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堪舆学可谓历史悠久,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自然文化现象。《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称为:“堪舆家”,人们也习惯把堪舆称之为“风水”。通常风水师也兼具卜卦、看相、择日等技艺,而某些道士、庙祝、中医师等亦可能偶以风水营生。据史料记载,堪舆名著《青囊经》为秦末汉初“黄石公”所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深受业界推崇。“风...
一张纸能承载多少传统?一张纸能面对何种未来?答案不一而足。然而,世界上没有纸会怎样——这是学者葛剑雄提出的假设。答案只有一个,假如纸的发明推迟几百年,文明将无法方便地记录与传承。 在如今这个“纸”将要被“屏”取代的时代,一张纸又能够做什么?李舫的《纸上乾坤》是一部“烧脑”的文化随笔集,汇集了她近年来最有分量的散文创作。在散文随笔的主流写作愈来愈热衷“小”的东西——小事象、小题材、小人物、小情...
12月18日晚,“水墨之上——2018第四届昆明美术双年展”在云南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18个国家的艺术家运用宣纸、毛笔等创作的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联主办,展品包括油画、版画、水彩(水粉)、雕塑等。艺术风格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点,充满张力,体现了中外艺术家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礼赞与讴歌。 始创于2012年的昆明美术双年展是云南省规格最高的艺术展...
为庆祝建馆60周年,12月18日,镇江博物馆年度特展“墨蕴万象——镇江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开幕。 镇江历史底蕴深厚,得山水形胜,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寻幽探胜,耕耘风雅。作为一座地方历史综合类博物馆,镇江博物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套),以西周至春秋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明清书画、清宫瓷器为特色。此次借60周年馆庆之际,镇江博物馆特遴选了一批珍贵的书画文物成展,意在从一个侧面向观众...
麻将,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博戏。但是长期以来关于麻将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不少传说虽然精彩,却无依据,因此有必要对麻将的起源作一科学考证。 首先需要说明,本文论述的麻将起源,没有将马吊等早期博戏也算在其中。马吊等叶子戏作为早先的博戏,自然会对麻将产生影响,但不能将马吊等叶子戏的诞生作为麻将的诞生。实际上,麻将诞生时,是一种融合了诸多玩法的新型博戏。麻将与马吊存在显著的区别。徐珂《...
11月28日,侯全辰在设计孔明锁。 11月28日,侯全辰在设计孔明锁。 11月28日,侯全辰在制作孔明锁。 11月28日,在河北省沙河市非遗展厅。 11月28日,侯全辰展示自己制作的部分孔明锁。 11月28日,侯全辰展示自己制作的“拇指孔明锁”(右)和“十字孔明锁”。 侯全辰是河北省沙河市一位七旬退休老人。年少时,他向当地...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14日通过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条例充分突出“保护”二字。条例规定,市和区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调查工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
陕西省文物局16日透露,浙江大学与陕西省文物系统合作的科学考古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成果表明,陕西富平银沟遗址是中国古代陶瓷生产非常重要的遗址。该地区的窑业成就填补了陕西唐代制瓷史的认知空白。 陕西富平银沟遗址是一个没有文献记载,且已被历史埋藏了一千多年的重要遗址。经过勘探,在该遗址范围内发现各类遗迹共1910处,其中窑炉遗址318座,灰土坑832处,矿物质遗迹242处,古井145眼,夯土墙...
光溪桥 (陈朝霞 摄) 清澈河水静静流淌,古朴石拱桥静立河上,白墙黛瓦村居倒映河中,一派浙东水乡风情。 走进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海曙区鄞江镇中心的光溪村,这样的岁月静好图景让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古老的乡愁。 古风扑面 光溪河是光溪村的母亲河,光溪村村名由此而来。宁波古代“三江六塘河”之一的南塘河源头也自光溪河上定山桥始,一路向西汇入宁波月湖。 千余年...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公安局14日透露,近日,拉萨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古寺庙遗址文物盗窃案,追回文物70件,其中包含4件中国国家二级文物和10件三级文物。 拉萨市公安局发布信息称,2017年12月,拉萨市达孜区一派出所民警接到村民举报,称一古寺庙遗址附近深夜有灯光闪烁,该信息引起了警方关注。此后,警方在现场发现一个直径70厘米的盗洞。 拉萨市公安局副局长单德军说,根据线索,达孜区公安局立即成立专...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价值取向,强调诗歌创作应情志并重,既要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同诗歌一样,中国传统画论也有类似观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十分强调绘画的社会教育功能,认为绘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他甚至推崇说,“图画者,有国之宏宝,理乱之纪纲”,将绘画视为治国的法宝,治理乱世的根本措施。实际上,不管...
文物流失可能只在一瞬间,但是文物的追索却往往历经坎坷有时甚至举步维艰。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据悉,此次虎鎣的回归,不只是简单的捐赠,它包括舆论、外交、专业支撑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 在此列举了一些主...
11月3日,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展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共展出明清35位书画家的超过50件“摹古”作品,重在强调山水画中“摹古”的价值与意义,突显在传统绘画中临习古人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绘画皆重“古意”,不仅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深研与继承,更是同古意、同憧憬、同理想的对话与交流。在谙熟传统之后通过主观性...
近日,位于英国剑桥的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研究证jeadw馆藏的两座铜像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米开朗基罗制作的。菲茨威廉的应用艺术负责人维多利亚埃弗里表示,希望这样的发现让人们明白,米开朗基罗比之前我们了解的更加伟大。 “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天才,他是一个诗人、一个建筑家、一个军事工程师、一个大理石雕刻师、一个壁画画家,但是没有老师教过我他是一个青铜工匠。” ...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仪式,雒树刚为青铜“虎鎣”揭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与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交接划拨文物清册。至此,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 摄影:新华社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