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长23.5厘米 戈援似舌形,末下端稍延展,内上有銎,孔截面呈椭圆形,内后端扁平,两侧均铸铭文,其中一侧为“ ”,即车。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二里头遗址内发现有双轮车辙。在商代,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军队的重要装备。商代青铜器上习见铸车类图形,除此戈所铸车图外,又见 、 等,是研究商代车制的形象材料。(撰稿人:苏强)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51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 通长41.4厘米 宽8.2厘米 刀头上翘,平刃,短柄,棱脊镂空。棱脊下缘刀身以云雷纹为地,饰侧象龙纹。此型刀使用时需安装长柄,在商代出土文字材料中可见,如 、 .而且,在河南安阳小屯墓中已发现此型刀的装柄遗迹。(撰稿人:苏强)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50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通高28.3厘米 口径7.3厘米 足径9.3厘米 器侈口,长颈,垂腹,提梁套链与器钮相连,圈足。器盖周缘饰三角纹,钮饰涡纹,提梁两端为龙首,中间作龙身,上饰鳞纹。此器颈部上饰两周凸弦纹,下以云雷纹为地,饰目纹,圈足饰云雷纹。(撰稿人:苏强)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高25.5厘米 口径20.5厘米 足径14.2厘米 器形体似觚,略粗,上口侈大向外平展,腰部微鼓,圈足下作阶状。腰部鼓起部位上下各以两周凸弦纹为界,中间以云雷纹为地,饰饕餮纹。器内底铸图形 ,为一象,长鼻向上弯曲,刻画简约,生动传神。其下铸铭文“祖辛” ,是作器者先祖的庙号。(撰稿人:于成龙)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约前11世纪 通高14.7厘米 口径7.4厘米 足径6.5厘米 器体扁圆,侈口,束颈,鼓腹,腹径大于口径,圈足较高。此器上腹部与圈足以云雷纹为地,饰变形动物纹。器内底铸图形 ,一立鸟侧像,其下铸铭文“父己”,是作器者先考的庙号。(撰稿人:于成龙)
商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16.9厘米 长22.9厘米 足径10厘米 整器由器身与器盖两部分组成。器身为扁圆体,短流,兽首鋬,圈足较矮。腹部三面通于圈足、流下各置三段扉棱。此器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口缘下饰夔龙纹,腹部饰饕餮纹,圈足饰目雷纹。器盖一端作龙首形,“臣”字状目,瓶形角,张口露齿。器盖中部铸一虺,上饰鳞纹,拱身成钮。器盖下缘为子口,与器口相...
网络配图 5月18日,湖州市博物馆推出“琢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玉器103件/组,矿料13件(组),分为璞玉浑金(璞石)、琢玉成器(攻玉)、美玉如斯(陈玉)三大部分,分类展示各类精美玉石矿料、古代玉器半成品和成品,通过以实物展览的形式向观众展现玉器的制作流程、工艺特点和精巧的制作技艺,并从美石到美玉过程中,玉作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审...
战国 一长20厘米、一长17厘米 1980年刘林民先生 捐赠 带钩是我国先秦及两汉时期人们在腰带上使用的一种挂钩,有如后世之带扣。多以金属或玉石为原料制成。其制一端曲首,背有圆钮。错金银是金质镶嵌工艺的一种,方法为先在器表勾画出图案,然后刻成浅槽,将细薄的金银片或丝,按图案嵌入,图案便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色彩效果。这两件带钩,器身细长,一件通体鎏金,钩面花纹由镶嵌绿松石及红色玛瑙组...
近日,楚雄元谋江边遗址发现呈长条状的土坑墓,宽度50——60厘米,长度4米,有的长达6.1米。据考古人员称,这种大长宽比的墓葬在云南还是第一次发现。 江边遗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江边村金沙江二级阶地上,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 1974年文物部门曾在遗址南部试掘,出土有斧、锛、凿、镞等石器和罐、碗、钵等陶器,另外还发现有大量陶片、红烧土、草拌泥及螺...
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纪念仪式11日在上海博物馆举行,朱氏家族成员正式将朱昌言旧藏的两件珍贵青铜器——商代晚期兽面纹方觚和西汉信成侯鎏金方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朱昌言是香港著名收藏家、上海博物馆的重要捐赠人,收藏有数量可观的青铜器、陶瓷器等。2017年,遵照朱昌言及其夫人徐文楚的遗愿,朱氏家族与上海博物馆达成了商代晚期兽面纹方觚和西汉信成侯鎏金方壶的捐赠意向;同年10月,上海博物馆...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高24.1厘米 口径15.3厘米 器立耳,敞口,口缘下呈直壁收束,颈部较高,三袋足较深,下承三空锥足。器颈部饰带状饕餮纹,线条清晰流畅。三袋足各饰一饕餮纹,“臣”字状目,角如牛,鼻梁上扉棱较高。(撰稿人:于成龙)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高11.4厘米 口径16.1厘米 足径13.1厘米 器侈口,兽首耳下垂勾珥,鼓腹,圈足。口缘下以浮雕式兽首为中心,饰目纹、云纹,器腹部以连珠纹为界饰乳丁纹,图案由一个纹样单位向上下左右四方重复连续扩展构成。 器内底铸有铭文一字,释读为“竞”字。竞,《说文解字》云:“强语也,一曰逐也,从誩从二人。”今以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相验,竞字...
商 商后期 (前1300-前1046年) 通高10厘米,长21.4厘米,宽16厘米,重1.6056千克 作冊般黿,商代末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館。 器作立体鼋状,探首,四足外露,尾向左偏, 左肩部、背甲嵌入4矢。鼋背中部铸铭文: 銘文凡4行33字,记述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鼋,商王射1箭,作册般佐射3箭,全部命中。商王命寢馗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并说:“将此事铭记于庸器,作...
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高37.5厘米,重0.6千克 青铜人神情严肃、诡秘,面部上宽下窄,呈倒梯形。宽眉,目呈杏核状,眼角上挑,宽鼻,鼻翼上方似戴一面罩,阔口,两耳饰卷云纹,耳垂有穿。脑后梳一长辫,发丝根根可见。( 撰文:于成龙 )
新石器 齐家文化 传甘肃出土 直径14.6厘米,边厚0.15厘米, 钮高0.5厘米 镜面中央微凸,桥形钮,镜背以钮为中心饰三道凸弦纹与两周锯齿纹。此面青铜镜属齐家文化,由合范铸造,是目前所知时代较早的青铜镜之一。其镜身与镜钮形制为后世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的青铜镜所继承。从这个意义上讲,齐家文化的这面青铜镜奠定了我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形制。( 撰文:于成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