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西藏已有21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内容涵盖佛教经典、天文历算、藏医药典籍等。其中,最新入选第五批“国家名录”的17世纪手写本《锡金胜迹指南》,填补了西藏古籍发掘史上的一项空白。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边巴次仁介绍,从2007年起,西藏开始着手古籍普查、申报“国家名录”等工作,目前共有217部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
相比家喻户晓的越窑和龙泉窑,婺州窑似乎显得很落寞也很神秘。其实,通过考古界的多年发掘和研究后,已经证实了婺州窑的历史沿革久远,制作工艺精湛,存世珍品数量可观。而现存数百座婺州窑址群中唯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是婺城区琅琊镇铁店窑遗址。上周,记者探访了这座遗址,试图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一艘古代沉船与铁店窑的故事 清澈的白沙溪水潺潺流淌,可很少有人知道溪畔掩藏着的千年前的...
6月11日,在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北承德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正式向12位长城保护员代表颁发工作证书,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守护长城的志愿者们有了正式的身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文物保护,重在基层,长城保护更离不开守卫在一线的文保员。目前,长城沿线有3000多名长城保护员,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默默无闻,辛勤奉献。这次我们向长城保护员颁发工作证和巡查服装,就是要...
6月1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在京签约战略合作,“文创中国”运营中心正式落户上海自贸区,开启国博与上海自贸区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涵盖设计、生产、运营、全球销售的全生态文化创意、经济与传播平台。 国博副馆长李六三介绍,一方面上海自贸区作为“文创中国”中国大区运营中心,联手国家博物馆为相关文博、文化机构提供全方位运营保障与服务;另一方面将在国博的授权下,...
近日,鸿山遗址博物馆馆藏的118件精品文物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仪式:通过3D数字扫描,采集3D 模型数据,让每件文物都穿上了量身订制的数字外衣,建立了永久性的数字化档案。明年,市民有望在手机上直接看到鸿山遗址和文物的3D全息影像,文物背面什么样,花纹有多深、实物有多大等都能一览无余。 “这个项目2014年申请下来,今年正式开始实施,年底基本完成,明年上半年验收”,鸿山遗址博物馆办公室相关负责...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印记,更是一个国家的印记。从2006年开始,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昨天(6月11日)是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在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全国多地都举行了特别活动,吸引公众参与。 昨天,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碰上了文化遗产日。北京天气晴朗,除了游客外,故宫博物院还迎来了听讲座...
6月8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始预展,展出了敦煌遗书、佛教经典、宋元善本、明清稿抄等100余部珍贵典籍,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 本次展览分为“珍贵古籍 书香中国”“浩瀚典籍 历史智慧”“古籍保护 任重道远”三大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浩瀚典籍 历史智慧”作为展览主体部分,紧扣习近平总书记...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古老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如何发挥作用?2016年6月11日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微博#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主题下回答网友提问。 1、@Rainy_Pang 提问:刘局长您好!电视上会不会有什么特别节目庆祝文化遗产日? 刘玉珠:文化遗产题材是很受网友和观众喜爱的节目,央视、各地方...
6月11日,杭州歌剧舞剧院舞蹈剧《遇见大运河》作为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传播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在舞蹈语汇中注入了行为艺术与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宣示保护大运河的决心。 舞蹈剧《遇见大运河》由17年前舞蹈诗剧《阿姐鼓》原班主创制作,曾为《加勒比海盗》《珍珠港》等影片作曲的好莱坞作曲家克劳斯·巴德尔特,以多元文化视野的创作来解读中国民族文化特征。 《遇见大运河》全剧贯穿“开凿、繁...
位于湖南常德澧县的城头山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世界农业稻作文化的发源地。6月7日,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开园仪式,正式对外开放。 城头山古城遗址距离澧县县城约10公里,占地面积18.7公顷,曾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个考古大发现之一。从1991年到2014年,该遗址先后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近9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6万余件。 据考证,城头山古城遗址是中国迄今所发...
国家一级文物、具有真人模样的辽代佛教葬具“真容木偶像”正在出土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进行保护性修复,预计年底完成。 记者从宣化区文保所了解到,正在修复的两件“真容木偶像”是1998年8月出土于宣化下八里辽代墓群的一处夫妻合葬墓。墓中的男性墓主人身上罩着铜丝编成的铜网衣服,是辽代契丹贵族享有的高等葬式。两件“真容木偶像”面部雕刻有女子的容貌,腹部被掏空。但是两件“雕像”有差异,身高不同,年...
办博函〔2016〕5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我局决定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科研基地实行分类建设管理,按建设发展目标分为以下3类: (...
目前,英国国家图书馆已经在图片分享网站上共享了超过100万张图书照片。英国国家图书馆并不是把书籍进行简单拍照,而是搜集各种装饰画,或节选书页上能反映历史的插图。这些书籍的出版年份多数在1900年之前,已过了版权约束的期限,网络读者可以自由使用。 英国国家图书馆计划从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出版的约6.5万本图书中拍摄图片,每张照片都会注明来源,包括书籍名称、出版社及页面。
5月23日至6月1日,国家文物局清代书画鉴定培训班在故宫学院举办。该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承办,旨在提高全国文博系统专业人员在清代书画鉴定方面的专业水准,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清代书画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该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博单位,均具有5年以上书画保管和鉴定经验,共计21名。 本次培训班精心规划课程,课程组织形式分为专题授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