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重大发现!今天出土的这些陶片,从布纹及打磨的光滑度判断,至少是汉代时期物品,甚至不排除先秦或新石器晚期的可能!”5月19日,在眉山市洪雅县复兴村魏坊基铜矿渣堆积区附近溪沟中,瓦屋山严道铜山考古队发掘出多块古陶碎片,现场负责人、先秦考古学博士陈苇惊喜地告诉大家,这些陶片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瓦屋山已有人类生产生活,与中国早期青铜冶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连续七天来采集的100多件实物样品,也比不上这...
好逸恶劳囊中羞涩,苦于钱从何来,遂去“寻宝”,结果找到了古墓,并挖出了文物,岂料钱未赚到,便落入法网。近日,甘泉法院以盗掘古墓葬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姬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又六个月,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又六个月,巩某某有期徒刑十年,王某某有期徒刑七年。 巩某某在一次闲逛中发现某村山上有座古墓,便将这一消息告诉王某某。2015年5月份,姬某某伙同巩某某、李某、王某某等人携带探条、铁锨等工具,前去盗掘古...
遗址首次在矿冶遗址发现墓地,揭示了矿冶生产的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相关信息。一椁一棺墓和随葬青铜、玉器的宽边长方形小型墓规格高于其他墓,墓主身份可能为矿区较低层次的生产管理者或高等级矿师。这些为研究春秋时期铜绿山乃至中国古代矿冶生产中的人力分工和技术种类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墓葬区与近几年在岩阴山脚遗址发现的洗矿尾矿堆积场、选矿场、35枚矿工脚印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同时代同地区的较为完整的矿冶产业链...
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青铜短剑墓葬遗址陈列馆于17日在沈阳开馆。 春秋战国时期,沈阳地区为燕国的重镇方城,隶属燕辽东郡襄平县,距今已有2600余年历史。 该陈列馆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郑家洼子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10余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出土数十件珍贵的青铜器文物。 据陈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65年,考古人员在一座长5米、宽3米的大型古墓中发...
13日下午,由海淀博物馆与颐和园管理处联合举办的“皇室遗珍——颐和园清宫青铜器展”在北京拉开帷幕。50余件(套)造型精美的清宫旧藏青铜器亮相,将展出至8月28日。 青铜器的出现、繁荣在中华文明中占有中有地位。它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以及铭文,向后人展示了古代先民高超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并因此被史学家成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自2014年以来,海淀博物馆与颐和园管理处多次...
近日,海南省博物馆从湖南省博物馆引进的以国宝皿方罍和大禾人面纹方鼎为主的青铜器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往参观。5月11日,省博物馆为配合该展览开展了青铜趣味小课堂系列活动,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据介绍,青铜趣味小课堂至今已圆满举办了5期,人气居高不下。讲解员结合中国青铜文化特色,向观众介绍了簋、甗、罍、鬲、甑、箅、觥、匜等青铜器型的生僻字,以及各种青铜器的用途和相关知识,看得观众大呼“原来如...
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本网从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了解到,沈阳市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现主题“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其中, 5月17日上午10时将举办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开馆仪式。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街郑家三委青铜东巷23号,在这座墓葬里曾经出土了三把东北系青铜短剑,因此被称为青铜短剑大墓。重新修缮布展后的陈列馆主要分两个展厅,东侧大墓展厅,以青铜短剑大墓...
4月29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咨询会在湖北大冶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河南省文物局、陕西考古研究院的文物考古和遗产保护专家,为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出谋划策。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不论从年代、冶炼工艺水平和遗址构成,还是开展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深度上,都堪称目前国内最为重要的矿业遗址,为中国考古学开辟了矿冶考古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的...
西昌老城发现大量清代铜钱 西昌老城发现大量清代铜钱 昨天中午12点过到1点,在西昌城门洞也就是大通门前面,打铁巷附近,老城区综合整治二期施工队在施工时发掘出了大量古时候的钱币。经文管所鉴定,这些古代铜钱均为清代,总共将近两百斤!这也是凉山州目前最大一次的窖藏钱币被发现。
近日,记者从泾川县文物部门获悉,泾川新出土一批元代“水泉禅寺”文物。其中一件铜鼎保存基本完好,铸造于元代辛卯年(1291),这是泾川县自2013年出土宋代龙兴寺陶棺及舍利等重要文物后,又一次重要文物发现。 这组铜器是城关镇共池村农户史某在旧宅重建时于两个塌陷窑洞间隔区发现的。其中铜鼎保存基本完好,品相较佳,高60厘米,外口径48.5厘米,两耳间距54.5厘米。鼎口上沿的铭文显示,该鼎铸造...
近日,西班牙工人在该国南部维修地下管道时发现了19个古罗马土罐,内有超过600公斤的古罗马铜币。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古币可能是西班牙或者是世界上唯一还保存完好的公元4世纪的古罗马铜币。硬币的正面印有当时的古罗马皇帝,而背面则是罗马预言。根据考古学家的认定,这些埋葬在地下的古币没有进入流通,所以完全没有磨损的痕迹。目前,这些古币已经被送到塞维利亚考古博物馆存放。
由海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29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精选了包括皿方罍在内的57件湖南出土的文物珍品,其中2014年回归故土的“铜罍之王”皿方罍最引人注目。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商代晚期铸造,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通高88厘米,重51.5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方壘,展现了青铜器鼎盛...
4月27日,铜川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温高社带领局相关科室、市文物稽查大队工作人员对王益区“五一”黄金周文物安全工作进行检查。 检查组主要检查了各相关单位文物旅游安全责任落实和监管责任落实、安全制度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安全设施设备运行等情况,实地查看了雷坪寺抢险加固工程、王家河遗址等文物点文物保护情况。检查中发现各单位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良好,黄金周前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开展有序,同时也存在文物保护工程项...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作为一套称重量的器物,在我国古代,秤杆被称为“衡”,秤砣则被叫做“权”。《汉书》中就这样记载:“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汉语词汇中也就逐渐演变出“权衡”一词。 相传,杆秤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的陶朱公范蠡。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在秤杆上刻制十六颗星花,故称为十六两制秤。秤杆有骨杆、木杆、金属杆;秤砣...
4月29日,由新昌博物馆主办、柯桥区博物馆和嵊州市文物管理处支持的“越光宝鉴——越地古铜镜精品展”在新昌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主题为“越光宝鉴”,展出战国、两汉、隋唐、宋辽金以及元明清的重要镜种,包括禽兽纹镜、人物故事镜、瑞兽葡萄镜、山字镜、双鱼镜、素纹镜等,共104件珍贵铜镜。展览采用展板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图文并茂,呈现铜镜在每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和铸造工艺,从一个侧面展现越地古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