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湖北省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考古工作人员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 经发掘、初步整理,27座墓葬出土文物共计70余件,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尤其是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显得弥足珍贵。 据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铭文,墓中出土的铜镜、瓷盘口壶、陶罐、陶碗等也成为文物分期断代的标型器。...
青铜雁鱼灯 一个盗洞的发现,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目前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完备,即使在最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眼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秦汉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
昨悉,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经初步发掘整理出土文物70余件,有铜、银、铁、陶、瓷、玉石器等,有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其中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弥足珍贵。 据介绍,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泰(太)元廿一年韩墓”铭文。“泰元廿一年”即公元396年,为东晋武帝司马曜年号。该墓还出土了东晋时期的铜镜、...
11月6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获悉,今年绛州州署遗址Ⅱ区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新发现了唐代至明清五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有明清时的取暖设施,类似现在的地暖,及青花釉里红小荷蜻蜓鸡纹杯等生活用瓷。 2014年7月,省考古研究所在结束了绛州州署遗址I区(现存大堂建筑前)的考古工作后,随即对位于现存二堂以北,绛守居园池以南的区域进行了布方和考古发掘。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新发现了明清、元...
11月14日,江西手机网记者从海昏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现场获悉,上午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两枚马蹄形金器,一大一小。记者查询史料获悉,马蹄形金器始于汉武帝刘彻。 据国家博物馆杨杨小林介绍,上午出土的这2个金器成色很好,上面有纹饰。现在尚未称重及测量长度,但长度不超过一个巴掌长(20厘米),现场发掘出的文物被立即装箱送往主墓旁的实验室清理。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人们喜欢把黄金做成饼形和方块形,前者称为...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14日正式启动,作为考古界的知名专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国内知名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海昏侯墓在内的庞大汉墓群及其近旁的海昏侯国都城紫金城遗址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国家文物局对海昏侯墓的发掘高度重视,将其定为2015年度国家重点考古发掘项目。” 信立祥介绍,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坚...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14日正式启动,作为考古界的知名专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国内知名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海昏侯墓在内的庞大汉墓群及其近旁的海昏侯国都城紫金城遗址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国家文物局对海昏侯墓的发掘高度重视,将其定为2015年度国家重点考古发掘项目。”信立祥介绍,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坚持...
出土的画像砖 文体新广局供图 昨日,记者从市文体新广局获悉,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经发掘、初步整理,27座墓葬出土文物共计70余件,有铜、银、铁、陶、瓷、玉石器等,并有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其中,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弥足珍贵。 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泰(太)元廿一年韩墓”铭文。“泰元廿一...
今年8月至10月,吉林大学左家山遗址考古队,在左家山遗址再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及动物骨骼,其中的2件鸟形陶塑,是这次考古发掘的一个重要发现。11月6日,记者来到吉林大学匡亚明楼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段天璟教授的办公室,他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发掘的过程及一些趣闻。 左家山遗址发掘现场 左家山遗址发掘现场 段天璟教授 30年两次考古此次发现辽金时期遗存 “1985年,吉林大...
你可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可调节光线明暗的灯具,还能避免燃烧的烟气污染空气。记者从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获悉,海昏侯主墓的北藏閣中出土了多盏各式造型的青铜灯,其中以雁鱼灯的工艺价值和环保价值最引人关注。 记者在海昏侯墓文保房中看到,新发现的雁鱼灯共两盏,均为青铜质地,其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肥,颈修长,身两侧铸出羽翼,有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
出土的青铜火锅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火锅是什么样的?记者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获悉,海昏侯主墓的藏閤中出土了一个火锅形状的青铜器。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有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锅里还有板栗等残留物。 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介绍说,这个火锅是个三足器,支撑比较稳定。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这是个实用型...
你可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可调节光线明暗的灯具,还能避免燃烧的烟气污染空气。记者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获悉,海昏侯主墓的北藏阁中出土了多盏各式造型的青铜灯,其中以雁鱼灯的工艺价值和环保价值最引人关注。 记者在海昏侯墓文保房中看到,新发现的雁鱼灯共两盏,均为青铜质地。其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肥,颈修长,身两侧铸出羽翼,有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
内容提要:中国是世界古代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可以分为两个发展脉络,一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起源。近些年来由于浮选法的普遍应用,从全国各地考古遗址浮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稻、粟、黍、大豆、小豆、小麦、大麦、荞麦等各种农作物遗存,为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距今1万年前后,在中国南...
金秋十月的吐鲁番盆地,天高云淡。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块收藏了无数遗珍国宝的荟萃之地。 10月29日,“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文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在吐鲁番市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如期召开。此次论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市人民政府、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出土文献与传统经济研究所承办,吐鲁番市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市博物馆协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学术单位的60 余名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