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央视就是根据位于印度迦耶市的大觉塔,对大雁塔进行复原的。 仝向阳 摄 永徽三年(652)三月,在玄奘的督建下,一座模仿印度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汉文译为“大觉塔”)的5层高塔,在慈恩寺内拔地而起。这就是如今西安市的地标大雁塔,在当时被用来安放玄奘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与佛像,不过按照史料的记载,它最初的模样和如今是大不相同的。 10年前,中国人出国旅行并不像今天这样便捷,所以绝大多...
印度逻辑有两个主要流派:正理和因明。印度的第一个系统的逻辑学说出现在正理派的《正理经》中,而印度有演绎论证式则归功于佛教逻辑。佛教的论辩逻辑称为因明。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是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陈那因明为印度有演绎逻辑打下基础,法称因明最终使印度逻辑完成从类比到演绎的飞跃,使论证式达到西方逻辑三段论水平。 意大利杜芝教授(G.Tucci)在其著作《论弥勒无著学说的若干方面》中说:“我们必须承...
世界文明古国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至今保留着数量众多的佛教建筑、造像及建筑遗址。 佛教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产生了,但在阿育王之前的建筑数量极少,且规模很小,仅在北方邦伯斯蒂特区的比布拉瓦、坚巴兰特区的劳里亚发现三座砖塔。 自阿育王始至波罗王朝末将近十五个世纪里,各地兴建了大量佛教建筑。可将其分为四期:一、初创期;二、革新期;三、发展期;四、衰落期。 一、初创期(公...
印度佛教自部派佛教以来,尤其是大乘佛教,重视对宇宙万物的终极本质、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众生的本原和成佛的根据等问题的探讨和阐发,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本体论学说。印度佛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本体哲学思想也随之不断发展,前后变化很大。本文拟就印度佛教的本体“实有”说、本体性空说和本体心识说三个主要的本体论学说类型的内涵与演变,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本体“实有”说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并不关心,也没...
由上海博物馆与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圣境印象:印度佛教艺术展”世界巡展第一站,3日起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展出。 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于1814年成立,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中佛像、佛塔和佛画等佛教艺术品堪称该馆的馆藏特色。馆长巴尔加韦玛·威努戈保对记者表示,展览所展出的91件/组艺术珍品是从馆藏中精选出来的,时代自公元前2世纪的巽伽王朝至公元19世纪。系统地反映了印度佛教文化的...
印度文化在4千多年前,就沿着印度河流域繁荣起来,而这里有着雕刻的传统,历来是高超雕刻艺术的发源地,著名的莫亨左达罗遗址出土的皂石像和青铜像等令人惊叹不已。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800多年,对于印度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经典,如《梨俱吠陀》、《梵书》、《摩诃婆罗多》相继完成或开始编撰。在沿河而居的印度先民中,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多神信仰的婆罗门教开始形成婆罗门教包含着诸多的信仰因素,它是...
中国龙文化之所以能长期延续,除了原有的龙图腾崇拜之外,还在外来佛教中吸取了新的鲜活因素。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龙文化影响很大。佛教中的龙王、龙珠、龙宫信仰及其传说与中国本土龙文化融合,使中国龙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在佛经中,有一个名叫“那迦”的神兽,这种神兽长身无足,在水中称王。佛教中的那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佛经转译为中文时,那迦顺理成章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