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专家建议:建设“博物馆之城”应增加旅游线路推介考古发现 在上周六举行的“村头遗址出土文物研讨会”上,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博专家发布了对虎门村头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东莞的养猪史可以上溯至3000年前!并对东莞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提出了建议。专家们表示,应该将博物馆放在城市的旅游线路上,并丰富博物馆展品的设置,多还原遗址现场...
半个世纪以来,大明宫遗址重大的考古发现数不胜数,但在这些重大发现背后的考古轶事却鲜为人知,笔者做为大明宫第三代考古工作者,与大明宫相伴已有十余年,见证了一些重大考古项目的始末。 原文发表于《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 全文阅读 ■ 返回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专家建议:建设“博物馆之城”应增加旅游线路推介考古发现 在上周六举行的“村头遗址出土文物研讨会”上,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博专家发布了对虎门村头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东莞的养猪史可以上溯至3000年前!并对东莞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提出了建议。专家们表示,应该将博物馆放在城市的旅游线路上,并丰富博物馆展品的设置,多还原遗址现场和先...
中德双方签字仪式 中德会谈 德国考古研究院代表讲话 双方主要代表合影留念 本网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德国考古研究院13日在北京签署双方关于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根据该谅解备忘录,中德两国将在考古研究、专业人员培训、专家互访、学术交流、出版等方面加强合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参加签字仪式。双方均表示,这标志着中德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进入一个新...
11月11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考古调查进展顺利,对18座唐代皇帝陵墓的考古勘探工作目前已经完成7座,其中唐睿宗李旦的桥陵遗址项目日前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的一等奖。 唐十八陵是指唐朝19位皇帝位于关中地区的18座陵墓。从高祖李渊算起至哀帝李祝,唐朝共有21位皇帝。除唐末的昭宗李晔葬河南偃师的和陵,哀帝李祝葬山东菏泽的温陵之外,又因武则...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潼南僧侣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重要收获。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座、塔基8座,以明墓居多。塔基分为上部有塔基座而地下无地宫、上部有塔基座而且地下有地宫、上部无佛塔建筑而地下有地宫。考古专家根据附近散落的石质塔构件,推测这里之前应为一大片佛教石塔林,为僧侣墓葬群。本次发掘出土了很多精美文物,有作为葬具的瓷瓮、随葬的瓷罐等瓷器和大量陶片。 考古专家...
今天,记者从此间召开的文物大型工具书《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首发式上获悉,经四川省多个文物考古研究单位的共同协作,历时20年终于编撰而成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终于正式出版。 据介绍,该书共分三册,包括文物简介条目共计一万五千余条、一百余张地图和一千多件文物照片,囊括了四川省内重要的古建筑、古代遗址、墓葬、石刻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等文物“家底”...
工作人员在发掘文物 摄影:汪恩民 发掘现场 摄影:汪恩民 中新网嘉兴11月10日电(记者汪恩民)50年前,浙江嘉兴马家浜村农民无意刨出的兽骨,让世人“触摸”到一个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50年后的今天,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金庸先生手书的“江南文化之源”的遗址纪念碑,也在这横跨7000年的文明血脉呼唤下,迎风伫立。 回眸: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 嘉兴市文物局副局长王登峰告诉记者,马家浜...
工作人员在发掘文物 摄影:汪恩民 发掘现场 摄影:汪恩民 中新网嘉兴11月10日电(记者汪恩民)50年前,浙江嘉兴马家浜村农民无意刨出的兽骨,让世人“触摸”到一个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50年后的今天,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金庸先生手书的“江南文化之源”的遗址纪念碑,也在这横跨7000年的文明血脉呼唤下,迎风伫立。 回眸: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 嘉兴市文物局副局长王登峰告诉记者,马...
1974年3月,在特殊的国际政治背景下,10多位文物考古队员悄然奔赴西沙,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西沙考古调查—— 1974,西沙考古大发现 ①1970年代,广东省考古工作者和守岛战士在西沙甘泉岛上发掘唐、宋遗址。 ②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③1996年,考古人员特地树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
往事越千年,到了20世纪,饱经岁月沧桑、历经战争洗礼的大明宫遗址,除了几处断垣残壁和殿基土台以外,建筑残余都已湮没于农田之下。时至1957年,大明宫遗址的命运转折终于来到了。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于《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 ■ 返回
工作人员在发掘文物 摄影:汪恩民 发掘现场 摄影:汪恩民 50年前,浙江嘉兴马家浜村农民无意刨出的兽骨,让世人“触摸”到一个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50年后的今天,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金庸先生手书的“江南文化之源”的遗址纪念碑,也在这横跨7000年的文明血脉呼唤下,迎风伫立。 回眸: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 嘉兴市文物局副局长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