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主题外拍启动仪式今天(12日)在浙江省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举行。活动启动后,主办方将邀请著名古建筑专家、摄影专家以宁波为起始点,途径浙江、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历时近半月,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让公众感受传统建筑魅力之美,体悟古人“匠心匠意”之韵。 建于北宋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的保国寺大殿,历经1002年历史的风雨沧桑,是佐证古越地区建筑文化高度发达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建筑...
为进一步普及与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匠心营造,2015年度“雪花纯生•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围绕“聚焦斗拱”的主题,自5月启动征稿以来,已收到来自全球100余万名摄影爱好者的近200万幅作品。 今年“雪花纯生•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年度大型主题外拍活动,以古建筑的重要构件“斗拱”为主题,在宁波保国寺启动后,将历时近半月,途径浙江、山西、天津、北京等省市,实地探索、考察和发现各地斗拱的...
记者12日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秦直道考古队对陕西省境内的秦直道进行了考古调查。总计调查直道路线约150公里,发现秦汉建筑遗址6处,墓葬群5处,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 直道是秦代修建的重要军事道路,陕西省富县、甘泉县秦直道是秦直道线路中保存最好的部分。 据介绍,富县五里铺镇桦树沟口在2009年曾做过发掘。从桦树沟口发掘地点向北,依据河流沟壑、地形地势分界,富县境内葫芦河以北的秦直道被分为...
10月9日起,《河南商报》连续刊发“把根留住”系列报道,讲述了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一些优秀建筑,也在保护声中慢慢被拆了。 报道刊发后,引发众多读者强烈关注,纷纷留言发表看法,更有一些学者,从专业角度阐释了古建筑保护难的原因以及出路。 古建筑保护难 与城市化加速有关 对于《河南商报》的报道,网友“王镜”称:郑州号称中国第八大古都,却缺古都景观,在经贸发展中高歌猛进的郑州,可否慢下脚步,...
保吉寨的寨墙保了下来,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仍需要思考很多 一则郑州“保吉寨的寨门、寨墙可能要被拆”的报道,再次引发郑州市民对于郑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关注。 虽然最终文物部门出面澄清,寨门、寨墙不可能被拆,但还是暴露了郑州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2011年,郑州市政府公布32处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4年多过去,5处建筑已被拆除,还有一处被严重损毁。 【事件】 保吉寨寨墙恐被拆 是郑...
第一站,小记者来到了白马镇店上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徽派建筑、干净整洁的道路、宽敞平坦的停车场。走在青砖黛瓦的民居之间,随处可见当地居民养殖的鸡鸭、精心耕作的菜田,不少小记者忍不住驻足逗弄路边的小鸡、小狗,指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提问。据悉,店上村因历史上这里开作坊和商铺而得名,是溧水区重点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之一,是集休闲、观光、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特色美丽乡村。 顺着店上村一路前行,小记者们来到...
9 月28 日,广东省博物馆联手广州地铁,将粤博“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的延伸展览“千年海丝·文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带进地铁广州塔站,通过大量的图文说明、精心设计的3D 场景以及40 余件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珍品,将2000 多平方米的地铁站厅变身为一个可以每天开放16 小时,每月接待近百万观众的超级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还可以无限拓展,三趟以“海上丝绸之路”元素...
山西省文物局18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绛州州署遗址发现唐至清的建筑遗迹,并出土陶、瓷等不同时期的生活用器,这些瓷器大多以江西景德镇窑青花瓷为主。此外,陕西铜川耀州窑及浙江龙泉窑生产的瓷器也在出土之列。 此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新绛县绛州州署遗址I区(即现存州署大堂前)发掘出土大量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碗、盘等近20种日常生活用器。在结束了对I区的考古工作后,考古人员随即对绛守居...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去年晋级省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水,进一步加强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今年新评出的“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由此,处州府城墙、应星楼、黄帝祠宇、咏归桥、延庆寺塔、留槎阁、孔庙、鞍山书院、巾山和厦河双塔、华严塔等10座历史文化建筑,受到了更好的守护与利用。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独特的存在,是一座城市精神气质的表征。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
日前,嘉兴博物馆报告厅内,来自全市检察系统的150余名检察干警专注安静地聆听“文物的赏析与保护 ——中国古代建筑漫谈”讲座。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建江受邀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讲座分古建筑鉴赏、文物的保护、嘉兴的文物三大部分。陈局长通过生动的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建筑的发展阶段及古建筑特点;从保护范围、文物类别、文物保护原则三个方面普及了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在讲到嘉兴文物这一块时,从南湖到大运河,从...
今年第21号台风“杜鹃”来袭,为确保德清县正在维修的古建筑安全,9月28日上午,德清县博物馆组织人员,对钟管镇曲溪潘氏旧宅、武康镇山民村淡坞戏台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分发了德清县气象台的实时《气象信息动态》,面对面与现场管理人交流,分析台风动向及雨情变化,要求重点做好淡坞戏台主台、副台裸露部分的防雨、潘氏旧宅的排水通道,还会同设计、监理人员对淡坞戏台主台梁架提出加固意见,同时还要求施工方加强值班,上报...
云龙山文物古建筑保护及环境提升工程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十一”期间,云龙山将焕然一新迎接游客。 修旧如旧 不改变文物原状 云龙山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秀美旖旎的云龙山上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故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
安徽黟县在推进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建筑遗存保护中,以“丰富旅游新业态、延续古建筑文化脉络”为切入点,全域调查古建筑基本情况,梳理古建筑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探索“保护—利用—再保护”的新路径,自2009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0余亿元,实施了近500幢古建筑和17个古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产业类和事业类业态19种360余处,让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采取“集中保护、异地搬迁”模式,解决零星偏僻...
9月21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绛州州署遗址Ⅱ区考古已经结束,在整个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唐至清的建筑遗迹,让我们对州署遗址的整体建筑布局和文化面貌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认识。 2014年7月,在结束了绛州州署遗址 I区 (现存大堂建筑前)的考古工作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随即对位于现存二堂以北,绛守居园池以南的区域进行了布方和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为1500平方米。 整个Ⅱ区的...
桐庐县历史建筑挂牌工作于日前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桐庐县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桐庐保有着为数众多,规模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且颇具地方特色。它们承载着桐庐过往的历史,对研究和传承桐庐的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的保护好我县境内的历史建筑,2015年5月,桐庐县政府颁布了《桐庐县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七条规定了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 办法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