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不少人的眼中,考古就是挖坑掘墓,发掘地下埋藏千年的秘密。但是挖了坑之后该怎么办?21日于河南郑州开幕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考古不光管挖,还有管“保”和“用”,做到对考古发现的重要遗迹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心中有数,充分考虑到遗址后续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需求。 21日,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如果以1921年河南仰韶...
陕西西咸新区将大遗址这一被视为城市发展“包袱”的文化资源,创新开发,变成可充分挖掘潜力的文化“富矿”,发展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形态 5月,骑行在国家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田野两侧,镶嵌于数千亩松柏与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之间的秦咸阳宫、汉长陵、汉安陵、汉阳陵等古代遗址次第扑面而来。令人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五陵佳气无时无”。这片历史上以“五陵原”闻名的人文厚土,如今正从曾经的荒芜走...
平遥古城 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5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就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连续发生违法建设案件,约谈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人民政府。 宋新潮指出,平遥古城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文物资源高度密集,近期连续发生违法建设,集中反映出平遥属地政府未能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认识客观存在;平遥古城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明,依法行政水平亟待提高,古城总体保护思路需...
石鲁1959年代表作《背矿》在丢失作品之列 石鲁之女石丹(左)宣读声明,右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 著名艺术家石鲁是长安画派的主要创始人。其女石丹20日代表全体石鲁艺术遗产继承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表声明,称将全力追索遗失的158件(套)石鲁珍贵作品。据业内人士称,保守估计这批作品市场价超过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介绍,2012年初,全体石鲁艺术遗产继...
昨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率国家文物局调研组,来到登封调研文物保护工作。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副市长杨福平陪同调研。 刘玉珠一行先后来到观星台、嵩岳寺塔、嵩阳书院、登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以及启母阙等地,实地察看登封文物保护、展示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登封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众多。其中,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
为了进一步规划博物馆展藏展示,5月16日下午,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组成的文物鉴定小组赴渭南博物馆,对馆内藏品进行了鉴定工作。 专家组一行来到渭南博物馆,实地察看了馆内文物展览情况,详细了解了渭南博物馆在文物收藏、文物保护、展示展出、文化宣教、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成果。鉴定过程中,专家们对于部分文物的出土年代进行了精细划分,对于部分馆藏文物的收藏摆放问题也给与了指导性意见...
5月13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一行在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陪同下赴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察调研。陕历博党委书记强跃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待中向刘曙光一行汇报博物馆工作,并全程陪同考察。 座谈中,强跃向刘曙光介绍了陕历博的发展情况,并汇报了近年来在中央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陕历博积极开展的各项工作。刘曙光对陕历博取得的显著工作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在随后的实地考察中,刘曙光首先参观了该馆的《大唐...
5月13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开幕,该论坛也是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中亚、西亚、东亚及欧美等十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门、考古界、博物馆界代表齐聚古都西安,共话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今年是国务院《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十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5月11日,记者在国家文物局举行的2016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加大长城保护力度,全面改善长城保护状况。 “从总体上看,通过过去10年的工作,我们已经摸清了长城家底,初步建立起保护框架,实施了一大批长城保护项目,向社会宣传了长城知识和保护理念,长城保护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国家...
5月5日,国家水利部下发通知,批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原址类水下博物馆”,是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水文石刻遗址。白鹤梁题刻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对研究长江的水利综合开发、内河航运、桥梁建设、农田灌溉等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是长江上游修建现代水文观测站前,枯水水文信息的主要来源...
国家典籍博物馆“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18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仪式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向国家典籍博物馆颁发“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牌匾。本次国家图书馆与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建立教育基地,旨在充分发挥国家典籍博物馆作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艺术...
5月1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郑州挂牌,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及河南文博单位的20多位古籍整理与保护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李仁清的传拓技艺不是他个人的,也不是河南的,是全世界的。仁清一直致力于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经调研,在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设立“国家级古籍...
19日上午,文化部召开“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在发布会上通报文物系统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举措,介绍文物单位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主管部门,一直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我国中央级、省级和副省级城市所属博物馆基本都开展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出开发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国家博物馆全景 国家博物馆中央一号大厅 国家博物馆西大厅 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占地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2015年6月4日,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发布《2014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国博以当年接待763万名观众,被列在报告中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的第二名,仅排...
日前,西藏已完成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在内的80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采集、审核、验收、上报等数字化建档工作,十余万件可移动文物首次获得“国家级电子身份证”,西藏可移动文物调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为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2013年底,西藏正式启动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西藏共有登记在册的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1295处,建档在册可移动文物总数达105494...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