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宣德青花蟋蟀罐 时下正是玩蟋蟀的黄金季节。说到养斗蟋蟀,自然想到蟋蟀罐。圈内俗话:“玩虫一秋,玩罐一世。”这后半句话,就蕴含了对蟋蟀罐赏玩的无限雅趣。 在中国历朝的蟋蟀罐中,以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瓷器厂烧造的青花蟋蟀罐最负盛名。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故朝野之间玩虫之风日盛。为满足宫廷养斗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下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宣德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空前发展,加...
青花缠枝花卉纹八角烛台(明)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瓷器,器形由上小下大的两个台座相连而成。下边的台座呈八方形。烛台上的蜡烛形插柱常有遗失,多为乾隆年间后配的。
玲珑,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则叫"米通""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
清雍正乾隆朝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色料。“韭菜边”之名见于唐英《陶冶图说》“拣选青料”条:“青料拣选有料户专司其事,黑绿润泽光色全者为上选,仿古、霁青、青花细器用之;虽黑绿而欠润泽,只供粗瓷;至光色全无者,一切选弃。......青中有韭菜边一种,独为清楚,入火不散,细器必用之。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制作质量较前朝有所下降,这时的瓷器器型有碗、盘、瓶、鼻烟壶等。此外还有以如意莲纹为主的瓶、罐、盂、盒之类的器物。而光绪青花釉里红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碟、瓶、鼻烟壶等。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不仅是器型,包括釉色、装饰技法等都有所不同。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胎体渐糙,施釉稀薄,釉色变暗,与干隆时期呈亮青釉是无法比拟的。青花时有晕散现象,釉里红呈色不太鲜艳,泛灰暗,这在干隆时...
一、用水将器物洗干净,过多使用高锰酸钾的水会呈现紫色,有时用手指蘸点水一摸,手指也会染成紫褐色。 二、顺着太阳光线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瓷器表而釉层,老瓷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种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磨线条的方向力度几乎都一样。 三、老瓷自然剥釉是由于胎釉结合不好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以再剥,新瓷剥釉则是打出来,剥釉的周围胎釉的结合还是紧密的。 四、用大...
青花瓷在我国素有“国瓷”之美誉,历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青花始于唐,发展于元,在明清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然而,在不同时代,青花瓷呈现的造型艺术特点分别都有不一样的魅力。所以,人们常说:“收藏青花,以美为贵。”器形则成为了衡量青花瓷是否美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不同时代人们赋予青花瓷的不同风格与情趣。 唐代青花瓷的器形有碗、盘、瓷枕、罐、三足罐等,其中以碗、盘最多。碗类...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简直可以用“难以磨灭”来形容。如今,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干时期官...
程晓中,南京博物院征集鉴定部研究员,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江苏管理处责任鉴定员(古陶瓷)。从事古代陶瓷器的鉴定和研究工作30年。曾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独立撰写学术专著《青瓷》、《白瓷》、《青花瓷》、《明清瓷器》、《清宫瓷器》、《吴地紫砂陶艺》、《御用瓷器》等。 【鉴赏篇】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 ●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界才有了“元青花”的概念 ...
19世纪阿拉伯地区六角型青花瓷砖 大凡熟悉古代伊斯兰地区生活习惯的人都知道,当地对白地蓝花陶瓷中需求最迫切、最大量的,既非陶瓷日用品(当地主要使用金属器具),也非陈设用瓷(当地主要是游牧民族),而是充满宗教色彩的建筑用陶瓷。将白底蓝花的壁砖用作建筑物的墙面镶嵌,从古到今,一直都覆盖着所有伊斯兰地区的皇宫、清真寺、经学院、市政建筑,直至宅舍陵墓的外墙、内殿、天花穹顶和廊柱,以体现伊斯兰的圣洁...
青花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与粉彩,玲珑,颜色釉并列为四大名瓷,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被誉为“瓷国明珠”。青花瓷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非常接近,绘画创作时都是在单一的色彩中追求浓淡,阴阳,虚实,远近的变化和丰富的艺术效果。其较久的是笔法、意境和气韵,追求笔势飞扬,线条流畅,落笔生根达到了淋漓尽致的效果,使青花形成一种幽静,雅致的艺术风格。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拥有深厚国...
宣德款的外边装饰特征 釉显肥润,器底釉色泛青,框圈与字有朦胧感。 宣德年号款的青花框或圈,其青花粗细浓淡约显不一。单圈、双圈均有首尾笔锋搭界,青花笔触有色重线叠痕迹。圈中六字双行若以中心线上下左右分割,大明德年四字相比宣制两字挤在上半部,字迹下留圈内空白比上半部多,显得上紧凑下舒展。“年款”字极少靠框圈书写,并且框圈也不倚器足为靠而画。更不见成化朝才有的那种常见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
关于明清时期青花瓷的断代,在许多陶瓷著作中都有相应的叙述,但大多侧重于各朝的具体特征,而对于断代的依据却很少涉及。这些从理论上总结的各朝民窑青花瓷的特征,大体都是正确的,但对于具体器物的断代则需要更明确、更细化的标准。 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特别是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目前处于混乱状态。相同或相似的器物,有时在不同的著作中所断年代早晚差异较大,甚至在同一著作中,有时断代结论也不一样...
近日,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件哥釉青花褐彩松树葡萄纹双耳瓶,此瓶高44.5cm,口径14cm,底径15cm。瓶身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用手轻轻抚摸,美不胜收。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聚的釉面间迸裂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十分美观。此件传世遗珍给人以稳重、典雅之感,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 此瓶通体哥釉纹饰,撇口,短颈,溜肩,双耳,弧腹微收。双耳瓶...
新仿元代青花莲塘清趣陶玉壶春瓶 据有关资料记载,有记录的元青花只有几百件,欧美等国外收藏机构大约有两百件左右,国内全是1969年以后出土的,计有120件,而广东可统计的元青花藏品不足10件,但现在到处都说有元青花卖,甚至出现直径超过1米的元青花大盘,让人难以相信。 近日,有读者来信表示希望专家为自己的“元代青花罐”进行鉴定,广州市文物总店专家张卫星鉴定该器物后认为,是“新仿元代青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