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南丰县白舍镇周源村发现一口古井,建造于清代嘉庆庚辰年[据考证,清代嘉庆庚辰年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二0年)],距今有一百八十九年历史。 记者在现场发现,该古井位于周源村东口一侧,有东西约6米,南北约4.5米的石筑井台,井口径2.5米,井壁自下而上为青条石层层垒筑而成,正前方青条石壁上赫然用阴文雕琢“嘉庆庚辰年建造”七个行楷大字,由于风化原因,字体颜色已渐淡,但从中...
鉴真铜像被评为“民间国宝”,获奖者苏一非常激动。本报记者夏德锐摄 会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的“天南铜都”。那么,在近日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组录制的《寻宝——走进会泽》节目中,千余件瓷器、铜器、书画等参评的民间藏品中,到底哪一件会成为会泽的“民间国宝”?12月6日,经过专家们的无记名投票,苏一收藏的清代早期的鉴真和尚铜...
中新网抚州十一月三十日电(刘占昆吴维纲)近日,江西黎川县发现一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家族祠堂,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尤为令人惊叹的是,古祠堂仅大厅面积便超过一千平方米,堪称一座古豪宅。 据了解,该祠堂名为鲁佐文公祠,位于黎川县中田村的中心位置,坐南朝北,三进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其中大厅的建筑面积达一千余平方米,在当地也十分少见。 祠堂主体屋顶为斗拱状,由三十多根直径达一米木柱将大厅高高擎...
近日,江西黎川县发现一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家族祠堂,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尤为令人惊叹的是,古祠堂仅大厅面积便超过一千平方米,堪称一座古豪宅。 据了解,该祠堂名为鲁佐文公祠,位于黎川县中田村的中心位置,坐南朝北,三进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其中大厅的建筑面积达一千余平方米,在当地也十分少见。 祠堂主体屋顶为斗拱状,由三十多根直径达一米木柱将大厅高高擎起;厅内的上首神座由几十条整块长四米...
江西樟树市文物考古人员近日在当地昌傅镇发现距今1000多年的隋唐时期大型窑址群,这为江西瓷业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被发现的大型窑址群位于昌傅镇太平村,窑址群长约500米至600米、宽约50米。根据窑址结构和采集的青瓷碎片、匣钵标本的釉色、器形判断,考古人员确定窑址为隋唐时期的古窑址,属于洪州窑系列。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始烧于东汉,发展于两晋、南朝,鼎盛...
即将到来的2010年,是中华民族的农历虎年。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新年营造一点“虎虎生威”的艺术氛围,我们特提出举办“百年百虎”展览,集中展示近代百年以来画虎名家名作以及当代画虎名家精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江西省文联承办单位: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二、组织机构组委会名誉主任:刘大为主 任:吴长江郜海镭...
11月24日,江西樟树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昌傅镇太平村棲梧山发现了一处隋唐时期大型窑址群。经樟树市博物馆专家考证,该大型窑址群属洪州窑系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棲梧山大型窑址群位于樟树市昌傅镇太平村丰溪陈家组西南约600米处,南面靠水田,稍远处为蒙河,是一处理想的古代烧瓷场所。窑址群分布范围长约500米至600米、宽约50米,呈多纵排列。文物普查人员在棲梧山丘陵边缘...
正在进行中的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在江西樟树市昌傅镇发现距今一千多年的隋唐时期大型窑址群。二十六日,樟树市博物馆馆长李昆向记者确认,该大型窑址群属“洪州窑”系列,有望将洪州窑遗址的分布范围从广丰等地区拓宽到樟树地区。 二十六日,完成测量工作的李昆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此处“棲梧山大型窑址群”位于樟树市昌傅镇太平村丰溪陈家组西南约六百米处,呈多纵排列。窑址...
11月17日,记者从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至10月31日,我省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485处,其中新发现22833处。 我省实地文物调查工作2007年10月开始启动,今年12月31日前结束。记者了解到,至10月31日,我省累计到位文物普查经费1555.41万元(不含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各级普查办共出动一线普查队员1352人。全省99个县级行政区域均启动了实地文物调查,全境普查启...
11日,莲花县路口派出所通过群众反映破获一起系列盗窃古墓文物案。 据群众反映,闪石乡江南村刘某伙同同村两人经常到湖上乡、路口镇等地采取先踩点后挖掘的方式盗窃一些年代久远的墓。获知这一线索后民警通过多方调查取证,随后立即传唤3人到派出所接受讯问,3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了他们因缺钱用,3人商量通过盗墓的方法,来搞点钱用。于是从今年5月份以来。3人多次携带锹、铲等工具对选好的墓进行盗窃。并将盗得的物品买给...
日前,永新县文物普查工作者发现了一座浮雕八卦及蜈蚣图案的石拱古桥。 该桥位于永新县曲白乡中村,呈南北向横跨中村溪上,为单拱石桥,桥墩及桥身用方形青石块砌成,桥面也为大块青石板铺就,桥长20米,宽3米,高9米。桥身下游方向中央刻有“境福桥”字样,上游方向中央浮雕八卦图,两侧分别浮雕了一对蜈蚣,南北对称,栩栩如生,非常精美。据当地村民说,该桥由本地村民集资建造,距今有近300年。 关于该桥身浮雕图案的...
日前,永新县文物普查工作者发现了一座浮雕八卦及蜈蚣图案的石拱古桥。 该桥位于永新县曲白乡中村,呈南北向横跨中村溪上,为单拱石桥,桥墩及桥身用方形青石块砌成,桥面也为大块青石板铺就,桥长20米,宽3米,高9米。桥身下游方向中央刻有“境福桥”字样,上游方向中央浮雕八卦图,两侧分别浮雕了一对蜈蚣,南北对称,栩栩如生,非常精美。据当地村民说,该桥由本地村民集资建造,距今有近300...
“泱泱中华,赣地多娇”,一句常用于文物界的话,论证了江西文物大省的地位。但在飞速崛起的同时,城市建设大兴土木,无不给祖先留下的遗产发出危险信号,而猖獗的盗墓也成为文物保护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省加大文物安全工作力度,从省文物执法处的成立到各项工作日趋完善。年底前,将有一大批规章制度出台为保护文物“护航”。 不过,作为省执法处处长的潘之钰,10月1...
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江西乐安金竹流舍畲族村发现一座具有典型畲族特色的古建筑——蓝科进公祠。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畲族古建筑。 蓝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据考证,该祠于道光壬寅(1842年)新建,光绪十年(1884年)由蓝振葵立碑,其子蓝科进高中进士后,畲族人为了纪念他,改名为蓝科进公祠。
10月22日,题为“和谐盛世”的影青瓷被窑工们小心地搬出。 10月22日,窑工们在古窑内开窑。新华社记者 章武 摄 10月22日,古窑职工在验瓷。新华社记者 章武 摄 10月22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为古镇窑复烧成功见证签名。 10月22日,景德镇清代镇窑创造了新的吉尼斯纪录。新华社记者 章武 摄 当日,于10月19日点火复烧的景德镇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