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工作人员展示已修复完工的战国时期锅具 有的青铜器一碰就掉渣,有的青铜器直冒“脓疮”……昨日,记者从市考古所文物修复保护中心获悉,200多件在涪陵小田溪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都已在文物专家的手中修复完毕,这一秘密修复过程耗时整整5年。其中,专家意外地“拼”出了一个战国时期造型奇异的锅具,可见2000多年前的巴人贵族也懂得追求生...
名人手札、书信及抗战文物的文献与收藏价值,已在当今收藏热中日益凸现,将是继书画、瓷器、青铜器等之后的又一匹“黑马”。 收藏名人书札,大致有几类:第一,古代文人雅士书札。比如同治年的陆润痒、光绪年的翁同和,他们都是状元、进士及第。翁同和与张荫桓的信札今已现世,对人们认识清末政局的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第二,政要书札。比如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蒋介石等,这些书札反映...
宁波市考古发掘又有重大发现。位于象山县丹城的塔山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商周时期青铜器。10日上午,记者在塔山遗址三期发掘考古队住地看到青铜镞、青铜戈、青铜鱼钩和青铜钩等发掘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都属首次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 据了解,从1988年开始,文物考古工作者陆续在象山丹城东南角之塔山南麓发现保存完好的古代文化遗址。1990年经考古发掘,在第七文化层发现红烧土垒砌残墙两堵,认定距今已有6000多年...
青铜镞 正在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水井遗址青铜戈 位于象山丹城的塔山遗址首次发掘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前日,在塔山遗址三期发掘考古队住地,属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镞、青铜戈、青铜鱼钩和青铜钩等珍贵文物亮了相。 1988年,位于象山塔山南麓山坡上保存完好的古代文化遗址被发现,1990年考古发掘中认定在第七文化层发现红烧土垒砌残墙两堵,距今已有6000多年。国家文物局专家曾为此作出评价:塔山遗址对研究江...
有句话说“乱世藏金、盛世收古”,收藏是人民生活富足之后对美的追求。从很早就有人开始收藏和研究古器物。收藏在古代是知识和财富的象征。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几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在宋代,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还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金石学。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不过他的名气不是因为他杰出的文治武功,而是他极高的艺术造诣。确切地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7月底在平整农田时,发现了一件兽形青铜器,由于形制罕见,经过一个月的考古鉴定,目前文物专家还没有为其最后确定名称和年代。 据崆峒区博物馆馆长张文举介绍,这件罕见的兽形青铜器是崆峒区崆峒镇泰同村农民在平整田地时发现的。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埋藏很浅,推土机过后,该青铜器的足部受到了破坏。 经测量,这一青铜器高76厘米,长80厘米。目前有酒器、器物座、熏炉等几种说法,形制可能是传说中...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日前圆满完成白帝城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白帝城博物馆所于2005年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西汉时期的残破青铜器,尚可分辨出錞于、熏炉、甬钟、鼎、盘、钲等器物。2006年,白帝城博物馆委托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这批青铜器进行保护修复。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按照专家制订的修复方案,采用机械整形、玻璃钢补配和焊接相结合的方法,对22件严重锈蚀、残损的青铜器进行修复保护。日...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发掘工作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挖掘出高精丝织物、我国最早的竹扇、兼具越文化和楚文化特点的青铜器等。经专家论证,这些出土的文物将刷新中国纺织织造史、填补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骨研究的空白、丰富中国青铜文化研究,具有很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 记者从昨天结束的“靖安东周墓葬考察论证会”上获悉:自7月1日正式发掘以来,已清理出棺木22具。其中,纺织品文物有重大进...
甘肃各地文博单位馆藏的近300件病害缠身的珍贵青铜器日前完成保护修复,开始公开展示。 此次得到修复的近300件珍贵青铜器,其中许多是国家二级以上文物,修复内容包括器物表面清理、有害锈去除、器物整形与补配、表面封护等。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专家参与了保护修复过程。
6月14日,宝鸡新出土一件錾刻有铭文的西汉青铜器,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短短的20字铭文中,器物的名称、容积、重量一应俱全,尤其是铭文中首次出现“陈仓”二字,为研究宝鸡的建制史、西汉社会的饮食文化以及度量衡制度,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出土的青铜甗是汉代炊具 目前,宝鸡市文物局相关专家在对这一文物初步研究后说,这件青铜器叫甗(yǎn),是古代炊具,由两部分组成,下部...
甘肃各地文博单位馆藏的近300件病害缠身的珍贵青铜器日前完成保护修复,开始公开展示。据调查,目前甘肃仅亟待保护修复的各类青铜器就有800余件,此次完成修复的是其中一部分。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此次得到修复的各类青铜器近300件,其中许多是国家二级以上文物,修复内容包括器物表面清理、有害锈去除、器物整形与补配、表面封护等。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专家参与了保护修复过程。 甘肃省是中华文明...
昨日,海逸酒店,商代青铜酒器纹觯 记者 欧阳祖兵 摄 在海逸酒店举行的重庆华夏拍卖会,以瓷器和杂项为主。一件元青花人物纹砚盒从120万起拍,拍出了165万元,成为第一个亮点。 全场最高潮是商代晚期纹觯的出现,俗称猫头鹰,觯为饮酒器,该器物来自中原,高32厘米,内有16个铭文,整体造型威严庄重,为当时重要的青铜礼器。当拍卖师宣布起拍价250万,152号率先举牌,160号也不甘示弱,经过7...
近日从河南济源文物部门获悉,本月中旬,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道路改造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一批商周至两汉时期大型墓葬。其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商周大墓中清理发掘出一批精美青铜器,其数量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济源出土最多的一次,在河南也十分罕见。 该座商周大墓位于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在济源市西部王屋山区豫晋交界处,为古邵州所在地。考古人员从这座商周墓葬中清理发掘出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四十六件(组),其...
陕西省宝鸡市日前新出土一件錾刻有铭文的西汉青铜器,铭文中首次出现“陈仓”二字。专家称,这为研究宝鸡的建制史、西汉社会的饮食文化以及度量衡制度,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宝鸡市文物局专家经初步研究后说,这件青铜器叫甗(yǎn),是古代炊具,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釜”,上部为“甑”,用于蒸煮食物,通俗地讲也就是现在的锅和蒸笼...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对《史记·周本纪》中的周王名称和顺序都有所怀疑。2003年,农民不经意用镢头刨出来的青铜器,揭开了历史的迷雾。此后,陕西农民陆续发现文物20起,其中12批大多数为青铜器文物。6月5日至15日,这12批中的部分青铜器在首都博物馆亮相。 2003年,5位农民取土时掘出一个藏有大铜鼎的洞,于是他们悄悄派人报告了相关部门 6月8日,记者在首都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冯好介绍下,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