君子交才体会的到的,所以着重提到“慧眼识真”而非“慧眼识珠”原因就在这里。 据有着40余年品壶经验的大掌柜介绍,真正的紫砂壶其原矿泥料壶身颗粒明显,并非如常见的化工壶一般壶面光滑,外表无颗粒感。这其中的原因自不必多说,主要还是由这...
宜兴,古名荆溪,因荆溪河得名。秦始皇灭楚,改名阳羡。晋惠帝为表彰周[王己],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迄今沿用。宜兴盛产陶土,颜色多为绛紫,通称紫砂,亦有红、绿、黄、白等色,故又被誉为"五色土".所做茶器具,多通称紫砂器。紫砂器的创始,有文字的记载,始见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名:"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华"(《宛陵集》)。其次,欧阳修也有"喜若紫瓯呤且,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
梅花提梁壶 宜兴紫砂陶起源于北宋,经历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作为中华杰出的茶文化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但以它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而传人,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由于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今的壶艺日臻丰富完美。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厦门聚祥...
关于欧洲宜兴壶,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表面有装饰,另一个特点是壶体很小,这是因为当时欧洲茶叶的价格不菲,不能和中国的国内价格等量齐观。在17世纪末叶的欧洲,1公斤尚好的茶叶要卖到相当于现在1500欧元的价格,因此,至少在1675至1700年这段时间,大部分茶壶的容积在300cc到400cc之间。到了18世纪的上半叶,茶叶价格由于大量进口在欧洲下跌,且一直未回升,因此茶壶的容量也相应地增大,达10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