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明,高24.5cm,口径2.4cm,足径7.6cm. 壶呈曲颈鸠首式,肩颈处凸起弦纹一道,扁球腹,圈足。曲颈中部有唇边入水孔。深紫色砂泥,外罩纯净的天蓝釉,釉汁匀净,光亮宜人。 晚明时期宜兴窑开创紫砂挂釉器,明人谷应泰《博物要览》载:“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明代宜均也称欧窑,《陶说》记载:“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欧姓者造瓷器,曰欧窑。”这件天...
宜兴窑仿古铜纹尊,明,高15.2cm,口径15.2cm,足距15.4cm. 花囊撇口,粗长颈,短腹,圈足。颈部凸雕饕餮纹,颈两侧置对称兽头长鼻耳。紫砂胎,外罩乳浊的天青釉,釉汁肥厚。 花囊与花插用途相类,只是口部较花插粗大,可以容纳数量更多的花枝,实用雅观。
宜兴紫砂陶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宜兴紫砂以独特的工艺,独特的泥料,独特的风格,博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数百年来,在东西方陶艺艺术和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宜兴紫砂”与瓷器不同,紫砂陶表面不上釉彩,突出了泥土本身的特色。真正的紫砂只产于中国宜兴,它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和可塑性。紫砂泥生成于“甲泥”矿中,有“泥中泥”之称。数百年来,由于泥料的特点,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传统工艺。其造型千姿百...
正宗宜兴紫砂壶可谓是一壶难求,除了这制作原料只产于宜兴外,还在于选上一把好壶来品茗还真是不容易。因为这正宗的宜兴紫砂壶有着很好多自己的特点,他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又似是与君子交才体会的到的,所以着重提到“慧眼识真”而非“慧眼识珠”原因就在这里。 据有着40余年品壶经验的大掌柜介绍,真正的紫砂壶其原矿泥料壶身颗粒明显,并非如常见的化工壶一般壶面光滑,外表无颗粒感。这其中的原因自不必多说,主要还是由这...
宜兴,古名荆溪,因荆溪河得名。秦始皇灭楚,改名阳羡。晋惠帝为表彰周[王己],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迄今沿用。宜兴盛产陶土,颜色多为绛紫,通称紫砂,亦有红、绿、黄、白等色,故又被誉为"五色土".所做茶器具,多通称紫砂器。紫砂器的创始,有文字的记载,始见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名:"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华"(《宛陵集》)。其次,欧阳修也有"喜若紫瓯呤且,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
梅花提梁壶 宜兴紫砂陶起源于北宋,经历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作为中华杰出的茶文化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但以它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而传人,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由于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今的壶艺日臻丰富完美。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厦门聚祥...
宜兴华派紫砂传人钱秋虹和女儿钱盈盈制作三把紫砂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1日刚从英国归来的钱盈盈展示了收藏证书。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是英国最大的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命名。此次收藏华派紫砂壶是该馆自建馆以来首次永久收藏中国的紫砂壶。 钱盈盈告诉记者,她的外婆华冠群师从宜兴华派紫砂传人学做壶,继承了花器紫砂独特的工艺,与顾景舟为同时代制壶大师。钱盈盈1...
宜兴华派紫砂传人钱秋虹和女儿钱盈盈制作三把紫砂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1日刚从英国归来的钱盈盈展示了收藏证书。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是英国最大的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命名。此次收藏华派紫砂壶是该馆自建馆以来首次永久收藏中国的紫砂壶。 钱盈盈告诉记者,她的外婆华冠群师从宜兴华派紫砂传人学做壶,继承了花器紫砂独特的工艺,与顾景舟为同时代制壶大师。钱盈盈14岁就独...
宜兴窑梅瓶 清乾嘉 高26.3厘米 口径6厘米 底径10.5厘米 以紫砂作胎,釉色或蓝或绿,任其流淌,随其交融,尽显新奇之姿。 底足有“葛明祥制”方形篆字阳文刻款。 葛明祥为江苏宜兴人,清乾隆、嘉庆年间宜兴丁蜀镇制瓷名家。
宜兴堆花工艺技术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段,她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搭、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坭在陶制半成品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回溯堆花工艺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部落的居民就在手制陶器上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化妆上彩绘各种几何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图案装饰,到东周战国时期的陶俑出现了属于...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宜兴堆花工艺技术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段,她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搭、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坭在陶制半成品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回溯堆花工艺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部落的居民就在手制陶器上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化妆上彩绘各种几何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图案装饰,到东...
12月14日—26日,“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艺大师暨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江苏省宜兴市中国陶都陶瓷城隆重举行。21位德化当代瓷艺大师以“中国梦·德化瓷”为主题,携手创作“百态观音”,其中,已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创作《慈航普渡》观音1尊,其他20位大师每人创作5尊形态不同的观音像。全球限量50套,每套101尊。这是“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全国巡回展的第三站(第一站于9月2日—7日在浙江省普陀山...
宜兴博物馆上周举行民间收藏藏品捐赠仪式,当地藏家张裕国、傅建龙、杭中吉等人集中捐赠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古建筑收藏爱好者、宜兴市明钦古建园林营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裕国,一次性向宜兴博物馆无偿捐赠了70余件珍贵文物,这是宜兴博物馆迄今所获个人捐赠中数量最大的一批。 张裕国此次除了捐赠,还有部分建筑构件提供了借展。其中有茶馆用的八仙桌、农家用的独轮车等民俗类文物,有楠木瘿面茶桌等文玩类文物,还有不...
宜兴堆花工艺陶器 宜兴堆花工艺技术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段,她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搭、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坭在陶制半成品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回溯堆花工艺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部落的居民就在手制陶器上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化妆上彩绘各种几何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图案装饰,到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