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物展现场 6月14日,在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携手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出了“盛世殷商的辉煌文明——殷墟出土文物珍宝展”为广大西安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殷墟文物的机会。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期间共展出殷墟文物40件(组),华美浑厚的青铜器,精雕细琢的玉器,古老神秘的甲骨文.... 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仅完美的展现了殷墟文化的精华,也反映了殷商社会统...
【英文标题】A Discussion on the Archaeological Date Dividing of Yinxu Culture 【作者简介】范毓周,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36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目前殷墟文化的分期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大司空村分期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在殷墟发掘和殷墟文化的研究中得到长期实践和理论分析的验证,但是,随着田野工作和研究的进展,这种...
简 介 郑振香,女,1929年出生,河北省东光县城里人,职称:研究员。 1975年冬,安阳地点开展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修水渠等活动。我们到现场观察,发现在所修水渠的北边缘外,有草拌泥烧土块,是古代的建筑材料,我们便着手清理这处建筑遗迹,结果发现一处类似手工业作坊的地下式建筑遗址。在长方形房址填土中发现为数比较多的原始瓷片和硬陶残片,器形有豆、罐等,为一般遗址所少见,为研究原始瓷片补充...
玉人 “妇好”青铜鼎 “后母辛”青铜方鼎 殷墟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这里曾是商王朝的都城,商王朝一度在此开创了晚商盛世。武王灭商之后,遭受重创的大邑商迅速走向没落,最终沦为废墟。繁盛一时的殷商王朝仅在典籍中留下只言片语,诸多历史细节渐渐语焉不详。随着时间流逝,殷墟旧都与殷商历史一起逐渐被人们遗忘。殷墟发现以前,人...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该展览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集1950年以来殷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精品,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本展览分为六个单元,从等级制度、礼乐文明、信仰空间、甲骨文字、戎马生涯、贵族生活等方面对晚商贵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细致...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27日开幕,展出文物200余件,展期长达近一年。 展览名字“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来自《诗经·商颂》记载。3300多年前,商王朝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为了延续社稷,拯救黎民,第20位商王盘庚率领臣民从黄河南岸迂至洹水之滨...
商代的青铜器铭文(丁孟 供图) 鉴赏讲堂之青铜器3 丁孟,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商后期青铜器纹饰中动物纹样大大增加,最典型的花纹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其形状多变,一般尾部下卷,鼻额突...
9月21日至2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陕博之友协会举办了“探秘殷墟”商文化主题活动。陕博之友及志愿者共十一位团友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探秘之旅。 本年度陕博之友协会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奇妙之旅”,继“从陕西历博到台北故宫”台湾文化深度游之后,本次“探秘殷墟”商文化之旅是本年度开展的另一次外出交流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以参观殷墟宫殿与宗庙遗址,了解商文化为主线,主要选择了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及马氏庄园、红旗渠等...
从1928年到1937年,李济、董作宾等先后在殷墟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为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图为殷墟考古发掘现场。 翻拍资料照片 “董作宾:最‘草根’的大学者”系列之一 甲骨学大家董作宾:最“草根”的大学者 “董作宾:最‘草根’的大学者”系列之二 ...
6月16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探秘殷墟宝藏”的亲子教育活动。这是历史博物馆宣教部结合临时展览《殷墟宝藏——商王都珍宝展》举办的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来自西安市西工大附小、陕师大附小、交大附小、大雁塔小学及其他多所学校的近2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 《殷墟宝藏——商王都珍宝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内容包括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青铜容器、圆雕玉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