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梁上的雕花早已剥落殆尽,倾颓的照壁对着一地瓦砾。斜阳下,只有“注意安全,远离危房”的警示牌,还是新的。 这是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王氏宗祠,皖南大地上近千座宗祠建筑中的一座。近日,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徽派古建筑,因为一则公开拍卖启事,引发外界关注。 8月30日,安徽省黄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转让原为歙县坑口乡人民政府管理的王氏宗祠。9月8日,拍卖被当地政府叫停。拍卖与叫停背...
竹根雕笔筒 ■看质地 明清时期的竹雕家,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2-4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现出竹的肌理,后期作品则精工细作,很少见到竹的粗糙肌理。 ■看款式 明清时期的著名竹雕大师基本上都没有在作品上留名的习惯,所以,有亲笔提款的名家传世之作很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刻上大师名款的竹雕器物有四种情况:一是作者亲笔提款的真品;二是其弟子们后加款识的真品;三是...
9月11日,《千年丹青》——山西古代壁画掇英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展。100余幅北齐至明清壁画摄影作品亮相,内容涉及古代山西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戏剧等诸多层面。 在太原美术馆9号展厅,展览展线长100余米,其中包含稷山青龙寺金代壁画,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等多处寺观壁画的1:1摄影图。 据介绍,这些作品都是在各种数字采集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喷绘等工艺复制成1...
9月9日,由余杭博物馆主办的“考古余杭系列展——元明清”在余杭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开展。 余杭博物馆自2012年以来,每年都会举办以余杭考古为主题、以余杭历史为主线的“考古余杭系列展”。已经成功举办了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宋等四个阶段的展览。今年,余杭博物馆再次推出“考古余杭系列展——元明清”,这也是整个“考古余杭系列展”的最后一展。 本次展览以元、明、清三...
为进一步摸清明清皇家陵寝-清西陵、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等现状,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领导下,8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文物局、我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各遗产地所在地省(直辖市)文物局共同组成的评估工作组分别对明清皇家陵寝-清西陵、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状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调研之后,评估工作组分别与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的...
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之二——礼佛图 24.3×31.2厘米 清 金农 故宫博物院藏 五机构联展明清人物画 8月25日,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亮相。作为北京画院推出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展览”之一,此次展览是继2015年“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展”、2016年“我来添尔一峰...
(原标题:江西抚州发现明清墓葬42座,基本确定为汤显祖及其家族墓园) 海昏侯之后江西考古再迎大发现! 8月28日10点半,江西省文化厅 抚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抚州发现明清时期墓葬42座,目前基本确定汤显祖墓。 汤显祖家族墓园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临川人,他是联合国教...
赤橙黄绿青蓝紫,明清两代景德镇的窑工烧制了许许多多颜色釉瓷,黄釉在明清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黄釉瓷器有全黄的 (器内器外皆为黄色),有半黄的 (器外黄色,器内白色)还有黄底上加五彩、加珐琅彩、加粉彩的等等。黄釉在拍卖市场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价位高的已达数百万元。只要是官窑,只要是精品,这个价位上应该还有潜力。 明清帝皇钟爱黄釉 黄釉的滥觞期在唐代,其时黄釉瓷器发色不稳定,也较为粗糙,故只在...
谈及“宗教改革”,人们一般认为是马丁·路德为反对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而引发的一场围绕欧洲教会的道德、神学和体制展开的宗教改革运动。事实上,宗教改革不仅包括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再洗礼派的宗教改革,还包括天主教改革。其中,“天主教改革”是天主教为了回应新教改革所进行的一场革新运动,它推动了天主教向海外的宣教。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是这场天主教宗教改革的一个结果。 ...
2017年8月11日,镇江市考古人员在西家湾明清府城西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图为西家湾明清府城西城门遗址考古现场 西家湾考古工地所在区域为明清时期府城西城门位置。据《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城之四门,东曰朝阳,西曰金银,南曰虎踞,北曰定波……西门三重曰金银,夹城向北增设一小门。 图为小门 本次考古工作,清理出西城门的瓮城遗迹,发现...
清嘉庆黄地粉彩缠枝烛台 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天工开物-膏液》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八方蜡台的异域风情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
网络配图 顺治二年(1645)二月,李氏朝鲜储君——世子李返抵王京汉城(今韩国首尔),结束了在清朝长达八年的人质生涯,但仅两个月后,即“染病”暴毙,年仅34岁;之后不到一年,面对赐死诏命,世子正妻姜氏慨然赴死。然而,肉体的消亡并未让他们得到彻底解脱,反倒意味着这对夫妻彼世厄运的开始:世子死后葬于汉城西北郊的昭庆园,姜氏则长眠于汉城西南郊的永怀园。从此,夫妻二人隔着繁华喧嚣的汉城,开始了长达三...
院落內的水缸。永州市零陵区文物部门供图 7月28日,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文物部门透露,该区在水口山镇大皮口村发现一处罕见的明清时期巨大古院落,共有明清时期古建筑房屋150座,面积近两万多平方米。 经文物专家现场考证,这150座古建筑中,有60多座古建筑现仍有人居住。另外,还有40多座四合院落的价值非常珍贵,院内门窗和廊枋上到处清晰可见雕梁画栋、雕龙画凤等吉祥图案,外墙及门头上的花、鸟、虫、...
佛手又名香橼、密罗柑、王指针、佛手柑、枸橼的变种。佛手主要产于我国的福建、广东、四川、浙江等省,以浙江金华的佛手最为著名。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仰慕金华佛手的芳香,金秋来金华北山脚下观赏佛手,高兴之余诗兴大发,欣然挥毫写下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沁人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古代金华乡贤诗人雪樵也这样写道:“苍烟罨丘壑,绿橘种千百;黄柑龙佳丽,伸指或握拳,清香扑我鼻...
7月8日,“香事清心——苏州博物馆藏香具集展”在广东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综合展厅开展,展出了苏州博物馆藏的116件元明清时期的香具珍品,在莞香之乡东莞重现中国香文化魅力。 古人香事习俗,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商代,考古材料最早见于战国。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地于东莞,借助既近原材料产地,又近港口的地理优势而形成全国香料贸易的中心,本土香料经广州、香港远销珠三角地区、内陆城市以及东南亚等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