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4日,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工地,挖出了一座东晋合葬古墓。18日,经过南昌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的清理,墓主的身份浮出水面。在出土的古代“名片”里,记载了墓主曾为豫章郡海昏县骑都尉的身份。这一发现,让考古专家们惊喜不已。15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海昏古城,至今没有找到与之相关的实物佐证,这个记载了“海昏县骑都尉”的“名片”...
江西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建村于宋淳化年间(992年),村中现保留有明清时代古宅近200栋。 近几年,古宅被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觊觎。今年4月份,长溪村最大的老字号古宅被外地商人以6.3万元买下。该村63号古宅,以4万元的价格卖出,留下一堆破碎的“秦砖汉瓦”。七八年来,古宅的后人先后将满是雕刻的门、窗卖给古董贩子。据了解,目前该村已有多栋200年以上的古宅被卖和被毁。 婺源县...
中广网南昌8月15日消息 老汉家门口公路塌陷,形成一个洞穴,考古专家确认为东汉古墓。 家住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仁村的肖老汉是古墓的发现者,他说他和老伴发现家门口的路面多次发生坍塌,形成一个大洞,老伴还往大洞里填土平整过,但都维持不了多久。肖老汉一时好奇,掘开大洞,挖出了数块有些年代并刻有花纹的青砖。挖出青砖的消息传出,镇仁村村民都怀疑这是文物,自发的把洞穴保护起来。 14日,萍乡市文化局和市博物...
墓葬群发掘现场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王江湾小组马尾湾瑞赣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发掘出一处明清时期的大型客家墓葬群。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次发掘出的墓葬群共有大小墓穴20个,大多为长方形砖石墓,是一许姓家族的家族墓葬。其中既有一次葬的墓穴,也有二次葬的墓穴,既有同穴合葬墓,也有异穴单室墓。据了解,二次葬是客家人一种久远的葬俗,是南方客家人返迁历史的重要证明。这...
12日,九江市文物部门有关专家向记者证实,近日在庐山区莲花镇龙门沟左侧的深山大壑中发现的摩崖石刻,是庐山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312年,也是庐山目前发现最早的摩崖石刻。 这块摩崖石刻是一块三角形的巨石,正面是行楷“海会寺”三个大字,字行间有“时唐证圣元年乙未岁”字样。据专家介绍,唐代“证圣”系武...
继今年5月广东东鹏陶瓷集团以14亿元投资江西丰城、广东新中源陶瓷集团以8亿元投资江西高安之后,6月份,广东佛山金意陶瓷有限公司又斥资10亿元,在景德镇上马建筑陶瓷生产基地。至此,国内建筑陶瓷巨头在江西的投资已近40亿元。 业界认为,这意味着,以景德镇为主要基地的江西陶瓷业正在开始真正转型。而全国陶瓷重镇佛山陶瓷产业呈现转移江西的趋势,来自广东佛山的金意陶陶瓷、特地陶瓷、箭牌卫浴、东鹏、新中源等...
7月28日至29日,黄景略、徐苹芳、张忠培和徐光翼等中国考古专家齐聚江西靖安,考察东周墓葬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考古专家用“震撼”二字来形容看完靖安东周墓葬出土文物的心情,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越文化墓葬。 盗墓者挖开国家文物局重点关注考古工程 靖安东周墓葬的发现颇具戏剧情节。2006年12月底,靖安县水口乡几个村民在李家村靖永公路旁炸石头。村民发...
江西靖安东周古墓葬群继在国内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大脑组织之后又有重大发现,截至二十九日,考古工作者已在棺木中发现了二十余件保存完好、工艺精湛、色彩鲜艳的千年纺织品,专家认为可能由此改写中国纺织史。 截至二十九日,专家已对该墓葬群四十七具棺木中的二十二具完成了清理,出土珍贵文物两百余件,其中包括二十多件千年前的纺织品,品种有方孔纱、丝绢和真丝朱砂印花织物及纂组织物(经编织物组带)等。这是目前发现的最...
近日,江西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研究员刘诗中,会同德兴市有关专家,在对金山金矿区大批古采金矿井考察后断定,此古井群为北宋年间采金所留,是有记录以来中国最早的金矿山。这为研究德兴采金史和古代中国采金史,以及金山金矿发展黄金工业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金山矿区的大坞和金矿硐山顶,现存的矿硐都开凿在山脊上为竖井,大部分洞口呈椭圆形,也有的呈正方形。刘诗中依据出土的考古断代标...
CCTV.com消息(午夜新闻):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江西省靖安县发现了一座埋葬了47口棺木的古墓葬,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埋藏棺木数量最多的一坑多棺古墓。 记者现场:正在吊装的是第30号棺木,每个棺木的重量都在800公斤以上 47口棺木分三排紧密排列,为了能够密闭保存,大部分棺木都用竹篾和麻绳捆绑。在棺木的四周用青膏泥封护,下面还衬垫有竹席,上方土是专门用火烧过,在火烧土上还有四层夯过的...
通过对人骨标本进行检测,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中部分死者的性别和年龄得到确认。目前可以确定性别的4具遗骸均为女性,死亡时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讲师魏东介绍说,靖安东周墓葬群有12具棺木中发现人骨遗骸,其中5具仅仅存留了萎缩的人体毛组织,另外7具中有人体骨骼,但保存完整程度不一。通过对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可以确定其中4例为女性,死亡时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通过体质形态学分...
林业专家目前已经完成对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47具棺木中的14具切片材料的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这14具棺木无论棺体还是棺盖均由杉木制成,棺木降解程度较低,总体保护完好。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研究所潘彪教授对出土的棺木进行了切片取样,通过实验室显微镜下对木细胞类型和排列结构的观察,确定其中14具棺木材料为产于原始天然林的杉木。因此,潘彪教授认为所有棺木以杉木为主,是否还有其他木材,待全部鉴定后才能有定论。...
中国考古界专家28日至29日考察江西靖安东周墓葬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越文化墓葬。棺木中发现一批保存完好、制造工艺精湛的纺织品,专家们认为这将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 墓葬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墓葬中发现了47具棺木。截至7月29日,考古专家已经从墓葬及棺木中发掘出土青铜器、漆木竹器、陶瓷器、玉石器、金器、丝织品等...
江西省考古人员在瑞赣高速公路开工前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赣州市会昌县发现了明清时期大型客家墓葬群。10日,这一客家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初步完成,专家认为这是江西省内发现的最完整、最能科学揭示客家丧葬习俗的客家墓葬群。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个明清大型客家墓葬群位于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马尾湾瑞赣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有大小墓穴20个,大...
新华网南昌7月11日电(记者沈洋)江西省考古人员在赣州市会昌县发现了明清时期大型客家墓葬群。日前,这座客家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初步完成。专家认为这是江西省内发现的最完整、最能科学揭示客家丧葬习俗的客家墓葬群。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个明清大型客 家墓葬群位于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马尾湾瑞金-赣州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有大小墓穴2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