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寿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寿阳县 申报日期 2006 寿阳大竹马是武术之乡平头镇郭家沟村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它起源于明清,集高跷、竹马、武打于一身。其内容最初表现的是关公和周仓的打斗场面,后来增加了《三英战吕布》、《虎牢关》等。过去它和当地平头沟北村的《爱社》同属傩具艺术,“大竹马”、“爱社”和李家山的...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江西·南昌·青山湖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昌市青山湖区 申报日期 2006 民间舞蹈“双龙戏珠”源于南昌青山湖区塘山镇塘山村。明末清初,村民用油纸扎龙,后改为板凳龙。光绪年间,又发展为布龙和节龙,由塘山镇塘山村和湖坊镇进顺村共同表演。民间舞蹈“双龙戏珠”是在塘山村的龙舞“龙戏珠”的基础上形成的。 “双龙戏珠”是由两...
遗产编号 ⅲ-18 所属地区 江西·吉安·新干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安市新干县 申报日期 2006 新干竹马舞,又叫“神马”、“马舞”、“马灯”、“竹马灯”。源于北方(河南、山东等地)的“跑驴”、“赶驴”(二人台)。起初叫“神马”。玩者扮作各种“神仙”,骑马游春,走村串巷入户,向人们送福音、赐吉祥,谓之“神马送春”。随着时间推移,竹马舞不断发展丰...
遗产编号 ⅲ-19 所属地区 江西·吉安·吉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安市吉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据传,鲤鱼灯起源于赣南地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后来,兴国移民迁居到吉安县固江棚下村,将鲤鱼灯也带到了棚下,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工发展,演变成了吉安鲤鱼灯。 鲤鱼灯组成表演的,是1只外表庄严、昂扬,内心十分慈爱的鳌鱼,9只活泼灵敏的金丝鲤鱼和1...
遗产编号 ⅲ-20 所属地区 江西·吉安·万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安市万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麒麟狮象灯》(以下简称狮灯),是万安县民间灯彩,流传在万安县涧田、武术、宝山乡,兴国县的永丰乡,赣县田村乡等。它是由纸糊篾扎成麒麟、狮子、象等形象的灯具,分别由四人各执一灯进行表演。 相传唐朝中期,本县龙泉乡江东一带久旱无雨,为了求雨,村民...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江西·吉安·万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安市万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万安县位于罗霄山脉东麓,江西省吉安市最南端,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县市之一。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兴国县、赣县、南康县、遂川县、泰和县接壤。辖9镇、7乡1个垦殖场、134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县。 股子灯是万安...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江西·吉安·遂川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安市遂川县 申报日期 2006 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遂川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南部,东邻万安县;南界南康县、上犹县;西邻湖南省桂东县,龙陵县;西北部接井冈山市;北抵泰和县。距省会南昌市333公里,距吉安市117公里。...
遗产编号 ⅲ-24 所属地区 江西·吉安·吉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安市吉水县 申报日期 2006 鳌鱼灯是吉水盘谷村的传统灯彩,“谷村一千烟(户),代代鳌仔灯”。相传谷村小祠下兵部尚书李邦华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以后,看到明朝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为表忠心,也吊死在皇帝脚下。后来的清朝皇帝为笼络人心,特赐李邦华家眷灯彩一批,归家玩赏。这批灯彩分为座灯...
遗产编号 ⅲ-25 所属地区 江西·抚州·宜黄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抚州市宜黄县 申报日期 2006 流传于宜黄县河东一带。是山区人民世世代代在山上砍桠柴,利用禾杠和柴刀打着节拍进行歌舞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据宜黄县兰水乡农民吴家福介绍,禾杠舞是由禾杠歌演变而来的。禾杠歌是以歌为主,禾杠的表演很简单,将禾杠拿在手上或在肩上,用柴刀进行单...
遗产编号 ⅲ-29 所属地区 江西·抚州·资溪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抚州市资溪县 申报日期 2006 手摇九节龙是资溪县马头山镇昌坪村竹延山村小组独有的民间舞蹈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在当地世代口传身教,至少已流行300多年。 “九节龙”是以参演的龙灯节数为九而得名。道具制作简单,不求形似求神似,扎篾篓作骨架,外罩红布,每节下以一木棍支撑,全龙首...
遗产编号 ⅲ-30 所属地区 江西·抚州·资溪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抚州市资溪县 申报日期 2006 在今天的江西金溪一带,广为流行着一种民间灯彩――手摇狮。相传这种灯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在练习武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手摇狮和常见的狮舞不同,它不表现狮子那种勇猛雄壮的气魄,但却以其小巧玲珑的结构,活泼俏皮的表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遗产编号 ⅲ-31 所属地区 江西·抚州·资溪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抚州市资溪县 申报日期 2006 金溪双塘镇翁塘周家建村于北宋。相传建村之后就玩马灯,原有多套不同内容的节目,但大多失传了,现存两套节目,一为“三国演义刘关张”,一为“忠勇报国杨家将”。 周家马灯用竹篾扎成,分两节,一节为马头及前部,一节为后部及马尾,外面蒙上...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江西·萍乡·芦溪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萍乡市芦溪县 申报日期 2006 芦溪灯彩艺术的种类较多,如鱼灯、狮灯、划旱船、板凳龙等,尤以缩龙最为出名。芦溪缩龙起源于芦溪镇古城村,相传为家住芦溪镇新田村严家冲的明代宰相严嵩远房族人从北京按图索骥而来,因严氏家族势单力薄,无力发起缩龙表演,遂联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经几百年变迁,...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江西·萍乡·上栗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萍乡市上栗县 申报日期 2006 上栗,扼吴楚通衢要地,为湘赣边贸重镇。 上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源远流长的傩文化,誉满全球的花炮文化,有永驻青史的革命文化,有风光无限的旅游文化等。上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傩文化之乡”。...
遗产编号 ⅲ-20 所属地区 江西·萍乡·莲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萍乡市莲花县 申报日期 2006 “茶灯舞”又名“茶灯闹春”,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莲花县六市、高洲、坊楼等乡镇广为流传。村民每逢喜庆佳节,常以“茶灯舞”上门祝福。每到一处,主人门外鸣放鞭炮相迎。表演者入堂屋,高喊“恭喜发财”等赞语。 该舞蹈由15人组成男女群舞。它通过各种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