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康熙青花瓷器,被收藏界和历代美学家所赞誉:“青花五彩”,确实名不虚传。由于康瓷所用青料,主要是翠蓝鲜亮、色阶丰富的上等浙江料,青花色调艳丽清新、爽朗明快,备受人们喜爱。 这只青花龙纹三足炉,口径26厘米,高14厘米。撇口鼓腹,折肩唇厚。口端可见浅圆沟槽,底承三足棱角分明。形制规整,浑圆朴拙。 因为在康熙初期依然沿袭前朝工艺,故而烧造的器物壁厚体沉。较中晚期胎体趋薄,两者之间尚存差异。以...
商晚期(公元前13一前11世纪)。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耳、方唇、浅腹、圆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图案结构别致协调。这件鼎从...
故宫博物院藏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通高12.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5.3厘米。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有长流,另一侧有如意式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壶盖圆顶,有宝珠形小钮,盖侧及壶口沿各有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通体及足内均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时代特征鲜明。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
家住市郊的胡先生是一位古瓷器收藏爱好者,有着数十年的淘宝经历。胡先生最偏爱的是一件收藏十多年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因为不知其烧制的年代,常常感到遗憾。多年来,他请了不少收藏界人士和专家前来观赏和鉴定。结果呢:甲说是老(清)仿,乙说是清代的,又有的认为是后仿的……众说纷纭。虽然这样的状况在目前古玩界是常有的事,但执着的胡先生一直想搞清楚这只龙纹陶瓷大罐的身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沪上著名古玩专家、央...
哥釉龙纹青花罐 高25.6厘米,底14.2,口10厘米 该收藏品古朴自然,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包浆明显,为咸丰同治时期制品。关于青花罐上的纹饰五爪龙:五爪龙在古代服饰礼仪上如宫廷服装类较严格。但是瓷器类并不严格。从乾隆之后,民间瓷器上就出现了五爪龙纹,另外,家具上也有五爪龙纹的情况出现。这说明:不同质地,相同时代,纹样同步。
清代雍正一朝,为时虽仅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前后两朝。由于官窑的影响,此时期民窑制瓷的水平也有所提高,从传世的民窑生产的器物中有不少好的瓷制品。 笔者祖辈留下的日用瓷器中有一件青花夔龙纹瓷罐(见图)是雍正民窑的佳品,罐高12.7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8.2厘米,最大腹径12.4厘米。此罐造型:小直口、短颈、颈下起一圈凸弦纹、圆肩、下腹渐收、内...
卵白釉即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釉质较浑浊,温润较不透明,色白微青,颇似鸭蛋壳的色泽,有一些卵白釉印花瓷器,器物上有“枢府”字铭,一般也称卵白釉为枢府釉,枢府釉涵盖在卵白釉范围内,故称卵白釉,更为准确。 在元代卵白釉带铭文的瓷器,一般属于官窑器,是官府为一定的用途定烧的。 我们通常见到的有:“枢府”铭,是“枢密院”的定烧器;“太禧”铭,是专掌祭祀的“太禧宗礼院”定烧器;“玉”...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广为流传,讲述鲤鱼经历生生不息的闯荡、磨砺,逆流而上,激流勇进,不遗余力,奋力跳跃,一旦跃过龙门,终于修成正果,成为飞龙,通常比喻读书人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也喻意中华民族龙的图腾来之不易。 笔者有一件清康熙青花鱼龙变化纹水盂,高6厘米,口宽3.1厘米,腹宽8.6厘米,胎土磨制细腻,淘洗干净,胎骨洁白致密,为典型糯米汁胎。 水盂表面釉面洁白,釉汁肥润、...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瓷器龙纹概说 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
除了缠枝花卉纹之外,“龙”也是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这个中国特有的题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威武有力、生动灵活,并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为各代龙纹的基调。但是在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上,由于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不同的缘故,各代的陶工们仍然赋予龙纹许多不同的变化,因此本文按照时代先后,说明青花龙纹的演变概况。 一、元代龙纹元代陶工以线条勾勒龙纹的形状,龙首作斜角侧视状,嘴巴微张,...
器微侈口,直颈,平底,圆腹似球,故名天球瓶。口以海水纹、如意云头为边饰,近足处饰莲瓣纹,瓶身满绘龙穿花纹饰,龙张牙舞爪,双角向后伸展,龙身卷曲,作腾飞游动状,刚劲有力,穿插自如,生动活泼。青花发色鲜艳,笔意流畅自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天球瓶”原名为“千秋瓶”,象征着“千秋太平”之意。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乾隆帝又极爱珍瓷雅器...
明代万历一朝48年,是明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朝,此时景德镇制瓷业正处于一个官窑逐渐衰落,民窑在“官搭民烧”制度的刺激下却十分活跃的时期。明代万历的青花瓷早中期的官窑产品还是颇为精良的,胎釉较为细润,使用回青料,色泽浓艳,器型种类繁多,本文介绍的这件青花龙纹花瓣式蟋蟀罐便是一件颇为典型的万历官窑青花瓷。 此器高14.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5.8厘米。器身为直筒式,器身有10瓣凸楞,每两...
江苏省太仓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十分珍贵的海水龙纹盘,它集青花、斗彩、红彩三种表现方式于一身,高3.7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2.3厘米。 此盘敞口,浅弧腹,平底,矮圈足。虽然从尺寸上看不是大器,但从所绘图案看,却体现了磅然大气,令人称奇。盘内绘蛟龙越海,红彩绘就的蛟龙张牙舞爪,威武凶猛。龙下的海水和浮云用青花绘制,波涛汹涌,祥云四起。再用斗彩表现海中嶙峋的山石,而山石的轮廓则用青花描绘,内填绿...
唐宋以后,龙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以龙纹图案为装饰题材的龙纹漆器,逐渐成为宫廷新宠并不断绵延发展,成为中国漆器文化的显著特色。明清是漆器工艺史的巅峰时代,就清代龙纹漆器而言,其在气韵上尽显一统四海之气,在技艺上求精崇微,在纹饰上流转求变,使其在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旅顺博物馆藏清代的龙纹漆器为主线,推介剔红、雕填、填漆等不同技法,并展示出其与清代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的气韵变化。 清代漆器上...
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壶的装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