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非遗传承发展长期以来是个历史遗留的大难题。第九届北京文博会展现了这一难题的破解之道。 大难题:非遗传承发展问题多多 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的六朝古都,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沉积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工艺绝活,造就了一大批品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的许多非遗项目曾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国礼身份走出国门,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出口外汇,民族的曾经就是世界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市场...
画珐琅彩乾隆玉柱壶 故宫博物院宫廷紫砂研究专家于富春作品 画珐琅彩宫廷八方壶 故宫博物院宫廷紫砂研究专家于富春作品 泥绘山水石瓢壶 故宫博物院宫廷紫砂研究专家于富春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 初冬时节北京第九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隆重开展,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其独有的皇家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资源,本届文博会展现了故宫博物院宫廷紫砂研究专家,《于富春宫廷紫砂工作室》设计并制作...
近日,湖北省荆州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委员们对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首创的“学校+公司+基地”,搭建起江汉平原传统民间手工艺发展共享平台的“荆州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传承院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以非遗为基础,向创意文化产业延伸,探索出教学、科研、产业、创业一体化发展路子,打造文化产业链,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非遗技能传承、保护与开发。
彰显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教育、文物和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昨日记者获悉,在陕西省文物局、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全国首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地域性历史文化遗产教材《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一套22册经过3年多时间的编写和修订,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该套丛书选题是对陕西文化遗产的系统整合,发挥了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陕西历史文化教育具有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辅导作用。丛书全面反映了...
由文化部非遗司主办,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承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剧种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日前落幕,来自全国各戏曲院团及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就“非遗”戏曲剧种的地域特征、传承与保护、濒危剧种的整理抢救,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方式等议题展开研讨。 非遗专家田青全方位阐释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处境与出路”,原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尹晓东表示“精神的传承比记忆的传承更重要”,北京河北梆子剧团...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组近日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学术研讨会”。 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课题组顾问郭永福,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教育部《音乐》教材主编、课题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吴斌,中国联合国协...
11月30日,中国特产采购协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国营销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国县域经济报社联合主办"2014第二届中国特产品牌发展大会"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本次大会邀请了知名产业专家、相关部委领导、特产企业领导、电子商务领导、金融资本领导和媒体代表约300余人参加。 会议由中国特产采购协会副会长郑鹏飞主持,分别邀请中国药文化研究院副会长徐永红、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
由无锡市文联、无锡市文广新局、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民间艺术走进江南大学展示展演活动昨日举行,一批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了演示和宣讲。 据悉,此次“非遗进校园”项目涵盖了无锡、江阴、宜兴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和优秀民间艺术,包括了惠山泥人、锡绣、紫砂、留青竹刻等。活动通过在师生中宣传展示非遗项目,旨在唤起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的意...
马宁自幼酷爱艺术,对绘画、雕刻更是痴迷。上中学时只要有点儿零花钱,他就买笔、纸、刻刀进行“创作”。有时纸一用完,他就把创作空间拓展到学校的墙上、门上、课桌上。他对艺术的痴迷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 2007年,马宁毕业后,进入地铁公司当上了一名列车驾驶员。期间,他对绘画、雕刻的痴迷程度丝毫没有减弱。一次,他在逛旧货市场时看到了核雕,这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之后便一头钻进了核雕的创作中。然而,选购一只...
28日,浙江杭州举行的第七届宝贝熊艺术节上,来自海峡两岸的儿童及其家长欢聚于此。从歌曲演唱到诗歌朗诵,小朋友们大展才艺,尽显童真色彩。主办方负责人介绍,通过亲子艺术节的形式,为两岸的家长、孩子交流增加了一个很好的渠道,他们也能在此结下友谊。两岸同根同源,更多的交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大有帮助。 经过数月的前期筹备,28日第七届(2014)杭州市宝贝熊艺术节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启幕。 ...
近日,市政协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口协商会,市政府分管领导及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今年,市政协组织调研组,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听取汇报、走访考察等形式,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 对口协商会上,在听取市政协的调研情况介绍后,与会人员围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对策...
“收藏钱币就是收藏一段历史。”近日,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徐开通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花甲之年的徐开通是一位钱币收藏爱好者,研究钱币投资与收藏30余载,经历了许多苦和乐。他的藏品数量上万枚,通过收藏开拓眼界,广交藏友,在把玩中体会到钱币收藏的乐趣。 乐山“钱痴”传承钱币文化 “钱币记录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变迁。同时,钱币上的图案是一幅幅精...
有着300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河北梆子,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昨日,河北梆子首次举办非遗传承人收徒仪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凤芝和李二娥分别收下国家一级演员杨秀琴和优秀青年演员张华为徒。 两位河北梆子表演老艺术家虽已年过花甲,但至今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致力于弘扬和传承梆子艺术的艺技与精神。王凤芝14岁考入由著名河...
张同禄景泰蓝作品 张同禄珐琅珀晶画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其来源可追溯至13世纪末的元代,元朝时期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发明于西亚阿拉伯的珐琅饰品便从那时传入中土,这一技艺与中土的民族审美相融合而成了中国的景泰蓝,景泰蓝制作技艺进入宫廷之后慢慢成熟,明清两朝,独具中国特色的景泰蓝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称为“天下一绝”。 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
承德县高寺台镇乔杖子村村民展示自家剪纸。 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承德市的剪纸艺术已名传海内外,产品远销奥地利、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以丰宁满族自治县、承德县乔杖子陈氏为代表的剪纸与山庄文化同步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河北省承德市外宣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