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宜兴紫砂陶刻由来已久,元人蔡司沾《霁园丛话》里就有“奈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五文字”的记载,这是目前所知在紫砂器物上题刻词句的最早年代,但仅见诸记载,原物已佚,尚不知是刻于壶底还是壶身。据考证最初的镌刻大多位于壶底和壶盖的边沿而很少见于壶身,其内容也仅仅记载着作者的 名号而已。稍后便有在砂壶身上题刻诗句的作品出现,绘画绝少。明“供春壶”之前的紫砂陶刻是用竹尖刀(制陶工具)在坯体未干...
宜兴紫砂工艺盆,是有别于紫砂茶具功能而形成的一个大类品种,因其具备天然优良的材质性能。适宜于各种盆栽与盆景艺术,它造型千姿百态,装饰风雅悦目,历来深受园林和广大盆艺爱好者的喜欢几百年来,紫砂盆犹如陶都艺苑中的一株奇葩,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为古老陶都增添了陶艺的精美和文化的厚重。 紫砂花盆是陶艺门类中的一大品种,它的发端、发展、传承已经历了四个多世纪。作为盆栽、盆景器皿,紫砂优于瓦盆、瓷盆、陶盆、石...
如果要给宜兴紫砂绘一幅历史地图,那么它的出发地应该是金沙寺。该寺位于古阳羡(宜兴)君山之隅、东溪之上。这里原来是唐朝宰相陆希声晚年隐居的地方,不过,历史之所以记住了金沙寺,并不因为那位昙花一现的宰相,而是因为它的主人和一位名叫供春的书童。 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丁山一带的制陶业已十分兴旺,金沙寺附近就有陶瓷的作坊,那金沙寺僧大约懂些茶道,茶又喝得上瘾。加上平时的耳濡目染,老僧自己喝茶的器皿,必定用紫...
在1911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宜兴紫砂陶的发展一直较为顺利,紫砂行业局面繁荣。作为中国独特的手工业品,宜兴紫砂壶曾在芝加哥博览会,巴拿马博览会上多次获奖。但随着日本的侵华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宜兴紫砂业陷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到1949年解放前夕,宜兴紫砂十条龙窑有七条被日寇和国民党改筑碉堡,厂房全部被毁,许多老艺人在贫病交困中死去,从业人员只剩下20余人,几乎到了人亡艺绝的地步。...
邵大亨、范大生、顾景舟这些名人都是宜兴紫砂史上响当当的丰碑人物。日前,记者从业内获悉,160余件紫砂作品将于下月初在宜兴市开拍。目前,这批待拍作品正在陶瓷博物馆展出。 此次在宜兴市举办的首届宜兴紫砂专场拍卖会,共征集来自海内外壶友提供的作品160件,囊括了邵大亨、范大生、顾景舟等近现代名家精品,也有高旭峰、李寒勇、王强等一批新崛起中青年紫砂艺人的代表作品,估价达5000余万元,其中顾景舟的大口扁...
一则宜兴60多位知名紫砂陶艺人的姓名遭他人抢注的消息,最近在紫砂界和坊间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由此很快联想到宜兴紫砂壶真伪、鉴别、价格等问题,事情迅即成为人们觥筹交错间最热门的谈资,而此时距离媒体披露“紫砂门”事件尚不足一年。一个小小的紫砂壶,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无数文人骚客为之辗转反侧;越来越火爆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紫砂壶为何轻易拍出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元的高价;宜兴的紫砂壶市场究竟是何种模样?连...
本报讯(记者 诸葛漪)《古韵沉香——宜兴紫砂精品展》近日在闵行区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紫砂物品120件,其中紫砂壶100件,紫砂工艺品20件。由王寅春、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大师创作的20余件紫砂精品将集中呈现。展出期间,还有陶艺制作师现场展示紫砂制作技艺,为参观者答疑解惑。本次展览由闵行区博物馆和宜兴陶瓷博物馆主办,将持续到5月31日。
紫砂泥是宜兴的稀有陶土资源。有人说,这是上帝对宜兴的垂爱,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了丰厚的“五色土”,让聪明而又勤劳的宜兴制陶人忙碌了数百年,捏制了温婉大气的紫砂壶,书写了彪炳千秋的陶文化。为了科学规划,合理开采,2005年4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对黄龙山紫砂矿进行保护的通知。经省人大27次会议批准的《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也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这对推动传统紫砂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
【桂林日报讯】(记者 文新军)4月16日下午,“紫玉山水”首届宜兴紫砂艺术经典展示赏析周在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开幕。市政协主席粟增林、副主席袁绪祥,原桂林市委书记陈雨萍,著名作家彭匈等出席开幕式。 据了解,江苏宜兴是中国陶都、紫砂陶故乡。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紫砂陶主要品种有各式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雕塑和陈设工艺品。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独...
紫砂壶在我国的历史上发展到清代达到历史的巅峰,一把精美的紫砂壶往往“价凝璆琳”,“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正是当时紫砂壶热的真实写照。一款紫砂壶,凝聚了制壶人的心血,集文化与精神与一身,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壶一春秋。 那些收藏级精品紫砂壶为我们展示了目前代表我国最高的制壶技术,壶身上的诗词书画、文学纂刻,已经不仅仅是装饰层次的提升,更是文化内涵的深蕴。 朱泥小石瓢壶 据博宝网的专家介...
宜兴紫砂陶起源于北宋,经历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作为中华杰出的茶文化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但以它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而传人,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由于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今的壶艺日臻丰富完美。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厦门聚祥春茗茶相关人士...
春节前,有着千余店铺的宜兴陶瓷城里,老板们正忙着接待和拜访大客户。与往年不同的是,市场上几元、十几元的低档壶已难见踪影,中、高档制品都挂上了一张张验明正身的检验卡片。 可别小看这两指宽的卡片。据宜兴市政府办副主任王卫介绍,这是宜兴自有紫砂制品千余年来,第一次由政府强推的宜兴紫砂制品“身份证”。虽然各家的形制不同,但卡片上除了产品名称、厂家店家之外,还标注了产品原料、制作工艺、泥料供应商和质量检验...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张薇)近日,江苏宜兴“王氏陶艺”第四代传人王康携历代王氏紫砂壶精品来唐,与唐山壶友共话紫砂情怀。 “没想到唐山的壶友们这么懂紫砂,一提起太爷爷王寅春的名字他们都知道,而且唐山壶友对有传承的紫砂技艺非常认可。来唐山真是不虚此行。”在遥远的唐山也能觅到知音,王康感到非常高兴。宜兴“王氏陶艺”诞生在近代紫砂陶的发源地川埠上袁村(现称紫砂村),那里位于盛产紫砂泥原矿的青龙山、黄龙山...
宜兴紫砂和韩国陶瓷北京展 剪裁仪式 2010年9月25日下午14时,“2010中韩陶瓷文化交流——宜兴紫砂和韩国陶瓷北京展”在北京驻华韩国文化院举办。出席开幕式的有韩国陶瓷文化协会董事长姜庆植、韩国驻华大使馆大使柳佑益、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严振全、中国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等嘉宾。 此次活动由韩国陶瓷文化协会、中国宜兴陶瓷行业协会、驻华韩国文化院主办,中华人民共...
“交流和陶艺共感”——中国宜兴紫砂壶和韩国陶瓷北京展于25日在北京驻华韩国文化院开幕。 本次展览由韩国陶瓷文化协会、中国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和驻华韩国文化院主办,将展出50位韩国陶瓷名匠的150余件作品及50位宜兴紫砂陶艺家的150余件作品。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宜兴紫砂壶和韩国陶瓷制作试演、中韩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等活动。 展览的主要展区包括两国陶瓷文化介绍区、宜兴紫砂壶和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