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河北省南和县文保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三思乡淮庄村发现一处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所立古石碑,距今已有418年历史。专家表示这块石碑的发现,对研究冀中南地区行政区划变迁和宗教传承有较高价值。 新发现的石碑通体青石质地,高310厘米、宽88厘米、厚23厘米。碑首呈半弧形,碑身保存基本完好,石碑正面书文,字体为行楷,目前仍较为清晰,全文共729字。 据邢台市文史专家兰剑辉...
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音yíng)”2018年11月回归祖国,12月由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过紧张严谨的研究、保护及策划,2019年1月29日,“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开幕,预计展期1个月,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一个多月前,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虎鎣”回归祖国并入藏国家博物馆,为“虎鎣”回归画上了完美句点。国博策...
昨天,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举行2018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与交流会,向社会公布2018年明代临安公主墓、怀庆公主墓、明代康铎墓等一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明代临安公主墓、怀庆公主墓是南京地区发现的第三、第四座明代公主墓;明初名将康茂才之子康铎墓中,更是发现墓主人保存非常完好的遗骸。 朱元璋为子女定制铜镜 “春字号”给女儿;“美字号”给儿媳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部王妮介绍,两...
1月28日,在新时代圆明园发展思路专家研讨会上,圆明园公布大宫门考古遗址发现成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圆明园管理处对近5万平方米的大宫门遗址进行了四期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弄清楚了大宫门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布局、建造方式等,为以后的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宫门区域未来有望进行修复并向公众开放。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称圆明三园。其中圆明园的正门位于圆明园中...
27日,山西收藏家田亦军王珏夫妇向山西博物院捐赠的44幅明清时期寺观壁画在该院展出,他们的捐献填补了山西博物院地上建筑壁画艺术的藏品空白。 2015年,田亦军王珏夫妇将壁画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永久收藏,在文保专业人员历经两年多的保护修复后,这些壁画终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张云摄 “我从未设想过那些深藏在古树参天,红墙黛瓦中庄严庙堂上神圣道观里那携着古老华风、一对对一排排的佛道神仙、群僧...
由中国美术馆和黑龙江省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文明互鉴——版画语境中的世界图像”展于1月26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展出来自中国美术馆和黑龙江省美术馆的馆藏版画作品约200件。以“文明互鉴”为主题,分“多元图景”“卢浮拾珍”“复兴经典”“英伦视域”“浮世物语”五个部分,透析这些版画作品中所关注的人文主义和文化主题,通过艺术形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借鉴不同文明的经验,共创美好世界。 ...
古文《核舟记》曾记载:“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在重庆,70岁的微雕大师潘啟慧是现代版的“奇巧人”。每平方厘米能刻2万字,他在毫厘之间雕出大千世界…… 今年70岁的潘啟慧从上世纪80年代初研习微刻技艺,通过近40年研习,其微刻书画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他在长5.29厘米、宽0.24厘米的动物骨头上仿刻《清明上河图》...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一度是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少开国功臣、皇亲贵胄和文人士子在这里终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许多宋代名门望族、明代王公贵族及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从日常用器、妇女饰物,到陈设摆件、吉钱压胜,造型精美,用途多样。这些随葬器物材质高贵,工艺精巧,造型别致,样式多变,从碗盘到杯盏,从金簪到玉带,无...
前不久亮相“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的王时敏《秋山白云图》轴 在范景中和白谦慎眼中,理解和评价宋元之后的中国文人画,需要借助“借古开今”这个词。当时的艺术家们拟古、摹古抑或复古,看似不断恢复古代的传统,实则在创新。这是一种通变的方式。也正因如此,明清文人画艺术的地位与成就,或许值得今天的人们重新思考和评估 最近国内的文博展览圈,明清文人画俨然成为热点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
烟台海军学堂师生合影 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 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fú)区繁华的中心文化广场最西端,一座主从陪衬的四方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中间的主体建筑上书“烟台市博物馆”,由郭沫若题写。 烟台市博物馆1958年创建,最早设在烟台福建会馆内,后与烟台市展览馆合并。2011年新馆启用,以新馆为依托的主馆和以福建会馆为依托的民俗馆成为烟台市博物馆的两大展区。目前,烟台市博物馆馆藏...
1月18日,由嘉兴博物馆、桐乡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重彩佛影——馆藏明清水陆道场画展”在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开幕。 本次展览遴选桐乡市博物馆馆藏水陆道场画精品60幅,内容以佛、菩萨、罗汉、诸天为主,兼及道家人物及世间众生等宗教人物画为主,画作绘制精美、刻画细腻、工笔重彩、风格富丽,属原崇德县崇福寺旧藏。崇福寺遗留下来的这批水陆道场画时间跨度大,从最早的明嘉庆十年(1531)到民国35年(1946...
展厅一角 1月22日,浙江省博物馆开年大展“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在浙博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开展。展览通过来自意大利多家博物馆的180件文物搭建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带领观众探秘古埃及文明。 展览分“尼罗河的赠礼”“众神传说”“复活的密码”“生活在尼罗河与绿洲之中”“永生传说”五个部分,通过展示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社会生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勾勒数千年前尼罗河两岸...
梵天尘世,其实一本万殊;莲花世相,不过人间关怀。1月18日,“莲花与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陆画艺术”展览开幕。 水陆画不仅是宗教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风俗、生产生活、世态百相的窗口。其中,“宝宁寺水陆画”是现存明清水陆画中的珍品,真实地再现了明代的风俗世态,堪称美术史研究的宝库。 水陆画,是伴随佛教水陆法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宗教文化遗产,它的图像内容主要根据水陆仪轨...
记者日前从泰山景区文物宗教局获悉,泰山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遗址——周明堂遗址考古勘探正式启动。作为泰山景区首次大规模考古勘探项目,勘探将明确周明堂遗址的范围、核心区、文化堆积层厚度、建筑遗址等。 据泰山景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温兆金介绍,周明堂是泰山最早的礼制性建筑,也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遗址,具有泰山历史地理坐标的作用。 “从采集标本看,泰山周明堂文化特征一部分呈东周时期特点,一部...
经专家鉴定,2只石狮为清代文物 1月18日,市总工会与圆明园管理处签署文物捐赠协议,将市总工会在搬迁期间发现的8件清代石刻文物,捐赠给圆明园收藏。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台基厂三条3号院一直是北京市总工会的办公所在地。“去年年底,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总工会机关向城市副中心整体搬迁,筹备搬迁过程中,我们发现机关院里有两只石狮子、一套5件石刻桌凳和一个石座,疑似是圆明园的流散文物,我们立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