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28日起,专业人员将对我市现存的最早古建筑西祝寺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抢救性保护维修。项目完工后,有关部门准备将其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祝寺位于仁和区中坝乡大纸房村,是我市现存的最早古建筑,对研究攀枝花文化历史极有价值。在经历了2008年的两次大地震后,西祝寺损毁非常严重。记者在现场看到,寺宙梁柱已严重倾斜,墙体四周墙面严重脱落,墙体开裂,地基塌陷,屋顶瓦片大面...
在位于北威尔士弗林特郡的英国松涛谷遗址公园内,包括18世纪的磨坊和工厂在内的一些古老建筑也屡屡遭到一些文物盗窃者的侵入和破坏。为制止这些破坏,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正准备“邀请”一群特殊的“安全卫士”——蜜蜂,来保护这些饱经摧残的古建筑。 文物保护部门的负责人说,只要和当地蜂农合作,布置一些“训练有素”且...
昨日,天坛西侧,市民们从正在修缮的圜丘坛门走过。新京报记者薛珺 摄 今年年内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旧城沿街文物建筑风貌维修工程在本周正式启动。维修工程包括故宫神武门、雍和宫、天坛等旧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也是北京市为配合中轴线申遗做出的又一举措。 据了解,此次修缮主要针对文保单位的外立面,有关施工单位将慎重研究施工方案,确保文保单位不被破坏。位于东城区的国子监外墙、北京鼓楼、钟楼、太庙、天坛...
5月16日下午,甘肃省酒泉市副市长柴绍豪检查了位于酒泉中学的药王宫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实施情况,并就工程实施和文物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酒泉市文物管理局局长杨永生陪同检查。柴绍豪副市长检查了施工现场,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建设单位酒泉中学以及施工、监理单位关于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座谈会上,柴绍豪副市长指出,酒泉中学药王宫建筑群是酒泉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王宫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
近日,黄山市黄山区博物馆为进行展览陈列的改造提升,对一批明清古建筑木雕构件进行了修复。这批明清古建筑木构件有160余件,是徽派建筑木雕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为了恢复其原貌,再现文物的昔日风采,当地博物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全部采用老木料,运用传统木雕技艺手法,在往年防腐、防虫措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细致、更深层次的维护修复。 (王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它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1977年创立,每年都会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世界变革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天气刚好,有空多去博物馆吧! 新京报(微博)讯 昨天,借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故宫(微博)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举行了一场长达2个小时的公益讲座,题为《...
在玉皇庙正殿里,唐大华希望能尽快整修这栋建于五代时期的古建筑。 “如果再不及时整修,有些很可能熬不过这个雨季。”唐大华站在陌生的村口,望着一栋栋因淋雨而腐朽失修的古建筑 ,心里隐隐作痛 。这些被岁月打磨过的木结构古建筑大多都建于元代以前 ,虽散落乡野,却是国之重宝。 自2010年始,这个留着长发有点文艺范儿的山东汉子已经6次走进山西,为这些年久失修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奔...
“大部分山西木结构古建面临淋雨、坍塌危险!”山东人唐大华22日对记者表示。 作为山西古建爱好者,这是唐大华第六次背着干粮自费来山西,加上之前的五次,累计行程已接近9000公里。吸引他的,是濒临失修塌陷的中国金、元木结构庙宇古建。从2010年年底至今,他已触及到近200座,遍布在晋南、晋中地区。 “木头最怕淋雨,太令人心痛了。”在山西长子县布村玉...
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形象的低俗、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管理的错位……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天,自称“故宫看门人”的故宫博物馆院院长单霁翔用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直陈城市文化危机。 “我很怀念济南的老火车站。”谈及济南老火车站的被拆,时隔20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仍然不无遗憾,“有一位老艺术家出差到济南,火车停...
2012年5月14日23时52分,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罗老一生都在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事业奔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如今,斯人虽已去,但熟悉他的人仿佛依旧能看见他骑在毛驴上,听见"哒哒"的声音随着八达岭长城一起蜿蜒……
5月2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先生在娄底市县领导刘益丈、黄为的陪同下莅临曾国藩故里,实地考察了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 罗哲文老先生在白玉堂留影 罗哲文, 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古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
中国古建筑学家、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先生昨晚11时40分去世,享年88岁。 罗哲文出生于1924年,四川宜宾人,16岁时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罗哲文随中国营造学社来到刚刚成立的清华大学建筑系,担任老师梁思成的助理。1950年,27岁的罗哲文被调任到文化部文物局任职,成为国家文物局最年轻的古建筑专家。从此,罗哲文一头扎进北京古建的修护中。数十年间,他骑毛驴...
1950年,罗哲文调往文化部文物局(后改为国家文物局),担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业务秘书,负责全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罗哲文直接站到了古建文物保护的第一线。 1951年,罗哲文到局里上任后,主要是负责北京市的寺庙调查,并通过文化部所属的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维修损毁严重的城门楼子。1952年,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开始,全国范围的文物保护与维修工作随之展开。罗哲文作为文物局中具体经办古建筑...
古建筑泰斗罗哲文 相关资料:罗哲文小传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 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
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前夕,罗哲文等21位为新中国文博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当选“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在北京受到表彰。 颁授荣誉证书现场,85岁的罗哲文教授一身便装,步履轻快,反应敏捷、利落。 “我从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社,师从梁思成先生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1950年调到文化部文物局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从事中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