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界认为,眉山彭山区这座石雕在中国考古史上尚属首例 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馆迎来九十周年院庆日。届时,包括宝蕴楼、慈宁宫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区域等四个新区域,将正式对观众开放。 10月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故宫博物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处证实,四个新区域,陈列着众多国宝级文物。其中,1941年出土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的一座石雕也在其列。展出期间,这座石雕取名为“石男女拥抱像...
九尾冲工地古墓挖掘现场,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正进行挖掘工作。 9月29日,九尾冲工地古墓挖掘工作又爆出新进展,二号墓出土了一批陶器。 赶到古墓挖掘现场时,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测量与绘图,墓内清晰可见的陶器为六件。“具体文物数目还得等我们今天的清理工作完成后才能确定。”市文物考古所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初步判断该墓为战国楚墓,“但并非市民所想的贵族墓,从出土物品...
继9月15日晚10时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陡岭浏阳河小学建设工地抢救性发掘出一座西汉初期贵族古墓,该处工地随后又发现两座古墓后,国庆长假期间,长沙市考古工作人员在距第一次发掘的贵族古墓东面山头约40米处再次发现4座古墓,但因4座古墓级别不高,发掘出的文物并不太多。 这4座古墓分别于10月1日、2日为考古工作人员发现,10月3日、4日展开抢救性发掘,昨日因大雨暂告中止。据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大可...
2015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管理处成立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开展相关考古工作。截至目前,本次发掘共清理房址1座,瓮棺葬2座,灰坑11座。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锛和石球;陶器以泥质黑陶、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器形可辨者主要为陶纺轮、陶杯、陶鼎、陶簋和陶罐。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
9月28日,省考古研究所公布,沁县上庄村发现了一座金代龟形砖室墓,其墓室形制特殊罕见。其中,出土的21幅孝行砖雕,在晋东南地区是金代葬俗中最流行的风格。 今年4月,沁县上庄村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代砖室墓。省考古研究所闻讯后派考古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6月中旬协同沁县文物馆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没有发现纪年相关文字,考古专家根据墓葬形制、砖雕及随葬器物判断,此墓的年代下限应在金代中后...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半年的抢救性清理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沁县漳源镇上庄村发现一座金代龟形砖室墓,其墓室形制特殊罕见,墓中还出土了21幅精美的模制孝行砖雕。 该墓葬为一座仿木构建筑的砖室墓,叠涩攒尖顶,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呈八边形,五个耳室分别在墓室正北、东北、东南、西南及西北方向,整体平面形状为龟形,墓顶至墓底通高4米,全部用砖叠砌...
10月5日,长沙开福区九尾冲浏阳河小学工地,近期新发现的第四处古墓。 自9月15日晚,第一处古墓发现以来,长沙开福区九尾冲浏阳河小学工地的古墓群发掘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截至10月5日,记者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考古所)获悉,目前在该工地共发现7座古墓。其中最新发现的4座古墓排列有序,方向基本相同,没有打破或者叠压的现象,说明这些墓葬在选址上很可能经过人工规划。 这4座古墓,朝向均为东西...
河南省在过去9年相继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丹江口库区和受水区地下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从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到明清时期的重要发现不断出现,还出土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许多文物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破解诸多历史之谜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一部绵延不绝记载中华文明进程的天然“地书”被渐次打开。河南是南水北调文物抢救保护的主战场,需要考古发掘和搬迁的文物点369个,占中线工程文物保护...
9月28 日 ,《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展》暨改造提升的《李茂贞生平展》开展,这是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的首次对外展出。 大唐秦王陵是五代时期李茂贞夫妇墓,2001 年经过科学发掘,2003 年对外开放,2013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现为国家AAA 级景区。为了更好地展示秦王陵文化内涵,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立项,宝鸡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组织完成了《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展》和《李茂贞生平展》提...
西安市考古研究院通报,在西安城南某住宅小区一座未遭盗扰的唐贵妇墓中,考古专家日前发现了一条共有92颗水晶珠的完整水晶项链。 据介绍,发现时,珠子散落在墓主人头部一侧,此前可能是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应该是她生前心爱之物。经过整理,考古专家共发现有92颗水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颗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水晶珠大小不一,均呈扁球形,由两端向中间对钻成孔。吊坠一端大一端小,其中小端嵌入金扣...
一枚从福州屏山考古工地出土的大铁锚,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昨日,记者从福州市考古队了解到,这枚铁锚确定为福州西汉时期最大的铁器,也见证了当时福州繁荣的造船、航海技术。 屏山地铁考古领队张勇告诉记者,这块铁锚(如图)是屏山考古工地出土的两件铁器之一,另外一件为小型铁斧。这块汉代铁锚重约96斤,是福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文物证据。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欧潭生教授说,根据史料记载,汉代时,闽越王余...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全国首批国家大遗址保护区之一的屈家岭遗址保护区发掘现场。梁刚 摄 2015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管理处成立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开展相关考古工作。截止目前,本次发掘共清理房址1座,瓮棺葬2座,灰坑11座。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锛和石球;陶器以泥质黑陶、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主要为素面,可见少量篮纹、...
记者昨日从多伦县辽代墓葬发掘现场了解到,目前,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这座辽代贵妃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并出土大量珍贵的辽代文物。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说,该墓对研究辽代历史特别是辽代后族萧氏家族及辽代奚族的研究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目前,已经发现金、银、铜、铁、玉、琥珀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金花银高翅镂花冠、金花银凤纹镂花高靿靴、包金龙纹玉带銙、仰覆莲纹白釉定瓷罐、鹦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