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英国V&A博物馆的策展人表示,他们馆藏中的大多数中国画都是赝品,因此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国画代表作大展”中没有任何来自V&A的藏品。 V&A的一位发言人指出,除了外销水彩画,他们收藏了70件明清时期的画作。在这70件作品中,有25件如今被认定为赝品,还有30件的真假尚无定论,另有15件被认定是真迹。前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策展人、剑桥大学教授克雷格·克鲁纳斯表示,...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 4日透露,国内“50 .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 .5%。” 在公众看来,“馆藏”几乎等于文物放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失窃、不水淹火烧,就等于安然无恙。然而,“50 .66%”的惊人数字戳破了公众臆想出的美丽肥皂泡。 “无暇清点,无人过问” 四川博物院馆藏书画文物中,最著名的当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一件在泡水状态的青铜器从脱水到定型一般要1年半到两年半,而尺幅较大的丝织品修复就要更长时间。‘慢工出细活’是文物修复的规定动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 这番话,道出了目前我国腐蚀文物维修遇到的瓶颈之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修复工艺复杂,周期长”三大瓶颈让大量文物处于不可抗拒的损害中。 据励小捷介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腐蚀文物的抢救维修。“十一五”期间投入6亿元,改善博物...
这是一件“飞虎队员”的作战队服,背面缝着印有美国国旗与五种文字标明的“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内容;衣服正面的左胸前缝着主人的姓名。 2月26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由美籍华人陈灿培先生捐赠的408件抗战时期文物,其中不少都像这件“飞虎队员”的战衣一样,保存完好。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钱锋介绍,陈灿培捐赠的文物包括保存完好的飞虎队员皮夹克、军帽、“...
据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策展人们说,他们馆藏中的大多数中国画都是赝品。这就解释了在上个月闭幕的大展“中国画代表作大展:从700年到1900年(Masterpieces of ChinesePainting700-1900)中为什么没有任何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藏品。在展览中展出的79件作品中,仅有3件是来自英国的藏品,而且均出自大英博物馆。 赝品源于鉴定水平有限 ...
2013年7月18日,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正在实验室中修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车辆金属配件。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 近日,一个关于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的数据,引发公众对馆藏文物安全的关注。 这组数据从何而来?包含怎样的内容?折射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哪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和相关单位及专家学者。 腐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介绍,上述数据源自国家文物局2...
每逢各美术馆自主策划的馆藏展,都会吸引众多的爱好者流连忘返。但全国的各级美术馆的藏品有多少,保存的状况如何,不仅受到美术爱好者与创作研究人员关注,也是在当前美术事业发展中一个亟须关注的问题。从去年开始的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目前已正式进入信息采集阶段,并已经启动了8个普查试点。 1月16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介绍,作为文化部于“十二五”期间...
“国内馆藏文物腐蚀率竟超五成?那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二千年前的古董吗?家里的宝贝还敢捐给博物馆吗?”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文博机构馆藏文物中有50.66%的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这种说法未免太夸张。而文物修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古董就像年迈的老者,身上有病痛在所难免,而作为“医生”的他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延续它们的艺术生命。 有机质文物“伤不起” 有媒体报道称...
到莒州博物馆采访是一件令人无比激动的事情,首先是博物馆建得无比气派,在县级博物馆中极为少见,其次是博物馆里的藏品无比丰富。历史悠久、序列清晰的文物,构建起了莒文化辉煌的内蕴,而事实也正是,凭借着辉煌的历史和影响力,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令人激动的还有79岁的原莒县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苏兆庆先生,苏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从事文博工作,成为莒...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而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经费仅占博物馆业务经费的5%。情况是否属实?我省情况怎样?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余莉。 国内媒体称,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调研认为,全国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腐蚀损害。 余莉认为,该报道存在误读。她介绍,一般而言,馆藏文物从完好变为重度腐...
央美教授吕胜中去年为马年创作的数码微喷版画《五花马》。 徐悲鸿创作于1947年的《马》。 形态各异的“马儿”汇聚一堂,与马相关的诗歌穿插其中,静待观者入场。今天,“丹青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马画作品展”开始向公众开放,带领参观者品读明清至今的“马画史”。 展览从央美美术馆藏的70多幅以马为主题的画作中精选了21幅。“主要挑选能够代表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精品,涵盖了明清、民国、新中国...
中国文化部日前宣布全面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这是“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国有美术馆藏品进行普查。 本次普查到2016年12月31日结束,分准备、信息采集、验收汇总三个阶段进行。目前准备阶段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他各阶段的工作按方案确定步骤和要求逐步推进。这次普查将实行美术馆自行审查、省级普查工作机构审查、国家普查工作机构复查和验收...
保护乐山文化遗产 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乐山西坝窑博物馆开馆 馆内藏品丰富 记者 刘平 摄 精美的西坝窑陶瓷展品 记者 刘平 摄 “这些西坝陶瓷太漂亮了。有的巧夺天工,有的釉变后花纹像孔雀一样美丽。”2014年新年伊始,乐山西坝窑博物馆在峨眉山市峨眉院子正式落成开馆,为广大市民游客端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据了解,该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集中展示西坝古陶瓷藏品的专业博物馆,...
冀宝斋博物馆 引发争议的藏品 号称“中国最大民间博物馆”的河北衡水冀州冀宝斋博物馆,在“奇葩”与“毁三观”这两个网络时代充满调侃戏谑的词汇裹挟下一炮走红。一篇热门网帖让无数网友 “笑出眼泪”。之前向来门庭冷落的民办博物馆,也一下子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篇网络热帖引发的热议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