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地处祖国边陲的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原文化与西域及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枢纽之地,唐朝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理及中原文化的影响,使西域服饰特别是女子服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
如今,铁路宁波南站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配合工程周边配套项目建设,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共发掘了13座墓葬、1座水井。其中,明代吉祥纹饰和星象图案砖墓首次出现,对于研究明代宁波地区的墓葬习俗、形制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唐代至清代的墓葬密集区域 据此次考古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此次勘探面积3万多平方米,抢救性考古发掘800...
如今,铁路宁波南站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配合工程周边配套项目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共发掘了13座墓葬、1座水井。其中,明代吉祥纹饰和星象图案砖墓首次出现,对于研究明代宁波地区的墓葬习俗、形制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唐代至清代的墓葬密集区域 据此次考古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此次勘探面积3万多平方米,抢救性考古发掘800平...
文/图 王彬 唐朝葬俗中,人死后多随葬各种明器,地位较高者的随葬品常达数百件,其中文官俑、武官俑、镇墓兽为常见明器,文、武官俑一般来说陶制品比较常见,而大唐西市博物馆珍藏有一对唐代青铜文、武官俑,极为罕见,堪称为目前全国已知史料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现介绍与大家共赏: 这对文、武官俑通高均为47厘米,宽9厘米,为青铜质,呈站立,为典型的胡人造型,头戴鹖冠,高鼻深目,八字胡须,身着宽袍朝服,外罩...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馆员郭永淇13日向记者透露,2010年12月,该所为配合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设在长安区东兆余村抢救性发掘了两座毗邻的盛唐墓葬,证实为唐代“殿中侍御医”蒋少卿夫妇墓,其生前曾是唐高宗的御医,养生有道,得享天年,随葬品颇丰。 编号M15墓,方向正南,由长斜坡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土坯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总长19.5,宽1.2米,甬道长1.1,...
编者按:2010年12月14日至2011年1月14日,“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掘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国专家共同完成修复的唐代公主李倕冠饰惊艳亮相。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套复原的唐代冠饰,由其可以瞥见盛唐公主的奢华生活。 唐代公主冠饰整体“打包”至实验室 2001年11月的某天,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这天,...
修复后的公主冠饰 2010年12月14日至2011年1月14日,“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掘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国专家共同完成修复的唐代公主李倕冠饰惊艳亮相。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套复原的唐代冠饰,由其可以瞥见盛唐公主的奢华生活。 唐代公主冠饰整体“打包”至实验室 2...
郑州 梅则文 廖永民 唐代是我国陶瓷业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厚葬之风催生了在随葬陶俑上题字的盛行。 题字俑一般为中小型素烧俑或绘彩俑,三彩器也有发现,不过很少。有可能是三彩器表面光滑,字迹易脱落的原因。文字多题写在陶俑背部无彩之处,也有的题在俑的内壁、颈部、足部、裙下摆处的,没有固定的格式。题字字体粗细不等、大小不一、不拘一格,随意洒脱,似在行、楷之间。已发现题字俑的题字,有的字迹已经脱落无法辨...
——读《河南佛教石刻造像》收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此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南北朝隋唐宋佛教美术的图像与思想”(06JA730003)的部分内容。 摘要:王景荃主编《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网罗式地收录诸多河南佛教单体造像,为学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参考资料。笔者认为,其中刊布的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二十余件唐代石刻菩萨像,属于武周...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唐代以前没有发现玛瑙器皿,所以唐代玛瑙器皿的出现,应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就唐代玛瑙器皿结合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对其出土概况、材质来源、器物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唐代玛瑙器皿 玛瑙是种“具有不同颜色而呈带状分布的玉髓”[1],是—种天然的矿石。按照矿物学的标准,玉是种坚硬的角闪石或辉石,玉的矿物学标准是现...
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唐代的陶瓷生产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只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情况而言的,从考古发现来看,白瓷占的比重还是较大,这些白瓷选料考究,质地好,制作精,造型整,胎坚硬,釉洁白。青瓷相对发现较少,这也可能与地域的差别有关。 绿釉壁注器虽白绿相间,白釉中挂以绿色彩条,但其实是单一的绿釉,观之釉层不均,泪痕斑斑,似有三彩艺术风格。黑釉瓷注亦是如此,不仅色调单一,而且瓷胎...
唐代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瓷与白瓷,风格古朴雅致、光彩润泽,充分展示了东方神秘古雅的魅力。虽然不论是墓葬出土的还是从民间征集的唐代瓷器,虽然色釉和器种都较单一,造型也不太豪华,但时代特征十分突出,都是国家的珍贵文物。 白瓷螭耳小瓷注:圆肩,喇叭形侈口,造型显修长。束颈,圆肩,鼓腹,平底。从口沿内侧至肩部,附贴双螭盘绕曲柄高出口沿,柄对侧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和注身相接处附加一...
唐代除了盛产白瓷和青瓷之外,还存在着其他釉色瓷。唐代生产黄瓷的窑口主要是安徽准南寿州窑、萧县白土窑,此外河北内邱窑、曲阳窑,河南密县窑、郏县窑,陕西铜川玉华宫窑,山西浑源窑也兼烧一些黄瓷。寿州窑黄瓷可以作为唐代黄瓷的代表,它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眨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恶,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多做成平足或底心微凹形状;釉的玻璃质较强,流动性大,为防止流釉粘连,...
唐代白瓷以邢窑最为有名,陆羽在《茶经》中描写它“类银”、“类雪”,唐李肇在《国史补》中也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其质量之高,数量之大,影响之广。邢窑白瓷有经粗之分,粗白瓷有碗、杯、壶、罐、钵等,有的施化妆土,釉色银灰,积釉处泛青或泛黄;胎体粗糙厚实,原料加工粗略。细白瓷有碗、盘、壶、杯、盒、盏、凤头壶、皮囊壶等瓷器,胎质洁白细腻,胎体坚实,釉色莹白,工艺水平相当成熟...
唐代长沙窑主要生产一些生活及文房用品,此外还有玩具、瓷俑等,种类很多。长沙窑的瓷器瓷胎细密坚致,瓷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青灰、灰红及肉红;釉子润泽,以青色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黄等颜色。装饰品种极为丰富,有釉下彩斑、釉下彩绘、印花、贴花、贴花彩斑、刻划、雕刻、镂空等。 秘色八棱净水瓶:瓶为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秘色瓷因其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