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雍正青花苜蓿纹盘 清雍正青花苜蓿纹盘(直径15.6cm),敞口浅盘,盘形周正。盘心及外壁以双青花线勾勒苜蓿花纹,线内留白不填色,即所谓的铁线描技法,枝蔓翻卷,绰约生姿。白釉温润,胎体细腻,青花发色妍丽雅致,底落“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铁线描”是中国画中所称的“高古十八描”笔法之一,其特征为双勾线条相对较粗,而且不需要在双勾线内填彩。“铁线描青花”是青花瓷中的一个小品种,始于明代,...
祭蓝又称“霁蓝”、“霁青”等,《饮流斋说瓷》:“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这是对于青、蓝的概念不清造成的。祭蓝釉是高温钴蓝釉,属于高温石灰碱釉,以氧化钴作呈色剂,系生坯挂釉,入窑经1280—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其工艺、器型与霁红釉相似。最早用于陶瓷上的蓝釉是唐代三彩陶器上的低温蓝釉,高温钴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它的烧制成功,是我国...
雍正青釉器的鉴定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瓷器的器型,二是瓷器的胎釉,三是瓷器纹饰。下面专家将为您详细解答怎样鉴定雍正青釉器。 器型 雍正青釉器型丰富、官、民窑都有大量烧造,以盘、碗等餐具以及盖罐、各式瓶及扁瓶、花盆、渣斗、笔舔和青铜器等器物为常见。 胎釉 青釉器胎体较薄,釉质细密。仿官窑器以豆青、灰蓝和月白色为多见、釉面大多有大的开片,也有无纹片的,、部分器物...
一对清雍正青花忍冬纹小杯,将亮相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行的华辰2014年秋季拍卖会。 这对小杯为侈口、弧腹、圈足,外壁以钴料为饰,口沿、圈足均绘双圈,口沿下饰缠枝灵芝纹,外壁主体绘忍冬纹,茎叶繁茂,线条流畅,布局疏密有致,青花发色沉稳,圈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明清时期瓷器在制作中有明显传承关系,此种小杯最早见于明成化朝,其上以钴料绘缠枝莲纹、折枝蕃莲纹,清逸典雅,...
清朝雍正时期,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制瓷行业得到飞速发展。该时期出产的瓷器品质上乘,是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那么清朝雍正时期瓷器有什么特征呢? 雍正时期产瓷器多为小件,较少大件,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器形主要有碗、盘、杯、碟等,整体比例协调。大件器形规整,瓷胎轻薄。釉面存在橘皮纹, 釉色品种繁多,如窑变红釉、炉钧釉等。雍正青花发色青白或粉白,青色层次较康熙时期少,一般在两到 清朝雍正时期,...
单色釉瓷器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领略到朴实无华的美。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简约,没有更多的辅助依据,又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鉴定的过程中,就要从造型、胎釉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雍正官窑单色釉瓷的烧造在继承康熙朝已烧造的红、黄、蓝、白、绿、青、紫、黑、酱等色瓷器的同时又进一步的发展,创烧了仿官、哥窑瓷器、汝窑瓷器、钧及湖绿、茶叶末、炉钧釉等品种。雍正十三年...
雍正仿成化斗彩高士杯,清,高4.5cm,口径7.8cm,足径3.2cm。 杯外壁以斗彩通景绘“王羲之爱鹅图”。底书青花双方栏“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仿款,此器是清雍正朝仿明成化斗彩器的成功之作。
仿钧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8cm,口径23cm,足距11cm。 花盆托直口唇边,弧壁,内底平坦,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有一周支烧钉痕,并涂抹酱色釉。通体施玫瑰紫釉,器内釉面泛青有少量开片,外壁凸起一周弦纹,上下各饰一周鼓钉纹。鼓钉处釉层因垂流变薄而呈天蓝色,与外壁玫瑰紫色釉交相辉映,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在仿古方面以仿钧窑瓷器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当时的督陶官唐...
雍正款仿钧新紫釉天球瓶,清雍正,高53cm,口径12cm,足径16cm。 天球瓶圆口,直颈,球形腹,圈足。由于其造型形似天体星球,故称之为天球瓶。通体施仿钧新紫釉,紫色斑几乎覆盖瓶体的上半部,蓝色保留在瓶体的下半部。外底釉色灰白,暗刻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雍正款仿钧新紫釉太白坛,清雍正,高32cm,口径11cm,足径12cm。 太白坛圆口,短颈,圆肩,垂腹内收,圈足。通体施仿钧新紫釉,紫斑呈条带状装饰在太白坛的腹部。外底涂抹酱色釉,中心暗刻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
雍正款仿钧窑变釉海棠式花盆,清雍正,高8cm,口横16.5cm,口纵16cm, 足横8.5cm,足纵7cm。 花盆为海棠式,敞口,折沿,深腹壁下斜,平底,底开有两个渗水圆孔,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小足。里、外均施仿钧窑变釉,蓝、紫相间,釉面垂流自然。外底刻划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
雍正款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清雍正,高25.5cm,口径7.3cm,足径12cm。 瓶唇口,细长颈,颈、肩部凸起七道弦纹,扁圆腹,形如荸荠,故称荸荠扁瓶。圈足。外底刻划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胎体厚重,从近底部釉可以看出系采用多次施釉而成。 器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器外施红色窑变釉,釉面尤如丛丛燃烧的火焰,自然垂流至近底处,红色中闪现着蓝色星点,变幻迷离,绚丽多彩。足内釉面不匀。 钧窑因其变...
雍正款炉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7cm,口径23.7cm,足距10cm。 花盆托呈六瓣菱花式,折沿,浅弧腹,里心平坦,内壁出筋12道,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通体施炉钧釉,釉色以蓝色为主,其间密布星星点点的红、青色斑点,具有变化万千的自然之美。
清雍正青花八骏图方形花盆 在古代,马是人类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又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因具有勇猛向前的精神、奔腾不息的毅力,以及任劳任怨的秉性,而深受人们喜爱,并赋予它许多美好的寓意。历朝历代,以马作为素材,既被文豪诗人写入诗词歌赋,传吟至今;又被众多画家争相绘于画中,丹青不渝。在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上,马也屡见不鲜,或单独,或群现,或扬鬃奋蹄奔驰在原野之上,雄烈刚猛气势豪迈;或漫步于草场溪...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