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山西长治市文物部门了解到,该市襄垣县考古人员在夏店镇韩家沟村发现了一座罕见的唐代彩绘石棺墓,该墓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古代墓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此墓为土坑墓室,面积不大,墓室内有双耳陶罐、木衣架、漆器等随葬品,最为可喜的是出土的石棺上施彩画,石棺上雕刻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四神,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石棺下部雕刻有符门,内饰吉祥瑞兽图案,中部绘有神像,此墓没有发现确切的纪...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昨日,西部商报记者从合水县博物馆获悉,该县文物部门在肖咀乡发现一处唐代古墓,从墓志铭所载的内容判断,墓主人为大唐右监门卫将军魏哲,墓中出土的文物不多。古墓是如何发现的?唐代大将军为何会葬于庆阳?本应厚葬的将军,为何墓中出土文物较少,究竟是节俭墓葬,是曾遭遇了盗墓贼的洗劫?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西部商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发掘经过:村民建房意外发现 据了解,这处唐代古墓葬最初是由合水县肖咀乡村民在修建...
甘肃省合水县境内日前发现一座唐代古墓,墓葬时代久远,保存完整,出土了墓志铭、陶罐、彩色陶俑等器物。目前,发掘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整理有关资料。 据合水县博物馆提供的资料介绍,这座古墓是合水县肖咀乡村民在修建住宅开挖基地时发现,6月初,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合水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对该古墓进行了发掘。 经考古发掘,专家在墓室门口发现了《大唐右监门卫将军魏哲墓志铭并序》一方,上面共刻有949个字,经...
歙砚原产地江西婺源砚山村,日前开采出世上最大的歙砚砚石。 据婺源县委宣传部门官员介绍,这次开采的歙砚砚石共三块,最大的身长5.7米,宽2.5米,重达10.8吨;老二身长5.9米,宽2.1米,重8.8吨;最小的一块也重达到1.7吨。而此前最大的歙砚是在婺源博物馆的“石冠群山”砚,重达4.5吨。 据开采的村民介绍,这三块巨型砚石的开采自当地最好的采石坑口,要说这三块砚石的发...
甘肃省合水县博物馆25日发布的消息说,该省合水县境内日前发现一座唐代古墓,墓葬时代久远,保存完整,出土了墓志铭、陶罐、彩色陶俑等器物。目前,发掘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整理有关资料。 这座古墓是合水县肖咀乡村民在修建住宅开挖基地时发现,6月初,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合水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对该古墓进行了发掘。 合水县博物馆馆长贾延廉告诉记者,经考古发掘,专家在墓室门口发现了《大唐右监门卫将军魏哲墓志...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地处秦岭深处的商洛市柞水县文物部门在该县营盘镇发现一处古寺庙群遗址,初步判断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唐代皇家寺庙。 柞水县营盘镇村民近日在一处田地里发现很多看上去年代久远的瓦片,怀疑是文物。柞水县文物部门24日闻讯赶到后,又在附近发现25块大型柱础石以及部分彩色瓦片和刻有鳞片花纹的瓦片,这些上圆下方的柱础石呈三层,最大的一块直径为1.2米。 据了解,柱础石主要用作建筑物立柱...
“到目前发现的唐代石椁有11具,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只有这一具,也是馆内第一件从海外追索回来的被盗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处处长师小群,指着轰动一时的唐玄宗李隆基爱妃武惠妃的石椁说道。 6月17日下午,西安警方将石椁移交给陕西文物部门,并将长期存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供人们免费参观。 6年前,由李彬为首的特大盗墓团伙,先后4次从墓中将彩绘石椁分解盗出,打包,装箱后运往...
6月17日下午,陕西省公安机关将从美国追回的唐贞顺皇后陵墓(敬陵)被盗石椁正式移交给陕西省文物部门,专家们对石椁进行修复和复原后,将长期存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免费供人参观。 至此,流失美国长达6年之久的珍贵文物唐贞顺皇后陵墓(敬陵)石椁终于回到了中国。这是近年来陕西省公安机关从境外成功追回的重量体积最大、文物级别最高、件数较多的唐代文物珍品。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专家师小群说,被盗石棺椁为立体减底...
在距离敦煌莫高窟石窟群15公里处戈壁滩上的莫高窟游客中心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日前掘出一处唐代墓葬。敦煌市博物馆馆员杨俊17日告诉记者,该墓葬为唐代双墓室,在以往敦煌掘出的众多墓葬中实为罕见。 该墓葬分前后两室,两室间隔一米之长。前室东西长3.54米,南北宽3.4米,残高1.8米;后室东西长3.24米,南北宽2.14米,残高1.52米。墓葬中除发现大量铺筑墓室地面的模制仿花砖、彩绘砖砌壁龛、铜器残件...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寺庙建造规模恢宏,遍及全国各地,僧尼以及信奉佛教的人数膨胀,宗派成型,佛教本土化进程逐渐实现。广州地处南海之滨,经济发达,对外贸易繁盛,各国来使到此贸易和居住,形成了专门的番坊之地。与此同时,佛教信仰在广州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2008年,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唐代的铜佛像。佛像出土时表面有浮土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