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征明的《湘君湘夫人图》 立轴‧绢本‧设色,100.8 x 35.6 公分 故宫博物院,北京,中国 本图是根据屈原《楚 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画成的。图中的湘君湘夫人正漫步走着,前面的人手里拿着扇子,回头看向身后的人,似乎正在跟他对谈。后面的人将头微 微仰起,目光下垂,两人都流露出凄凉、忧伤的神态。这幅图没有背景,而是利用纸面的空白来衬托出人物行走的动态,看起来相当...
这是一件由海外征集来的回流青花珍品,2010年我在北京的拍卖会上看到它时,立即被它的出众艺术魅力所吸引。 这件精致的青花罐,从造型与纹饰上均是刻意追摹前朝成化时期(1465-1487)的天字罐效果,可见成化官窑瓷器,在仅仅三十多年后的嘉靖朝,就得到了热烈的认同与赞美。从一些已经发表了的嘉靖仿成化器来看,它们均是笔绘特别精细,窑烧品质也相对本朝其他官窑作品要显得更精美。譬如本件应龙纹小罐,釉水...
龙泉窑,因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是浙江西南数百个窑场所生产青瓷的总称。宋代便已建立碧绿、莹润的龙泉釉色传统,元代、明代承续不辍,广受国内外各地喜爱;欧洲人甚至以戏剧中的美男子名“celadon”称之。 胎薄釉润、粉青无瑕的宋龙泉,厚重硕大的元龙泉,早为陶瓷赏鉴家所重视。明代龙泉窑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类具有微黄或乳灰的碧绿色、釉光滋润的作品,通常成形规整,满雕繁複图案,显然是特别讲究的精良产物;...
金明池坐落在北宋东京汴梁顺天门外(今河南开封城西),是当时著名的御苑之一。每年三月由皇帝赐令开放,并与士庶于此共观龙舟争标,郊游赏玩,成为京城一大盛事。靖康之变后,赵宋王朝南渡,“争标赐宴”则成为历史的陈迹,不复存在。因此传世近千年的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金明池争标图》成为我们领略当日繁华胜境的最直观方法。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工于界画,尤其擅长作舟船、...
在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内可以看到有类似灵芝透雕设计的图书馆或画案。 在Sarah Handler 博士的《中国建筑中的明代家具》第155到158页中对该画案有极好的描述:“画案,跟许多边几一样,有时挡板有透雕。但是画案更宽,以便放置大块丝绸或纸张。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所有受过教育的男女都精通书画。丝绸或纸张铺到桌子上供着墨,而且因为毛笔差不多是垂直握着的,由悬在空中的手臂移动控制,所以...
玉带是一种由数块乃至二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是古代官品位的标志。玉带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种图案的玉带始见于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废除玉带制度。中国古代人穿长袍束腰带,唐代以前多以皮革制带,称之为革带。宋代之后丝质腰带渐成为主流。无论是革带还是丝带,在腰带上装饰配件,古代人都非常讲究,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腰带上以玉为装饰品出现在北周时期。最初只是在腰带的两端连接处加玉质带钩...
早期的紫砂壶以提梁壶居多,因为早期紫砂壶并非用来泡茶,而是煮水用具。有了提梁,无论架于火上煮水,还是坐在炉上煮水,提取拿放都很方便。宜兴羊角山宋代窑址出土有紫砂提梁壶残件,南京博物馆所藏目前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紫砂壶也是提梁壶。相传明代的紫砂四大家之一赵良最擅长制作紫砂提梁壶,然而实物难觅其踪。也或者,有实物而未落款,因此人们难以确定是赵良所作。晚明以后,紫砂壶直接用来泡茶了,但是提梁却没有消失,直...
孔小明 孔小明 中国当代紫砂名家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孔小明1962年生于制陶世家,毕业于江苏省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起点较高。进紫砂工艺厂不久,就因有灵性,肯动脑筋,能干能吃苦,被调入紫砂研究所工作,从事艺术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潘持平的指点,受益匪浅。尤其是吕尧臣大师魔幻般的绞泥艺术,深深地吸引着他。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在有意无意...
地处苏州高新区CBD 的高档写字楼、实力雄厚的文投公司、财大气粗的实力买家、专业的鉴宝师、权威的鉴定报告……走进这个看似“高大上”的公司,如同进了一个“古董迷局”。实则,他们以古董为赝品或者与实际年代不符为由,没收交易合同中的风险责任违约金,实施诈骗。 日前,由虎丘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合同诈骗罪依法对34名被告人进行了宣判。 古象牙象棋估值1600万元 2015年11月25日,...
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之二——礼佛图 24.3×31.2厘米 清 金农 故宫博物院藏 五机构联展明清人物画 8月25日,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亮相。作为北京画院推出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展览”之一,此次展览是继2015年“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展”、2016年“我来添尔一峰...
1996年至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开展3次大规模考古。园区100多处景点、240多万平方米陆地面积,目前只发掘完成5万平方米。但即便如此,也已发掘出5万多件(片)文物。乾隆年间的铜鎏金象首、嘉庆御笔石刻、圆明园所留唯一一尊“地天母”铜像……每件都无比珍贵。 铜鎏金象首 笔者7月14日上午来到圆明园考古挖掘现场,一睹为快。 葫芦范残片和雕刻工艺 “这是我们今早刚发掘的...
9月1日,记者从中国集邮总公司获悉,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中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猴首、牛首、虎首及猪首铜像,将于9月8日-11日亮相南京展出。 圆明园四首效果图。中国集邮总公司供图 2017年9月8日-11日,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即将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届时,四件兽首真身将亮相。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集邮总公司企业发展部总经理龚建中...
(原标题:江西抚州发现明清墓葬42座,基本确定为汤显祖及其家族墓园) 海昏侯之后江西考古再迎大发现! 8月28日10点半,江西省文化厅 抚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抚州发现明清时期墓葬42座,目前基本确定汤显祖墓。 汤显祖家族墓园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临川人,他是联合国教...
小区草坪上咋放着这么多明代石碑?8月25日,魏都区文广新局联合市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魏都区公安分局等单位,对市区望田路一小区内散落的石碑、抱鼓石、柱础进行转移,统一保存在市灞陵桥文物管理处。 魏都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丽介绍,前几天,该所一名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市区望田路一小区内散落着多块石碑。该所立即组织人员前去查实,发现这些疑似文物的石碑等石件散落在该小区北楼前的草地...
贵州千户苗寨选址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8月24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陕西省榆林市政府承办的“生态文明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在陕西榆林举办,来自国内古村落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者、管理者、实践者聚集一堂,深入探讨如何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凸显村落文化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论坛上,1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