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0月31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从10月11日开始,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研究中心、阿拉善右旗文管所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继2007年之后,第二次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已新发现遗址点26处,其中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必鲁图遗址是此次发现的最大的遗址。 据悉,26个遗址点均分布于沙漠内湖泊附近,面积从几千平方米到十几万平方米不等。遗址点表面...
直城门南门道下保存完好的排水涵洞。 ●硫化状建筑遗存记录毁城烈火 ●千年前皇帝专用“驰道”重现世间 日前,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又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直城门遗址首次揭露出“驰道”遗存,搞清了直城门和西安门的结构,发现了保存十分完美的排水涵洞,同时发掘出土了大量汉代硫化状建筑物遗存。 门道下千年涵道保存完好 ...
近日,德清县文物普查队在雷甸镇塘北村开展文物调查时,根据当地村民提供的线索,普查队员在该村凌家埭南塘角的一块桑树地上发现了夹砂红陶、黑陶、石器散件等器物,还在距地表40厘米处发现了文化层,从采集到的标本来看,该遗存应属新石器晚期的遗址。 雷甸镇区域内古遗址分布较多,有国保单位杨墩遗址、省保单位下高桥遗址等,此次南塘角遗址的发现扩大了雷甸镇新石器遗址的分布范围,为研究史前德清先民的生活状况提供了珍...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截至9月30日,西藏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新发现文物点1096处。 据介绍,这次普查从3月开始,以县为单位开展。截至目前,西藏共有28个县启动了实地文物调查工作,调查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1475处,新发现文物点1096处,复查文物点379处。其中,在阿里地区新发现了70余处石框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西安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长安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两处周代时期的遗址,对文物部门研究长安地区两周时期的遗址分布特征增添了新的资料。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昨日通报了这两处遗址的情况,两处遗址分别是进步西周遗址和南堰两周遗址。进步西周遗址位于长安区五星乡进步村东、北,兆丰村以南,该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50000平方米。在遗址的西部、北部都因为砖厂的挖土遭到了破坏,考古人员在...
日前,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宋桥镇普查时发现四具保存完整的明代石像牲。 石像牲位于宋桥镇龙祥村吴岙自然村蛇马头山山麓,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石像牲包括石将军、石马各一对,沿着山路散落在不同的位置。听村民介绍,这些石将军、石马原放置在驸马墓前,可惜现在墓已沉陷,无法寻找其确切位置。据当地流传,这墓葬是一温州人在吴岙村建的,身份为驸马,具体为何许人有待进一步考证。 石将军高220厘米,肩宽53厘...
钟楼台基遗址。(记者郭学军摄) 钟楼台面上的碑座。 位于大明湖南部的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是2007年济南市公布的第三批文保单位之一,是济南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随着大明湖周边区域的拆迁,这个遗址慢慢显露出来。为更好地对它进行保护,考古人员从10月7日起对它进行了一番清理,结果令人欣喜不已。 “通过清理和查找资料,我们确认这个遗址是明代建筑,而目前济南遗存的明代建筑很少,这个建...
新发现文物点之一——南静池古寺曾在此依山而建。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西安市在长安区新发现多个文物点,其中新石器时代古先民曾在秦岭山前形成聚落、清代曾利用山崖建造寺庙等,都属于重要发现。 上堡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位于杨庄乡上堡子村东台地之上,东、西、北三面为小河,南面近山,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村中断崖处发现的遗迹有灰坑、灰层,文化层破坏严重,表土层下即有灰坑开口,灰坑最深达4米。遗物主...
近日,记者从开江县文教局获悉:开江县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共复查文物保护单位26处,新发现有价值的文物保护点3处。 王维舟将军的第二故乡:广福镇革命遗址寻踪 9月,开江县文物普查办对全国著名革命烈士唐在刚(曾任闽浙赣省军区总指挥)故居、王维舟将军的第二故乡——红色广福现存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测绘。普查组发现:王维舟将军当年在广福成立中共广福特支、组织川东游击军、开展革命活动时的故居以及王维舟...
日前,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昆阳镇普查时发现一处保存完整的清晚期门台建筑。 该门台位于昆阳镇铁凤村解放街150号,坐东朝西,为清代砖构建筑,始建年代、始建人失考。原为合院式建筑,现仅存门台。门台用两根青砖壁柱,设砖腰线,采用水磨青砖砌外墙。大门用花岗岩门楣,上立四短柱,明间屋面略高于次间。七山式悬山顶,上盖筒瓦。外墙做法讲究,用六边形、回字型等几何图案拼接,细部雕刻花纹状图案。背立面做法大同小异,大...
近日,从灌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传来好消息,灌云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田野调查中,于县城大伊山新发现了两处梅花鹿岩画。 灌云县大伊山梅花鹿岩画是1995年公布的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伊山主峰大山圩西侧的一处绝壁上,作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阴刻鹿画和铭文两部分,鹿角为单枝,呈倒八字形,周身斑纹,短尾,行走状,鹿身后楷书铭文。新发现的两处梅花鹿岩画分别位于大伊山大龟腰山金鸡岭上方和大...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继上甘棠千年古村之后,江永县又发现了一千年古村落桐口村。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杨欣教授、章忠民高级工程师前往桐口村考察。 两位专家对桐口村的古建筑群赞不绝口,称其湖南乃至全国都很少见,符合申报国保单位的条件。 桐口村位于上江圩镇,距镇政府约4公里,背倚葱郁的都庞岭,前临清澈的潇水河,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符合古代建筑堪舆。全村现有约150户,600余人,以卢姓为主。据《...
英国《独立报》10月5日报道,澳大利亚岩画新发现,挑战对土著岛民的旧认识。 澳大利亚北部的阿纳姆地,一直被视为是澳大利亚土著的特殊领地。从15000年前,直到50年前的岩画作品记录了这一地域的生活,更增添了这一区域的特殊魅力。学者们在这一区域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岩画。在古老的哺乳动物——袋狼画像旁边,并置着一些现代文明发明物品的图像,像是汽车、自行车车轮、双翼飞机以及来复枪。还有传教士、船长的肖像...
河南省汝阳县今年新发现恐龙化石聚集点90处,并新出土一批恐龙化石,其中部分化石可能属于新的恐龙品种。 河南省汝阳县曾于2006年发现过恐龙化石,后经省地质博物馆组织挖掘,在不足5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3种恐龙化石,现已陆续出土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6具,其中在汝阳县刘店乡刘富沟村发掘的“汝阳黄河巨龙”长达18米,肩部高6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大的恐龙。在当地发现的“...
近日,瑞安市文物普查队在塘下镇鲍田新坊村开展野外调查登记,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晚期的人类活动古遗址。 瓦背山遗址,位于塘下镇鲍田新坊村凤凰山最西端的瓦背山山坪,根据采集标本来看,应属新石器晚期的遗址。瓦背山东西走向,北临离坑团山,西接七星墩,山坪南北宽25米,东西长50米,分布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堆积层较薄。在山坪上采集到标本若干件,有拍印编织纹和方格纹陶片,和残缺石锛一件,山坪上陶片较多,但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