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卡若文化 食器 1978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村出土 卡若文化的陶器均为手制,以夹砂陶为主,有红、黄、灰、黑4种颜色,早期还有彩陶。卡若文化的陶器器形简单,只有罐、盆、碗,且多为小平底器。早期陶器纹饰以划纹为多,晚期的则多锥刺纹和附加堆纹。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前期 距今1万年左右 食器 1962年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 口径20厘米、高18厘米 这件红陶罐用手工捏制而成。直口,深腹,圜底,外饰绳纹,胎质粗陋,器形简单,制作技术原始。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较古老的陶器,也是世界上较早的陶器。 陶器是用泥土塑成陶坯晾干后,在800-900℃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是人类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非天然材质的物...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 1977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 高15.6厘米 这件尖底陶罐上绘有符号,陶罐出土时位于无头墓主人的头部位置,起着代替人头的作用。史前时期战争频繁,并有猎头习俗,用尖底彩陶罐代替人头入葬的墓主人,可能是被其它氏族猎取掉了头颅。这件画有符号的尖底罐在人头位置用皮毛衬垫,并放在木板之上,珍重之意十分明显。
唐 盛器 高38.3厘米、口径16.1厘米 此罐器浑厚丰满,施黑釉,黑釉上的几块蓝斑纹,蓝中闪白,飘忽不定,自然流淌,这种花釉瓷有“唐钧”之称。唐代花瓷的成功烧制,为宋代钧窑的出现及花釉制品的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 明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高7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5.7厘米 这件青灰色陶罐,口唇厚而外卷,鼓腹敛底,外涂朱色不规则圆纹。从陶色、器型观察,它和汉族民间一般使用的陶罐极为相似,唯器外涂朱这一点反映了西域少数民族的艺术特点。
明 高9.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4.3厘米 这件甜白釉瓷罐,直口、短颈、丰肩。肩部堆贴三个海棠花形托饰,每托各附一个圆形系。腹部圆满壮硕,刻有浅浅不易见的缠枝莲纹饰。器型敦实稳重,胎体洁白细腻,白釉莹润光洁。这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白瓷产品。“甜白釉”实是“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
这只陶罐器型丰满鼓实,釉面斑驳淋漓,色泽上黑、白、赭、褐等混合相映,自上而下的流釉像孩子的鼻涕在流淌,那流釉的下部洒洒落落的白斑在赭红的胎色衬托下犹如红土地上的残雪在融化,黑白釉色交织流淌,自然之致。 罐上有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就是每当空气中湿度逐渐升高时器物上的白斑会慢慢地变暗,湿度越高越暗,直到看不到白色,空气逐渐干燥时白色就会自然恢复过来。这种色泽的变化显示出空气中湿度的变化,让人感到...
此罐是在主罐的肩部附加四个小罐(见图),形成五罐联为一体,故名五罐联,又称“魂瓶”、“谷仓罐”,属于随葬用的明器,这种罐流行于东汉、三国、两晋时期,距今一千多年。罐高41厘米,腹围64厘米,底径10厘米,胎呈灰褐色,质地坚致,施青黄色釉,釉面润泽,垂流成斑,平底内凹,全器从上到下,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堆、贴、捏塑楼阁、人物、走兽、飞鸟、花朵,在罐下腹部堆贴猪、兔各两只,上部堆贴蟠螭、奔犬各两只,桑...
明 陈设品 1955年北京东郊出土 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24.8厘米 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
明 罐高9.3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9.4厘米 这件瓷罐,直口,丰肩,扁圆腹,圈足,底款为“大明成化年制”。以青花、红、黄、绿、赭组成斗彩,图案为花卉,其间数只彩蝶飞舞。 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是与宣德青花齐名的明瓷中的代表作。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色瓷工艺。在明代一般称为青花五彩,其制法是先在胚胎上画好青花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彩料填...
隋 盛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21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9.4厘米 此罐罐身瘦长,口直而大,瘦颈,肩部贴附八系,属于隋朝瓷罐中的南方系统。罐表里均施青灰色釉,有开片纹,底下露胎,胎呈灰黄色。此罐出土时内盛有核桃。
元 公元1206年-1368年 1993年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出土 高30厘米、口径18.5厘米、腹径31厘米、足径12厘米 此罐造型浑厚,罐体在白地上用黑色画出婴戏、花卉等图案,绘画手法简练粗犷,极富民间色彩,具有磁州窑产品的典型风格。 元代的磁州窑系是当时北方最重要的瓷器生产者,尤其是白地黑花产品数量惊人。在元大都出土的瓷器中,磁州窑系产品占了将近一半,白地黑花瓷器又...
古陶瓷收藏,我十分在意高古年代的器物,它们是中国陶瓷历史长河中作为千万分之一遗存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实物见证。其时代特色鲜明,古韵浑厚,既有粗犷豪放的风格,又给人一种浑朴融合自然的审美意趣,那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截然不同的赏瓷意境,回味在那种古色古香的古韵之中…… 瓷器滥觞于历史上的商代,而成熟时期则被推迟到东汉。这件大罐实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器物高47厘米,腹径约45厘...
龙泉窑开创于西晋,结束于清代,连续生产时间长达1500年,是中国所有瓷窑中生产年代最长的一个窑。我们从古窑址遗存的早期标本和各种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龙泉窑仿越窑、瓯窑风格生产青瓷器,宋朝是龙泉窑的极盛期,元代在烧制工艺和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突破,明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带有康熙五十一年铭文的龙泉窑标本,是龙泉窑生产期的下限资料,以后所见均系景德镇仿烧品。 元代的龙泉窑完全生产白...
瓷罐,是一种常见的瓷器器型。最早出现的瓷罐当属东汉原始青釉罐,历史上最有名的盖罐当属明官窑“天”字盖罐,而我所藏的南宋建窑黑釉罐则是罕见之珍品。罐这种器型,至今仍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瓷器。 在漫长的建窑发展史中,建盏工艺日臻完美,其产品建盏被誉为“名器名瓷,天下无类”遐迩闻名,大放异彩。建窑黑釉罐则名不见经传。建窑黑釉罐高19.5厘米,口底径相若,皆为11.1厘米。造型小巧别致,观其形,内施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