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直径21厘米,“大清乾隆年制”款。矾红地青花创自明初,尤以宣德御窑最富盛名。 造型规整,撇口垂腹,外壁所绘“海八怪”亦称“海兽鱼涛”。 画面布局繁杂,张弛有度,笔触细腻丰富,青花与矾红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强烈,为乾隆官窑佳作。2014北京保利春拍以143.75万元成交。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
明崇祯朝历时十七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瓷器。因此崇祯青花瓷中,多为民窑款,署官窑款的器物极少见。与之前官窑相比,民窑制瓷质量逊于官窑。崇祯青花采用高岭土制胎,胎质较粗糙、疏松,胎色灰白;青花色料大多为石子青,呈色稳定。有些鲜艳青翠,但大多色调暗淡,偶有晕散;釉层稀薄,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也有青灰色;崇祯时期,在器物口沿处也经常会看到施一圈酱色釉(即酱釉口),与...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权不稳,御窑厂还没有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极其稀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管理体系十分松散,因此在顺治传世瓷器中,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之后,在御窑厂开始出现了“官搭民烧”的烧制制度,此种灵活的制度不仅为陶瓷生产摸索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各个时期的图案、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就以几个青花整器和瓷片来解读青花瓷的画意。 春夜宴桃李园 一件康熙年的青花笔筒(图1、图2)和一件康熙年的青花棒槌瓶(图3、图4),画的是同一个题材: “春夜宴桃李园”。这是著名散文《春夜宴桃李园序》的画意,作者为大诗人李白,此序大约作于...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明代青花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不容忽略的重要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凭借其玲珑秀奇、段巧工细,堪称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深受后人赏识。总体而言,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
艺术品收藏市场盛况空前,瓷器板块独领风骚。从著名的价值2.283亿元人民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到世界仅有4个的珐琅彩瓷瓶;价值2.07亿的清干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几年前,央视节目“走进科学”以《天价瓷片》为题,随后刮起一阵瓷片风。业界中常说,收藏瓷器需从瓷片入手,当高级瓷器求之而不得时,瓷片也成了珍贵的收藏品。北宋五大窑的瓷片、明清官窑瓷器的瓷片,还有大名鼎鼎的“元青花”瓷器的瓷片。 ...
中国瓷杂艺术品收藏市场中,青花瓷一直比较突出,随着身价的沉淀,更是成倍上涨。在今年的某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釉里红螭虎耳方口扁瓶”最终以6325万港元成交,成为此次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拍品。不难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精品经常能够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高价。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目前市场依旧行情火热,且极具升值潜力,尤其是文房四宝、瓶件等适合书房摆设的瓷器,倍受藏...
近年来青花瓷一直是各大拍卖行的“座上宾”。屡拍天价的背后也吸引了众多藏家入市。专家提醒,虽然目前青花瓷收藏仍是热点,但藏家切勿盲目投资,对于鉴定意见也不可轻信。 民间鉴定多靠传统“眼学”,但每个人的文物修养及知识储备不尽相同,因而对文物真伪的鉴定往往没有定论,再加上各种赝品流入私人博物馆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国内尚无“毫无争议”的文物鉴定方法,因而一般藏家更不能轻信青花瓷鉴定的结果。鉴定队伍混...
元青花《刘皇叔求贤》图螭龙双耳盘口瓶,造型庄重典雅,具贵族气质,显中土兼西亚的大元朝艺术风格,是元代青花瓷瓶类的典型器物之一。瓶底表面呈现宽螺旋纹、乳凸及辐射状跳刀纹,修底技法粗犷。底足无釉,露出细腻光滑的白胎,隐约可见淡淡的褐红色火石红斑。瓶的器型,下部连座、上为盘口长颈圈项,是元瓷座瓶和波斯铜壶器因素的美妙结合,肩部的波斯菊,更添大元世艺术的揉合韵味。 此瓶有六层纹饰,腹部主纹饰绘“三...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青花的世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主要内容包括:干元精粹幽蓝神采、——走近元青花、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元青花与伊斯兰文化、元代青花瓷器与元代戏曲、最后的辉煌——落马侨型元青花、元青花研究综述、重铸河山一统的洪业、——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等。
元青花大罐(藏于天津博物馆) 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那些高仿品,其价格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可以讲,他们制作的“高仿品”无一不是用来打行家、专家之“眼”的。在现今古玩市...
【历史】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干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
自康熙至雍正、干隆,中国外销瓷风行海上,盛况空前。清代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真实记录了这一热闹景象:“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迳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 古人曾用洋溢着禅意的语言描述青花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菱形镶器《荷塘情趣》 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制作时,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所成效果蓝白相映,晶莹明快,怡然成趣。青花分水画法发端于明朝成化年间,于天启、崇祯时期获得较大发展,至康熙中期成熟。 釉料与青花 每个时代青花瓷的用料都有不同特点。比如明早期永乐、宣德年间以苏尼勃青料烧制的瓷器,发色浓艳,浓黑处带“铁锈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