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花海子遗址发现的鹿石 郭物供图 “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反正他们在这里已经挖了几年了,说是有什么重大发现。” 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查干郭勒乡的金恩斯说。他还说,几代人目睹了这里的一堆堆石头,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这里是墓葬,还有人说这是外星人来地球的降落点。 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2001年6月,经...
如果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或者更准确地说,在新旧石器时代交替并存时期,玉器主要是作为一种“玉石不分”的生产工具和武器,那么到了新石期时代中晚期,玉器因自身特质而受人们格外喜爱、甚至崇拜,而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礼仪之器,成为人们社会地位、权力和文化的象征。这时的玉器,多用于祭祀天地神灵和死后随葬用品,还有一部分变成日常生活中的饰品和辟邪用品。 原始社会特别是中后期,玉器在整个社会中用于宗教、...
5月初,黄岩屿头乡前礁村出土了南宋赵伯澐古墓,轰动一时。 这座南宋古墓,出土了大量随葬丝织品,还原了一位南宋文官生前的服饰礼仪,因而被学界称为“宋服之冠”。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参与了黄岩赵墓发掘的全过程。多年的考古经历,让这位“老司机”看到了考古的另一面。 7月30日,郑嘉励在台州市图书馆以《终极之典——从黄岩南宋赵伯澐墓说起》为题,以赵伯澐墓的发现为...
近日,一则《这个国家级博物馆,终于对“熊孩子”忍无可忍了》的帖子在互联网上传播。帖子讲一位就职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网友爆料称,来自北京城区某小学的孩子,在参观博物馆后留下满地垃圾,而且这种事情还屡见不鲜。这样的遭遇和无奈,很快引起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共鸣。 昨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的主会场设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馆等相关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不少市民纷纷前来参观。那么不文明...
士大夫们在饮宴作乐时,除了即兴歌舞之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这就是史书上多有记载的“以舞相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 虽然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交际舞,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地的一些国家,但交际舞在我国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汉唐时代,士大夫们在饮宴作乐时,除了即兴歌舞之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这就是...
一、我国传统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式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
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游园记者张宇明摄 昨日上午,在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数百位市民冒雨欣赏了西汉的众多宫廷礼仪,同时拉开了汉阳陵博物馆“金秋踏古”系列活动月的大幕。 太子册封礼开启“金秋踏古”大幕 进入11月,汉阳陵博物馆将会有14场汉文化主题活动。昨日,“金秋踏古”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以一场太子册封礼开始。 昨日上午在汉阳陵帝陵广场上,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册封仪式,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一幕...
《戏剧艺术》2015年03期 【摘要】宋金时期,杂剧砖雕成为墓葬装饰的母题之一,并与墓主夫妇像或尚食场景具有空间构图上的平衡性,共同成为宋金时期墓葬装饰中最具吸引力的题材。本文通过宋金墓葬中的一个特例,发现这类题材在具体的设位陈器和空间配置上均可在神庙祭祀或祖先祭祀中找到依据。因此,可以说宋金时期墓葬中这类特定的题材并非是表现墓主夫妇“开芳宴”的盛况,而是对酬神场景或丧祭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同时,...
饮食是与人类生活最为贴近的一件事情。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饮食器具是其物质文化的核心所在。与此同时,饮食器具作为人们生活器用的物质载体之一,所体现出来的造型艺术、工艺制作、风俗习惯、社会功能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政治生活的阶级性,凡此种种,皆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具体表征。 萌发设计意识 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行为,都是以“食”为前提的。...
两年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赫赫宗周特展,见到了赫赫有名的青铜重器:何尊。这是1963年在宝鸡出土的伟大的历史遗爱。在这个器物上,有着至今史载最早出现的“中国”字样。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五年对宗族小子何的训告,其中提到了“宅兹中国”的理想:迁都成周地区,即现在的洛阳,并以成周为天下的中心。 记得那时,感觉血脉贲张,心潮汹涌。中国的伟大出处,瞬时出现在了迎面的青铜器上。微不足道的后人,和它相对,内心的...
中国人对于筷子的情有独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那么为什么是中国人发明出了这种别具特色的进食餐具并一直沿用至今呢?7月18日,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在首都图书馆,演讲“餐桌上的历史风景——中国古代进食传统”,讲述国人与筷子的情感渊源。 汉代人餐桌上的“箸” 全球范围内,人类进食方式可以分三大群,一是直接用手抓食,一是用叉子、勺子,一是用筷子、勺子。用叉子的就是欧美...
在我国当代考古学材料中,关于6000余年前流传至今的红山玉文化内涵及古礼发端的讨论,日益受到国内外史学界和矿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日前,在辽宁省北票市举行的“红山玉文化与早期用玉理念研讨会”上,专家认为:红山玉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明礼仪之光。 红山玉文化诞生于我国内蒙古地区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地区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形成于6000余年前古代文明初始的红山文化之中,以其考古发掘问世的玉猪龙、玉凤、玉鸮、...
中华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史,从远古的玉石文化展开。玉以特有的质地、色彩与光泽.再经细心琢磨成“器”。成为古代礼仪化玉饰品中最重要的佩饰。而其佩戴表现白勺重点部位,因礼仪形式的时代不同而改变。随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阶级的分化,含礼仪功能的玉饰用品,不仅品类,形制日益增多,内容也更趋干复杂化。所以说当阶级分化以后,各种礼仪活动形成各种特殊的礼俗,这种因不同场合、不同阶段,而佩带不同的玉饰品,并与服饰结合,...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曾国藩(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国藩专门谈论了在交往中的八交、九不交、与小人交的情况中交往的主要原则,其实为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善意...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连续三个年度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陕北清涧县辛庄遗址揭露出了一座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的宗教礼仪建筑群。建筑外观呈三重环围式楼宇,一定程度上具有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外貌特征。 据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辛庄遗址距清涧县城约20公里,位于无定河下游支流川口河的上游,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内涵以商代晚期遗存为主。由于遭到盗掘,2012年,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