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是什么?“考古,不就是挖墓?”“考古,是探寻宝贝吧?”“是来研究古代历史的吧?” 带着对考古的不同理解,参加本报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周公庙考古队联合推出的大型“公众考古”——揭秘考古,共享文化活动的40余名考古爱好者,昨日来到了周公庙凤凰山遗址,亲手触摸三千年前的文明。 发...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内,首次发现了重要的商代制陶作坊区,为研究我国窑炉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今年8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一个基建工程经过的殷墟一般保护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商代墓葬80座、灰坑100个、房基22座、陶窑10座、道路3条、生活用灶3个、水井2口以及5座唐宋明清时期的土洞墓或砖室墓。 据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副队...
成都金沙首次发现船棺,在墓葬中还发现了不少色彩鲜艳的朱砂 金沙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说明,战国时期古蜀国依然繁荣 三星堆是古蜀文化的鼎盛时期,其后的金沙是其灿烂文明的延续,但呈现下坡路之势。那在秦灭蜀之前的春秋战国,金沙文明究竟是啥样?昨日,金沙遗址区又一全新的考古发现给出回答:战国时期的金沙文明依然繁荣。在位于金沙遗址区的黄忠村发现的大型宫殿建筑遗迹、灰坑、陶窑及28座墓葬,年代囊括西周、春秋和战...
■青兰高速公路邯郸双玉泉至岗头段,发掘出东苑城和岗头两个遗址 ■该发现将对龙山文化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遗址内有价值文物已发掘完毕,上面将建高速公路 将建高速公路的黄土地上,隐藏着数千年前的古文化。近日,河北省文物部门在青兰高速公路邯郸双玉泉至岗头段,发掘出两处古遗址,最古老的遗迹距今至少6500多年,而最“年轻”的遗迹也至少有1700多岁。 省文...
西安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长安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两处周代时期的遗址,对文物部门研究长安地区两周时期的遗址分布特征增添了新的资料。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昨日通报了这两处遗址的情况,两处遗址分别是进步西周遗址和南堰两周遗址。进步西周遗址位于长安区五星乡进步村东、北,兆丰村以南,该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50000平方米。在遗址的西部、北部都因为砖厂的挖土遭到了破坏,考古人员在...
在市滨江路上中坝大桥附近的“泰和尚渡”工地,原南充龙王街省粮食储备库仓库所在地,发现了汉代生活遗址!昨(20)日下午,记者得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顺庆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彭永生称,从现场残留的水井、多处燃烧灰烬初步判断,是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代产物,但是否就是“汉代生活场景”遗址,尚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确证。据介绍,古水井这类文...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考古人员日前在内蒙古磴口县沙金苏木境内发现一处大型汉代村落遗址,这在巴彦淖尔市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据了解,这处大型汉代村落遗址位于沙金苏木沟心庙黄河故道右岸高地上,占地1000多平方米,遗址上散落着大量碎陶片,陶片上面刻有精美花纹,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考古人员还在这处大型汉代村落遗址上发掘出一把汉代铁镢和一口汉代古井,古井周围砌有整齐的汉砖,距离村落3000多米远的地...
10月10日普查工作6队在五谷城乡野外调查中发现一处大型的龙山文化居住遗址。 遗址分布在一大山峁上,三面临沟,分布面积约249700平方米,海拔1700米。遗址围绕山峁一周至山顶,发现大量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在调查中发现多处白灰居住面及灰坑,其中在遗址南侧梯田断崖处发现长4米的白灰居住面、距地表高1、2米;在遗址北侧梯田断崖处发现有3米宽的灰坑,呈覆斗形,灰坑口距地表高2、2米;绕山峁...
钟楼台基遗址。(记者郭学军摄) 钟楼台面上的碑座。 位于大明湖南部的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是2007年济南市公布的第三批文保单位之一,是济南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随着大明湖周边区域的拆迁,这个遗址慢慢显露出来。为更好地对它进行保护,考古人员从10月7日起对它进行了一番清理,结果令人欣喜不已。 “通过清理和查找资料,我们确认这个遗址是明代建筑,而目前济南遗存的明代建筑很少,这个建...
日前,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前往秦兵马俑博物馆,在现场考察了该馆馆前商业服务区管理和建设情况后,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协调该馆馆前商业服务区管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等有关问题,着力推动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的进展。 景俊海首先现场考察了秦兵马俑博物馆馆前商业服务区管理和建设情况,在现场办公会上听取了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筹建处和西安市临潼区委区政府等相关负责人的汇报后指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今年...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此间文物工作者近日在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省吴起县发现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秦汉遗址,面积大约为十一万一千六百平方米。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此事而命名吴起,古时曾是边陲要地,古迹较多。 据悉,这处遗址是吴起文物普查四队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该遗址地势较平缓,北临村,南至吴王...
近日,铜川文物普查耀州二队,新发现了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范围广大,遗存现象丰富,是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 遗址位于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山梁上,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三面环沟,五阶台地依次向下延伸,中心区现已成农田,东、南、北部的山坡及山梁均为遗址范围,面积约15余万平方米。遗址三面环沟,南部有现代的中型水库一座。在各台地上的断面上,发现了多处灰坑,因历年平整土地,对遗址破坏极其严...
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主办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将于10月21日在西安举行。届时,国家文物局、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和省、市文物局及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将联合推出系列活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以及全国在遗址保护领域做出贡献的20多个城市100多名代表出席,陈忠实将担任唐大明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作为国家“十一五”大...
昨天(15日),市政协部分委员到市规委视察地下文物保护重点提案的办理情况。市规委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已基本划定,北京老城区划进此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范围。 北京市规委基础一处处长张亚琴介绍,北京市先后分7批公布了32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划定了245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监控地带。目前已公布了3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域,第四批划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包括北京旧城区、大兴亦庄镇、...
近日进行的文物普查中,在荥阳车庄发现了始于新石器时期,跨越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特大型聚落遗址。遗迹遗物十分丰富,时代跨越较长,具有连续性,对研究郑州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及文明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 车庄遗址位于荥阳广武镇车庄自然村的南部,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宽约200至500米,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东部约3000米,西南约1500米,北部约5000米都有遗址。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