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1 图2 最近,笔者“疯狂”地“迷恋”上两件中国古代文物——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两个漆盘。原因无他,只因那精美的图案、精湛的雕工、凹凸的质感,文绉绉地说其是美不胜收,真实、“赤裸裸”的说法则是它俩美得让笔者“窒息”。 两件给华夏古人“长脸”的国宝级文物,一件是元代的“剔黑花鸟图瓣式盘”(图1)。这件漆盘的盘径38.2厘米,色彩上运用了红黑对比的表现手法。其中漆盘...
记者从河北省武安市文物保管所获悉,考古专家日前在武安境内的太行山上发现了一处疑似长城遗址。据初步考证,该遗址为明代长城,其发现对研究当地的疆域变化、民风民俗等情况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武安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据当地文保所工作人员贾明田介绍,早在2007年,河北省文物部门在武安境内发现了19处明代长城遗址。时隔11年,又一处明代长城遗址被发现。这处长城的结构、造型与其他19...
“太子城遗址在公元1202年便是金朝行宫,当时北京是金中都,当时二者便是一体的;冬奥会举办时间是2022年,北京与崇礼将共同举办冬奥会,跨越820年,两地的联系得到了延续,这种巧合真的非常神奇。”12月22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是冬奥会举办地之一,近期关于太子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又有了阶段性成果。经考古发掘,结合史料记载,初步推断太子城遗址是金...
参观者欣赏展品 12月28日,“金辉玉蕴——南京出土宋明金银玉器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透过交相辉映的金银玉器,参观者可近距离感受宋明经济之发达、文化之繁荣、手工业之兴盛。 明代嵌宝石金镯 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南京一度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少开国功臣、皇亲贵胄和文人士子在这里终老。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许多宋代名门望族...
约翰·塞尔登 1687年詹姆士二世令宫廷画师为沈福宗画的像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明末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局部) 在12月8日于福建泉州举行的“海丝文化与泉州印象”学术研讨会上,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郑学檬教授展示了一张收藏于牛津大学、尚不为藏界所熟知的中国古代彩色航海图(《塞尔登中...
2018年12月20日,广东省博物馆“尼罗河畔的回响——古埃及文明特展”揭开了神秘面纱,144件(组)、共计238件来自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精心甄选的古埃及文物正式亮相。展览为大众重现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并希望在不同文明之间,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次展览分为众神庇佑、探寻永生、尼罗河畔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古埃及文明。第一部分“众神庇佑”聚焦古埃及人的神灵信仰。古埃及在历史上一直是...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 航拍图 近日,记者从浙江自然博物院了解到,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将于12月28日亮相。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占地300亩、馆舍6万平方米、投资11亿元,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安吉馆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德国戴卫奇普菲尔德事务所主持设计,遵循“建筑长在山坡上”的整体设计,分散布局思路,基本保持了地块的真山真水原生...
昨天,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迎来了今年的第278635名观众。多年来,海防馆在学术研究、社会宣教、群众服务等方面推陈出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功能,建馆21年来已吸引观众400余万人次,铸就了我市又一精神文明教育高地。 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于1997年开馆,由200多个单位、5万余个人捐款捐物建成,占地面积3200多平方米。该馆以镇海海防历史为陈列主题,拥有7个展陈馆,梳理了镇海从“...
图为郑兴国曾在西班牙展出的根雕作品。项菁摄 “截取古沉木的横断面,满脸须发的老翁弯着腰,向仰头求知的幼童讲述着中华儿女‘同根同源’的往事,两者的身体合二为一。”中国木雕艺术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兴国25日接受专访时介绍,2013年,他带着这件根雕艺术品走出国门,到西班牙进行了文化交流,如今他将其珍藏在浙江嵊州文创园,供人们欣赏。 图为首届“雕圣杯”根雕现场创...
近些年来,为西方人所珍藏的外销画,日渐回流,成为研究广州历史风貌的珍贵资料。 十年前,国际罕见、国内唯一的巨幅外销油画——《广州港全景图》在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环游世界”后,从海外完好无损地“回家”,永久入藏广东省博物馆。 这一堪称清代珠江版“清明上河图”的油画,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海珠炮台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风景,是当时中国其他城市罕见的图像记载,也代表...
回顾晚明“没骨山水”风格,追随中国历代绘画,发现晚明“没骨山水”有部分作品风格没能找出其来源。1621 年董其昌仿杨昇画作的字体中提到“曾见日本画有无笔墨者,意亦唐法也”,这是不是董其昌在暗示的风格和日本绘画有所雷同呢?所以,本文我们探讨一下“没骨山水”风格是否受到了日本绘画的影响。 明代与日本文化的交流 在明代,中国要见到日本的文物,一般是通过中日之间的贸易,这是中日交流的桥梁。中日...
记者从河北省临西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文保人员日前在尖冢镇侯寨村发现一方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所立古石碑,距今已有479年历史。 该石碑为青石材质,长200厘米、宽71厘米、厚22厘米。碑文共915个字,以楷体书写,字体俊秀、刚劲有力。碑文对当地侯氏家族成员构成及乐善好施的家风做了详细记载。临西县文保所所长张霞介绍,石碑保存完整,铭文脉络清晰,系较为少见的“家族传记”石刻,其发现为研...
日前,“中华八千年文明史”口述传承在北京启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通过翔实的文化传承、民间遗迹、考古发现、古籍记载,梳理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支持和印证,向众人介绍了他所掌握的明确存在的中华八千年文明史体系。姬英明将赴中华八千年文明的起源地——大地湾遗址,现场为大家介绍中华文明八千年的考古实证和相关古迹实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12月20日,“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在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博士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并作了“大唐风华——唐墓壁画与丝路文明”专题学术讲座。“张氏帅府”代馆长张连兴与业务人员、沈阳市民70余人聆听了报告,“张氏帅府”副馆长赵菊梅主持讲座。 程旭以“千年中国看西安,首选应在陕历博”为开场,介绍了唐墓壁画的分布情况:关中地区唐墓壁画占全国唐...
“考古是什么?”“在野外挖东西” “找到古代的文物进行研究”。“考古需要什么工具?”“要用铲子和刷子”.......12月21日,在圆明园公共考古实践课上,来自北京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40名二年级小学生对于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回答踊跃。 课堂上,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的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圆明园历史及基础考古知识,带领大家在圆明园模拟考古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