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女史箴图》是中国能够找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之作,也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幅画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那张华为何会写下此文? 张华是西晋大臣,当时的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愚帝”,他最出名的“段子”就是:当年全国闹饥荒,大臣们向...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这幅《女史箴图》已然被整个世界视作一个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尽管学者们对作者年代和身份有着诸多猜想,但这幅长卷仍被公认是出自魏晋时期古典人物画派顾恺之;其次,长卷的每一段故事都以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宫廷女性模范事迹为蓝本。这些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儒家精炼总结后的关于古代女性应该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戒律信条,是理想化女性美的标准。后人对这幅教化图的推崇大抵是源于该作品在技法、内容到...
大英博物馆中的《女史箴图》 中国古代绘画代表作——《女史箴图》 年代:东晋时期(公元400年左右) 规格: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流失时间:1860年 收藏地: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原画作于东晋时期,艺术价值颇高,从问世起就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后人也多有临摹。由于年代久远,现在世界上仅存两幅临摹品,其一为北京故宫收藏,为宋人临摹,笔意色彩皆非上...
3月2日起,“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将有9件来自中国的文物,有点可惜的是不包括女史箴图。 在大英博物馆编纂的丛书《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AHistoryoftheWorldin100Objects)中,介绍了100件影响人类历史的大英博物馆藏品。此次巡展以这本书为基础,围绕“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文明都脱离不...
《女史箴图》局部 “玄熊攀槛、冯媛趋进”,描绘冯媛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 如果要问海外收藏中最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哪件,那一定非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莫属。几乎每一个到大英博物馆的华人游客,都想去一睹这件名作的真容。可惜现在这件作品因为多种原因一般不予展出,所以大多数人都无缘得见。 顾恺之是有记载以来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画家,因为率真的性格和卓绝的才艺,有“三绝”之称——才绝、痴绝、画...
如果要问海外收藏中最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哪件,那一定非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莫属。几乎每一个到大英博物馆的华人游客,都想去一睹这件名作的真容。可惜现在这件作品因为多种原因一般不予展出,所以大多数人都无缘得见。 顾恺之是有记载以来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画家,因为率真的性格和卓绝的才艺,有“三绝”之称——才绝、痴绝、画绝。关于他卓绝的才艺,历史上有很多令人称奇的 记载。但他的作品,没有一件真迹流传下...
被制作成多层次的数码映像图的《女史箴图》(局部) 对话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 对于有学者认为《女史箴图》并非顾恺之摹本的观点,大英博物馆“中国绘画集萃:长江行旅”大展以及《女史箴图》特展的策展人史明理博士,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中式绢本手卷绘画中,最精良且属于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就是《女史箴图》。考虑到画中顾恺之的题款及...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今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现身,它据传为东晋顾恺之画作,原为清宫藏画,曾被多位文人、帝王收藏玩赏,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落到英国。在大英博物馆,我们再次见到的《女史箴图》画卷被截成四段,裱褙成平板式进行展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是对文物的伤害。然而,割裂画作的做法毕竟发生在百年之前。在今天的纷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和无法复原的珍贵文...
割裂装裱对作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大英博物馆也很后悔 大英博物馆藏东晋顾恺之(传)《女史箴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展出现场 中国古代书画,是保持传统的卷或轴的装裱方式好,还是装裱于木板上能受到更好保护?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4年7月23日刊登了《〈女史箴图〉访“晋人”》一文,其中提到:“大英博物馆将好好一手卷《女史箴图》割裂开来,裱...
据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Cla- rissa von Spee)博士日前透露, 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顾恺之画作《女史箴图》将在停展6年后,于2014年4月在大英博物馆重新展出,展期为一个月。展出结束后,这幅画作将在原地被覆盖,保存于黑暗里。按计划,此画作今后每年都会有一个月的展期。 《女史箴图》为东晋顾恺之画作,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顾恺之的“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
《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画作是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作已消失于世,现存有唐代摹本,但原本的12段摹本中现在也仅剩下9段了。 1860年,这件唐摹本在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到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做为谢礼,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但同时还有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作为另外一个选择,在二选一的情况下...
女史箴图乾隆之后,《女史箴图》便一直收藏于皇室,直至于乱世中流落异国他乡。1910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便反复出现在各类书籍和刊物里。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曾是我国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也是该馆最重要的中国绘画藏品之一,它不仅是最能反映原作者东晋画家顾恺之风格技巧的传世摹本,其辗转流传更与历史上多位学者和帝王发生联系,被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乾隆之后,《女史箴图》便一直收藏于皇室,直至于乱世中流落异国他乡。1910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便反复出现在各类书籍和刊物里。 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曾是我国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也是该馆最重要的中国绘画藏品之一,它不仅是最能反映原作者东晋画家顾恺之风格技巧的传世摹本,其辗转流传更与历史上多位学者和帝王发生联系,被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圆明园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物到底有多少,至今无人能说清。 150年前浩劫之后,无数奇珍异宝就此流落他乡,历经辗转,甚至干脆被深锁于库房中不见天日。倒不是因为不识货,恰恰是因为太过珍贵,今天的收藏者反而秘不示人,比如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 更多的圆明园珍品被堂而皇之地作为“全世界共享”的杰作进行展示,在大英博物馆,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也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还有收藏于私人...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 东方文物 第一收藏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右上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目前传世的有唐宋两个摹本,其中前者被视为最得原作神韵的珍品,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这件乾隆帝的案头爱物在1860年被英军大尉基勇盗抢,从此流落他乡,历经辗转,于20世纪初年被大英博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