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只八仙人物纹青花瓷碟残片,是我2006年10月下旬到景德镇参加元青花国际研讨会期间在地摊上买到的。残碟高2.1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6.8厘米,由三大一小四块粘成,周边破碎缺失得只剩下7毫米宽的边棱(见图)。 瓷片是研究古瓷的最好资料,笔者对此碟的鉴识如下: 一、胎质异常细白致密,无任何杂质和气孔。 二、釉色微青,施釉虽薄但有肥润感。 三、侧视釉面,可见均匀而细密的...
整个清朝的统治,共有260多年。其中,顺治至乾隆年间就占了一半,而且奠立了稳定的疆域,达到了强盛的状态。在这一时期的版图内,王朝的政治变化可谓波澜壮阔。 顺治在位期间 大乱慢慢迈向秩序稳固 1644年,明政权在北方崩溃,南方地区很快形成了对抗的局面。崇祯帝于当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死亡,但江南地区确知这一消息时,差不多已到四月底五月初了。由此,明室子孙被相继拥立,在南京、绍...
太后为什么自康熙一去世,就要殉死而去?为什么处处与雍正作对?雍正真的是太后心目中的乖儿吗? 这些,连官方《实录》都无法掩饰。因此我们要问:太后为什么“为难”雍正? 皇太后很可能是雍正夺位的“见证人”。 在我以前讲过的《畅春园介绍简说》这本油印小册子中,关于雍正夺位的介绍说:康熙连下数次诏书,传大将军允禵回京。胤禛指派隆科多日夜守护,把康熙控制起来。康熙临终前呼喊十四子...
名称:清雍正粉青釉尊 类别:瓷器 年代:清雍正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 文物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13.3cm,口径21.2cm,足径11.6cm. 清雍正粉青釉尊广口外撇,折肩,腹部呈六方委角形,束腰,圈足外撇。通体满施青釉,只在肩部饰一道凸起的弦纹。外底采用釉下五彩工艺之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尊线条优美流畅,隽秀娴雅,在造型上颇...
清雍正·五彩花卉盘 尺寸:直径21.3厘米 鉴赏要点:宫廷陶瓷日用品。敞口,弧腹。胎质洁白纤细,修胎规整。外壁以红、黄、蓝、绿、紫等彩绘缠枝花卉,受当时淡雅风格的影响,线条精细纤巧,敷色掺入了粉彩的多层次技法,具有清新静谧的效果,体现了雍正朝官窑五彩瓷的工艺水平。底有双圈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雍正朝五彩瓷收藏品比康熙朝骤减,但所见者皆为精品,与粉彩品种有异曲同工之妙。 雍正...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成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
清代雍正一朝,为时虽仅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前后两朝。由于官窑的影响,此时期民窑制瓷的水平也有所提高,从传世的民窑生产的器物中有不少好的瓷制品。 笔者祖辈留下的日用瓷器中有一件青花夔龙纹瓷罐(见图)是雍正民窑的佳品,罐高12.7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8.2厘米,最大腹径12.4厘米。此罐造型:小直口、短颈、颈下起一圈凸弦纹、圆肩、下腹渐收、内...
“清雍正粉彩福寿纹大盘”形制硕大,达51公分。瓷质莹润、釉彩浓淡相宜,绘图疏朗明快。装饰技法新颖别致,采用“过枝”画法,绘有九桃五蝠。硕桃象征长寿,取“祝寿”之意,“蝠”与“福”谐音,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五蝠捧寿”。此类福寿纹瓷器应为万寿节(皇帝生辰)所用。 雍正御窑粉彩器施彩柔丽,纹饰纤柔,绘制工细。陈浏《陶雅》有:“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
口径25.3厘米,高3.5厘米,足径15.2厘米,青白底釉,国产回青料砂底,底有墨书“一天新贵紫茂”双行六字。轮花纹饰也叫太阳花,始于元代和明永乐青花器,有花中藏花的特点。雍正轮花纹,花心留白。 ■江苏徐文举 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前夕,笔者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到一件清雍正青花纹饰瓷盘,现与藏友分享赏析。 此件青花盘内,底中间绘一朵轮花,四角分别绘半朵轮花,盘口内一周分绘七朵轮...
哥釉青花又称碎器青花,旧称碎纹素地青花,传世品有明末吉州窑碎器青花、清代仿哥釉青花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许多古瓷著作中都将哥釉青花归为釉下青花的亚种,例如由已故中国著名古瓷研究大师冯先铭先生主编的权威性著作《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就认为,哥釉青花“特点是在青花彩绘上罩以纹片釉,釉面碎片纹很像哥窑开片”(见该书第225页)。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无论是明代或清代的仿哥釉,都同宋代哥釉一样...
所谓书吏,是中央与地方衙门中,专门负责文书处理与档案收存人员的总称。他们多是科举落第的知识分子,虽无官的名分,却行使着官员的部分职权。康熙帝晚年,“政宽事省”“无为而治”。诸多官僚作威作福、腐化愚昧、不视政事,只依靠幕友和书吏办事,以致吏治废弛败坏,各衙门书吏“人多庸猥,例罕完善,甚至夹私诬罔,贿赂行文”(章学诚《文史通义》)。对书吏队伍中的这种腐败情弊,雍正帝曾尖锐地指出,官衙书吏“一尘不染者仅...
一是宋代钧窑鼓钉洗的外部都有阴刻的从“一”至“十”的汉写数目字,可以说是无一例外;而雍正朝的仿品上却没有。 二是宋代钧窑鼓钉三足洗和雍正仿品的外底都有一周环状的支钉痕,说明雍正朝仿制时注意到了这方面,但雍正仿品内支钉痕排列较紧密,而宋钧窑器上的较稀疏。如雍正仿钧窑鼓钉三足洗的外底环列三十个支钉痕,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底刻“一”字的宋代钧窑鼓钉三足洗的外底只环列十九个支钉痕。 ...
雍正黄釉瓷的数量上不及康熙朝,下不如乾隆朝,然而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中却是最受欢迎的。雍正黄釉瓷的成交价位一直排在清代单色釉瓷的前面,这都表明雍正的黄釉价值,人们对雍正单色釉的认可。 清代黄釉瓷烧制最好,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雍正一朝。雍正黄釉不仅在于此时期的黄釉瓷造型完美、做工精细、胎薄、质细,更重要的是此时期在釉色上有所创新,烧制出了多种新釉色。雍正黄釉总体上看釉色温润、晶亮;器型工整、端正...
这件祭蓝釉赏瓶(见图)高33.5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1厘米,完好。喇叭口长曲颈,瓶肩隐现三道弦纹,鼓胸敛腹外撇圈足。瓶内颈和外壁施祭蓝釉,瓶口白边内外截釉整齐。外底和瓶内施淡青白釉,泥鳅背圈足,胎质洁白细腻,对光斜视见乳白色的“糯米糕”光晕,这是雍正官窑的重要特征。圈足有略显淡黄的“火石红”,外足底迎光侧视釉面,隐现波圈纹和跳刀痕,并且呈现底中心高的“伞尖点”。 综合鉴定,该瓶是雍正...
雍正青花有多种色调同时并存,有的发色浅淡而深沉,略有晕散有的发色灰暗,但呈色稳定,色泽深浅不一;有的发色青翠,色调鲜艳而稳定;有的发色晕散,仿明宣德青花色调。胎体坚致、洁白、细腻,釉面呈青色,表面呈现橘皮纹。雍正官窑青花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即后代仿前代官窑年号的;其余都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书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近现代仿雍正青花瓷器品种很多,常见的器型有双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