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省文物普查人员近日在花溪湖潮乡的新民村发现了一处距今400多年的古营盘遗址——新寨营盘遗址。 经初步考证,该遗址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天启七年(1627)由韦姓布依族村民扩建。其面积达2826平方米,营盘呈椭圆型,有正门、后门、侧门,现遗村有石墙180米,墙高0.4-3米,基宽1.3米,还有破损的大门。 据专家介绍,营盘是过去老百姓为了躲避土匪、灾祸而集资修建起来的一种防御建筑...
“古城墙”成“古基址”? 文化层未见唐朝城墙 来源:海都资讯网 来源:海都资讯网 19日下午,备受瞩目的泉州南俊路北拓工程文物遗址考古提早结束发掘。昨日,考古人员已全部撤离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在对遗址进行“解剖”式的发掘之后,认为遗址是宋代建筑的基址,而非此前所猜想的唐代古城墙遗址。 考古现场的负责人,泉州博...
《南俊路千年古城墙重见天日》追踪 南俊路北拓遗址考古发掘结束后专家称 昨日,备受瞩目的市区南俊路北拓工程文物遗址考古发掘结束,考古人员考察后认为该处历史上曾是官员办公处,不是古城墙,但经过千年变迁已遭破坏,就地保护的价值不大。 本月6日,本报报道了市区南俊路北拓工程发现一段古墙,还从这段古墙遗址处找到唐末的古城墙墙砖和瓦当等文物,文史专家通过史籍相关记载觉得遗址所在地与唐末子城城墙所经过的位...
据美国《明报》报道,Fiddletown古迹维护会近日公布,将开放Fiddletown华埠百年古迹遗址周济堂(Chew Kee Store)予民众参观。该馆保留当初的古老家具及百年中药局原貌,展现加州采矿淘金时期的华人历史及文物,为二埠华裔后代找回失去的华埠记忆。 Fiddletown位于二埠东北部Amador县的小城镇,当初以采矿淘金出名。在采矿时期,地方商人从中国引入超过2000名劳工到此,...
省考古专家对方正县一处古遗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于日前结束,出土文物达1000余件。据专家初步推断,该遗址可能是距今2000年前汉魏时期遗址。 此处古遗址位于方正县松南乡于家屯北,占地约3万平方米,于2005年被发现。由于讷鸡公路的修建,部分古遗址被破坏。为此,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于去年12月份进驻方正县,对此路必经的部分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今年6月,专家组再次入驻方正县继续进行发掘工作。在发掘过程中,...
文化内涵丰富的风景岗遗址(位于107国道临城段),在107国道拓宽过程中,遭遇莫名机械破坏,文保人士为此忧心忡忡,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该遗址位于临城县东镇镇古鲁营村东(即107国道K361处),为邢台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在配合107国道拓宽工程进行文物调查勘探时所发现。后经查,该遗址为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河北省文物局组织的普查队已发现并登记造册的文物点,定名为风景岗遗址。 该遗址正...
昨天,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城考古队获悉,偃师商城遗址考古发掘又有了新的重要发现,该队在配合偃师商城西城墙保护展示工程的考古发掘中新发现了一座古城门。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汤攻占夏都斟郇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亳。 商都西亳到底位于何处?这是数千年来的一个未解之谜。 1983年...
目前,抚顺市已完成三县一区7个乡镇、83个行政村的文物普查工作,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遗存地点129处,其中新发现文物遗址88处。 据悉,抚顺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为期两年,总面积11272平方公里,普查涉及行政单位1369个。今年4月1日起,抚顺市启动了普查工作,至6月30日,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遗存地点129处。其中,复查32处,新发现88处,消失9处。新发现的88处文物遗存地点,遍布抚顺市望花区、...
近日,在靖安县仁首镇茂埠村发现一处商周时期古城墙遗址。 12日,记者在靖安见到了这一段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城墙。古城墙遗址位于茂埠村的一个丘陵上。婉似长龙的一道泥坎圈出一块足球场大小平地,泥坎上已长满树木和杂草,据介绍,这道长满树木和杂草的泥坎就是商周土筑古城墙遗址。在依然巍峨的古城墙的东、南、北三面,有三个豁口,据说这就是古城的东门、南门和北门。在东门口,城墙依然巍峨耸立,土墙断面泥土紧密,...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博物院组织的扎赉诺尔鲜卑古墓群遗址勘探工作正式开始。 这次勘探范围包括扎赉诺尔鲜卑古墓群保护区内部和外围部分。勘探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考古工具“洛阳铲”,通过对“洛阳铲”提取的不同深度的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分析,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葬等情况。此次勘探将为下一步鲜卑古墓群挖掘和规划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近日,在鹰瑞高速公路建设中,省考古研究所在石城县小松镇桐村茶果山发现了一处古遗址。随即,省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队,在该县博物馆的积极配合下,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发掘出的石器、陶片及其纹饰和形制,该遗址被认定为晚商周初的古遗址。 发掘工作历时45天,发掘面积1700余平方米,发掘出大量陶片和石器,其石器有石斧、石镰、石凿、礪石、石砚;陶器有罐、大口尊、折肩器、杯、盘等;...
挖掘现场。 挖掘出的海蛎壳。 工作人员挖掘出唐代瓦当。 八月十一日,福建泉州在市区一施工现场发现的千年古城墙遗址,正在由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和清理。从发现一块有特殊纹饰的砖块开始,到遗址露出一段墙体,考古人员已发现了大量的瓦当、瓷器碎片、海蛎壳、贝壳和动物骨骼等大量唐五代的文物,为研究了解唐代泉州的城市建筑格局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考古材料。
沟壑纵横的天山,不仅阻隔了新疆南北,还深掩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天山的一处高山牧场中,首次意外地发现了雕刻在巨大冰川漂砾石上的奇怪“脸谱”。 刻有“脸谱”的巨大冰川漂砾石背面呈灰黑色,高3米,宽3.5米,正西面因冰川磨蚀深凹下去,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神龛”,龛内呈白色,黑白对比分明。10余...
备受各方关注的泉州古城墙发掘继续进行,昨日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唐子城墙遗址轮廓已显现。 记者现场看到,十五六米长的遗址轮廓已显现,工人们正在继续挖掘,城墙遗址还在延伸。 “城砖、城墙保存较好,呈现南北走向。”泉州市博物馆馆长、泉州市考古队副队长陈建中说,城墙具体的宽度还有待确定。 据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泉州市考古队队长陈鹏鹏介绍,“泉州古城址平面图...
8月6日,张家港正式启动东山村遗址发掘工作。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沿江文化、太湖地区和宁镇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以及长江水岸线的变迁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东山村遗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东山村,遗址坐落在香山东脊向东延伸的坡地上,东西长约260米,南北长约230米,总面积6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9年3月发现后,由苏州市博物馆和张家港市文物办先后进行了3次发掘,总共发掘面积205平方米,发现各类珍贵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