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洪武官窑釉里红和青花在同一技术条件下产生,两者除呈色剂分别为铜和钴外,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使得胎釉特征大体相似;但因釉里红和青花对釉的要求和窑炉条件略有不同,因此两者的外观特征又有所差异。 洪武朝历时31年,釉里红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前后不同,从胎釉特征和釉里红呈色上也能看到这种差别。 1 (3) 1、胎釉特征 洪武釉里红的胎骨有粗松和致密两类。粗松的一种手感稍轻,瓷化程度差。致密的一种断面...
溯源 黄釉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安徽淮南寿州窑,四川邛崃窑,河南密县西关窑、郊县窑,陕西黄堡窑,山西浑源窑,河北曲阳窑,其中以寿州窑黄釉瓷最为着名。黄釉瓷分为分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后呈现黄色,到清代时在烧制的黄釉中加入了玻璃白,呈色较明代亮且白,无明代的娇嫩之感。 历史地位 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盛于宋,其制品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中国陶瓷史上影响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铜川耀州窑文物复制厂,是铜川市文物旅游局下属国有企业,是集耀瓷的科研、复仿制、旅游接待及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单位。厂址位于西包公路95KM处的耀州窑博物馆内,与举世闻名的耀州窑遗址及全国最大的陶瓷专题博物馆三位一体,共同担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
元-蓝釉白龙纹-龙头-特写 元-蓝釉白龙纹-瓶口-特写 元-青花-瓶口-特写 元-青花-苏麻离青蓝料-特写 元-青花-苏麻离青蓝料-特写 元-青花-苏麻离青蓝料-特写 元-青花-梅瓶-底部-特写 元-青花-盘口罐-罐口-特写 元-青花-双耳扁壶-壶口-特写 元-青花-执壶-底部-特写 元-青花-罐-上部-特写 元-青花-苏麻离青蓝料-特写 元-青花-苏麻离青...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一般以长石、石英、粘土等为原料。亦作 、油、锈、 砷 ,又称油水、釉汁、锈浆、釉药或垩泽。商代原始瓷器上已使用。釉的化学组成为氧代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经温式球磨调成油浆,用浸、喷、浇、荡等方法施于坯体表面焙烧而成。由于所含金属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的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
说到洪州窑青瓷,其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晕散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
辽代陶瓷的釉质精良,莹润如脂,色泽鲜艳,平滑光亮,给独特多姿的造型穿上色彩斑斓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辽代陶瓷釉色基本上是以白釉、黄釉、绿釉以及“黄白绿”综合运用的“三彩釉”为基本格调,兼有黑釉、紫釉、茶叶末色釉、蓝釉、红釉、酱釉、混釉等彩釉,也有各种描金器的存在。其中的白釉多施于地子,作为黄、绿釉的衬托;黄釉多施于各种花卉;绿釉多施于各种花叶。当然,其他的用釉方法仍有很多...
在习惯上,人们把福建地区生产的瓷器,都称之为建窑瓷。在建瓷中,最受重视的就是“建黑”和“建白”两种瓷器。前面说过,“建白”指的是明代德化窑的白釉瓷器;而“建黑”,就是指宋元建阳窑烧造的黑釉瓷器。建阳在宋时属建州管辖,故称建窑,或称建阳窑、乌泥窑。这是狭义的“建窑”概念。建阳窑始建于晚唐,至两宋达于顶盛,到元代就逐渐衰落。其实,所谓建窑黑釉瓷,建阳水吉镇一带是它的主要窑场,除此,在宋元时期,同在福建...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在烧成后有釉的产品表面上会出现局部无釉缺陷,即缩釉。那么形成缩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形成缩釉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釉料中的灰尘和釉料本身的收缩。有些釉,特别是那些含氧化锡的釉,如果釉施得过稠,或施在一个脏的表面上,将会缩起,变成较大的结块。在高温胎体涂上了粘度较高的釉料时,会产生针眼状的露胎缩釉点,其原理如下:当窑温升至1300°C左右时,胎体中部分原料...
我国最早的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代湖南长沙窑。特点是在瓷胎上,用铜描绘文饰,后罩釉高温还原烧成。 元代由各大窑口争奇斗艳的局面,变成以景德镇独占熬头为天下瓷都,并烧创了成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我国古代瓷器按工艺种类来说,可分为这样几大类:釉上彩,釉下彩,逗彩,色釉。青花釉里红,就属其中的釉下彩工艺。 青花釉里红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古代有人为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导致倾家荡产的下场。因为青花釉里...
元朝开始采用高岭山的优质瓷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法配置瓷胎,胎质已经比宋代影青玻璃化程度高多了,坚实细腻,但仍然含有金属杂质,所以烧出后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处呈现红色斑,俗称“火石红”。 元青花一般器型硕大,显得笨拙,胎体比其他时代的瓷器厚而沉重。修胎也不精,大罐、大瓶之类,接口镟削不细致,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加上大器烧造不易,所以难免会出现翘棱、夹扁、凹心、塌底等...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 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
长沙窑制品有瓷胎与陶胎之分。陶胎土质不纯且带砂,烧成后呈褐色或铁灰色,断面粗糙、吸水性大,习称缸瓦胎。瓷胎大多呈灰白色、香灰色、青灰色,含铁1.5—2.5%,含二氧化硅72%—76.34%,含氧化铝16.67%—20.73%,含二氧化钛在1%左右,二氧化硅/氧化在4.09 ±0.5,化学组成相似于浙江青瓷和景德镇瓷器,是具有南方鲜明特征的一种属富氧化硅质的瓷胎。 产品烧成温度约在1150—120...
一、笔 釉下五彩彩绘常用笔主要有用于勾线用的线子笔和填色用的汾水笔及其它辅助用笔。 线子笔一般采用软毛的羊毫,主要用来勾描墨线、色线。笔毛较长,新笔使用前应在离笔尖 一厘米左右上边用线捆扎好,这样勾线用时操作灵活。 汾水笔有大小不同的数种规格,根据器型、画面的设计图样、单块面积的大小而选定汾水笔的大小。规格大的笔含水量大,适合汾图块面积大的,反之则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选用。 其它辅助用笔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