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越王宫博物馆今日终于奠基,可以说,它将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又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长期性的文化地标建筑。历史上,镇海楼是明代的广州城标志性建筑,建国后60年有两个文化地标的建筑,一个是南越王墓,另一个就是今天的南越王宫博物馆。”昨天,广州考古专家麦英豪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奠基仪式上说。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和广州市长张广宁等,出席了奠基仪式。 备受关注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奠基仪...
“这只盖是谁的?”考古工作队队长蒋乐平童心大发。 “鱼鳍形鼎足”具有良渚文化的明显特征。 “外红内黑”的古代陶器。“内黑”是实用的黑陶,“外红”则是在瓷器外表烧制成一层红色,表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义桥镇新坝村乌龟山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
记者25日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局获悉,文物普查队员近日在位于川西北地区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专家推测,该遗址为游牧民族的临时居住遗址。 据阿坝州文化局田雨介绍,此次发现的协玛坚(藏语译音,意即沙子地)遗址位于若尔盖县阿西乡阿西村南约5000米的草地中央一处低矮山梁上。遗址东、西、南三面均为沼泽水草地。遗址面积较大,呈南北走向,由连续不断的大小沙窝组成不规则的长...
中国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於云南省宾川县城东北 3公里处,地处金沙江流域。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1973~1974年云南省博物馆发掘。文化层分早﹑晚两期。早期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2100年。它是滇西洱海地区内涵比较丰富﹑文化特徵鲜明的一处典型遗址,也是云贵高原地区目前所知年代较早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文化遗存。 在遗址中发现房址11座,均为长方形地面建筑,...
西河滩遗址位于肃州清水镇中寨村七组村西,处于一条自南而北流向的季节性河流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大部分保留在夹杂有第四纪黄土的沙砾堆积中。其东部现为耕地。 该遗址在过去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得到保护。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管道施工建设,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考古系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2003年6月至9月,历时两个多月,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发现了一处早期四坝...
简介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
日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西夏区文物专业人员在贺兰山东麓大十字沟发现40余个石灰窑遗址,为西夏陵建筑材料来源提供了佐证。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该遗址分布于沟口西侧一小山尾闾处,围绕尖部东侧现存32个,西侧现存10余个,均建在小山的低腰处。除3个被洪水冲毁外,其余保存较好。从现状看,窑室依低腰斜坡开凿,竖穴式,圆形,体积大小不一。大者近6米,小者2米余。窑壁多用烧结块...
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者日前在周至县发现了一处年代为西周时期的遗址,遗址位于亚柏镇庄头村东南约300米,在阳化河西岸的台地上。 这一遗址西宽东窄,平面形状略呈“凸”字形,东西长约220米,南北长140米至25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在遗址东部断面发现有厚度约1米的文化堆积层,遗物主要有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多见绳纹,主要有甗、鬲、罐等。 此外,在遗址范围内,普查人员还发现了...
近日,德安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吴山乡樟树村秧塘山,发现了一处商代遗址。另外,在共青城发现了一处寨下商周遗址。 秧塘山商代遗址处于典型的台地,背面是山,两边是河流。遗址处散落了大量的印纹陶、夹砂红陶、夹砂青陶,以及早商时期的陶片。据文物人员介绍,该遗址比较罕见,从早商时期陶片的质地和纹饰来判断,甚至很有可能是夏代遗址,目前,正处于进一步考证当中。遗址的发现,进一步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为中原文...
自今年6月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建馆事宜,一直就备受市民关注。 昨日,记者从筹建处获悉:“遗址公园”并非南越王宫博物馆的目标定位,只是一个“头衔”而已。博物馆的建设规划如常,而设计方案日前已在12个PK项目中,敲定了“终极版”——即“方案6&...
“铜陵露采新村冶炼遗址出土的大型炼渣群,是中国古代冶铜技术高度发达的实证,也是世界冶金史上罕见的遗物。”8月2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多位知名考古专家,在铜陵市露采新村冶炼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这样认定。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陵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对铜陵露采新村冶炼遗址进行一个多月的抢救...
记者从章丘市政府获悉,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目前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全年开放时间为夏季早8时至下午5时,冬季早8时至下午4时。 据了解,该博物馆开放展出的内容包括:西河遗址、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遗址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精品。展品时间跨度上至距今8500年的西河文化,下到距今2000年的汉代文化。展览面积为4600平方米,临时展览面积为1000平方米。 作为&ldquo...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启动编制阖闾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其规划范围包括阖闾城遗址、龙山石城和周围相关历史环境,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吴都阖闾城遗址为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都城遗址,是无锡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2008年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去年9月召开的阖闾城全国考古专家论证会上,阖闾城被确认为大城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1400米,面积约2.94平方公里。...
这是8月11日拍摄的三杨庄汉代遗址博物馆内的汉代河流淤积遗址。 近日,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汉代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三杨庄汉代遗址是因黄河泛滥被整体淹没的汉代聚落遗址,这个保存完整的汉代建筑和农田遗迹,为研究汉代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建筑布局、人居环境和民俗民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见证。目前,三杨庄汉代遗址已被列为国家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