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开展模拟考古实践课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中的40名同学作为第一批体验者参加了这次的课程。学生们在圆明园学习使用了“洛阳铲”等专用工具,也写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考古笔记”。 活动现场,市文物局的考古专家张中华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考古学科的基本知识,然后带领同学们到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如园遗址观摩考古工作人员的现场考古发掘工作。同学们在模拟考古区 实...
11月19日,“别创邑格”——2016洛阳创意周活动在恒生科技园开幕,该活动由台湾文创产业推动者黄振铭所创办,洛阳创意产业设计中心承办。 一件件包含洛阳元素的优秀文创产品让人眼前一亮,牡丹花瓣筷托、“长”在原木上的牡丹干花……由台湾顶尖文创团队结合洛阳元素设计的创意作品,以及洛阳市部分优秀文创企业近年开发的文创新品在开幕式上悉数亮相。 整个活动将持续到26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大师主题论坛...
11月18日下午,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经过表决,批准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要求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活动,包括: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资助传承基地建设;提供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等。
资料图 图文无关 近日,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召开第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洛阳市文物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会议认为,洛阳作为文物大市,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文物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也面临着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矛盾、文物执法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文物工作有利于促...
2015年7月,洛阳一村民迁坟时意外发现一座大墓。经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年多的考古发掘,这座大墓日前被专家论证为曹魏皇家墓葬。它与此前发现的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洛阳曹休墓一起,使不为人知的曹魏皇家陵寝制度大白天下,同时揭开了曹操墓的诸多谜团。 弥补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的缺环 11月16日在洛阳举办的“西朱村曹魏大墓专家论证会”上,30余名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西朱村曹魏大墓规...
M1出土刻铭石牌 M1出土琥珀雕件 11月16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墓葬的考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曹魏时期的高等级贵族墓葬,为研究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的葬制提供了重要参考,出土的刻铭石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5年7月19日,西朱村曹魏大墓在西朱村村民迁坟过程中被发现,因存在被盗掘的隐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
为了保护“河图洛书传说”“关公信俗”“牡丹花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立法了。 昨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洛阳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个、省级项目58个、市级项目135个、县级项目1057个。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振宇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像“东关双龙”“河洛大鼓”等过去十分流行的传统非遗活动,在现代生活中...
墓葬青砖上有篆体的戳印 核心提示丨洛阳市西朱村一处曹魏时期大型墓葬,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该大型墓葬规模宏大,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出土的刻铭石牌数量超过了安阳的曹操墓,目前墓主人身份还不清楚。近日,洛阳将召开该大型墓葬的研讨会,专家们针对出土墓葬文物进行研讨,墓主人身份还有待论证。 现场丨墓葬规模宏大,被盗严重暂未发现人骨 该大型墓葬位于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
记者近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南约700米处发现一处墓葬,出土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00余件石质“遣册”。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定,该墓葬是曹魏时期的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 据介绍,墓葬为长斜坡墓道明坑墓,东西向,未见封土。墓葬土圹东西全长约52米,口部距墓底深约12米。墓室土圹近长方形,东西长约18米,南北宽13.5米。 ...
市民在用现代技术还原的克孜尔38窟里流连忘返 贾湖骨笛 七八千年前的先民就能演奏美妙音乐?唐代时的“交响乐团”规模有多大?唐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瑟真有那么多弦?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克孜尔石窟的“音乐家合唱洞”长啥样?昨日,“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22日,市民、游客均可免费参观。 展览中有哪些富有特色的...
“洛阳是座古城,她的文物就像珍珠一样散落一地,我们用‘原址保护展示’的方式把这些珍珠串在一起,大家想看啥就能看到啥,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11月8日,跟随国家文物局在洛阳实地调研时,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兴奋地对记者说。 创新模式 原址保护展示 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万安山原本是个野生动物园,2015年7月19日在西朱村村民迁坟过程中发现墓葬,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墓...
近日,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南约700米处发现一处墓葬,出土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00余件石质“遣册”。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定,该墓葬是 曹魏时期 的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 村民迁坟发现曹魏 大墓 据介绍,墓葬为长斜坡墓道明坑墓,东西向,未见封土。墓葬土圹东西全长约52米,口部距墓底深约12米。墓室土圹近长方形,东西长约18米,南北宽13.5米。...
洛阳六中隋唐洛阳城宫城东墙遗址邢翀摄 洛阳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1月9日,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赴洛调研时了解到,以就地原址保护为特色的文物保护模式,正在助力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以更好挖掘文物价值、服务公众。 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与西安多大规模的文物遗址不同,洛阳的文物体量小但密集度大。“洛阳文物如珍珠般散落,这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我们要做的就是拂去‘珍珠’上...
两方唐代梨园弟子墓志日前现身洛阳师范学院,专家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唐代粟特乐人曹乾琳夫妇。这是洛阳首次发现唐代梨园弟子墓志,为古代丝路文化交流研究再添宝贵资料。 正在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文物陈列馆展出的这两方墓志,出土于洛阳市龙门园区张沟社区。其中,曹乾琳墓志长宽各47厘米,盖文篆书“大唐故曹府君墓志铭”,墓志文字为楷书,字迹清晰可见。其妻刘那罗延墓志长宽各37厘米,盖文楷书“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