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南京市秦淮区获悉,位于南京夫子庙景区的科举博物馆目前已经征集到科举文物及展陈品5100多件,博物馆计划8月1日对外开放。 南京夫子庙地区有全国最大的中国古代科举考场“江南贡院”,以此为背景建设科举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建的科举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上8000平方米,地下2.5万平方米。 据了解,目前,科举博物馆目前通过民间征集收购、文博系统征集、网络采购等...
科举考试图 《明史·选举志》里有两段话容易使人们对明代科举全貌产生一些误解。 第一段话是:“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这段话的后面一句是对的,因为明朝任官有多种途径,通常说是进士为一途,举人、贡生、儒士等又是一途,吏员也为一途,这叫“三途并用”。但这段话的前面一句却有问题,那就是科举未必“必由”学校。有资格参加明代科举第一层级“科试”的有两种人,一是在府、州、县各级官学读...
中国科举博物馆负一层部分年内开放、门西老城风貌商业步行街将开工、玄武区东岸片区明年十一开放……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市86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敲定进度,不少项目将于年内开工或完成。 门东、门西都要大“变脸” 据悉,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目前钢结构的琉璃塔正在建设中,预计9月完成。该项目主要涉及遗址博物馆、南京佛教文化博物馆、报恩新塔、佛教文化创意工坊等。 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一期项目...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共收藏木石匾额五百多方。其中石刻匾额近五十方,数量之多,在国内尚属首家。收藏有明清三十二名状元题写的匾额四十余方,十三名榜眼题写的匾额,十二名探花题写的匾额。 年代最久的状元匾为明永乐十六年,距今五百八十九年。收藏的元代科举门,系镇馆之宝。 解读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已被举国关注。为此,该馆以展陈众多的科举匾额,宣传科举文化为切入点,让更多北京人在了解科举制度的同时,进一...
唐朝的大学,在唐玄宗时增加了一所广文馆,不过唐之大学一般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此六学皆隶国子监。其为唐政府主管的教育机关,驻长安城的务本坊。 国子监制度并非固有,也并非不变。它在唐高祖时为国子学,隶太常寺。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国子学从太常寺独立出来,为国子监。唐高宗时,先改国子监为司成馆,后又恢复为国子监。至唐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再改国子监为成均...
自隋至清,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近人在审视这项制度时,多指责它对贫家子弟的排斥,揶揄八股时文耗士子精力于浮文,讥讽登科仕进之人不识兵刑钱谷为何事。对于从这套制度中艰难竞奔、脱颖而出的状元,往往持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有虚名而无实学。笔者考察了清代百余名廷试首冠之士,透过对他们家世、学历、政绩、才识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这项在世界上都曾很有影响的取士选官制度有一些更具体的认识。 家世出...
贡院牌坊 古代武举考生亲供 清代德化窑魁星 南京正按国内最高等级、最高水平、最有影响的标准来建设中国科举博物馆,使之成为中国科举文化体验和展示中心、科举文物保护中心、科举制度研究中心。为此,由“中国科举博物馆”筹建组、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主办,世界华人收藏家协会、全国文物艺术品商会、中国东方艺术品研究院、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北京古博盛玺艺术品鉴定中心、中华古玩网协办,在国...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总之,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 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
科博馆效果图御制宸翰碑“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正门处的八个大字道出了这个地方的高规格。始建于公元1168年的江南贡院,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发展,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鼎盛时期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有建筑3万余间,号舍20644间,超过了故宫的“9999间”。 未来,这里将变身全世界最大的中国科举...
“南京市中医院要搬迁两次?职工发帖呼吁‘一步到位’”(《现代快报》11月12日封13版)。在记者的探访中,市中医院新址施工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交付时间2015年底!就算市中医院有耐心等,但是夫子庙科举博物馆可能没有耐心了。” 这句话点出了事情的实质。 虽说说这话的并不是政府官员,但是市中医院让路给科举博物馆是不争...
现如今,像高考这类的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但尽管如此,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考官通上气。 唐伯虎身陷“考试门” 从唐朝开始,政府便建立了“锁...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第三子张懋修考中状元,同时考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张敬修。消息传来,舆论哗然,众议嚣嚣。原来,就在3年前,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已考中了榜眼。张居正有六子,有人为此作诗讽刺:“状元榜眼姓俱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做探花郎!”无怪时人的非议,因为在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内阁首辅翟銮...
赵匡胤和李煜是历史上两位大名鼎鼎的皇帝。在诸多戏说的电视剧里,二人为了女人斗得天翻地覆,但真实的历史中,那场发生在南京的决定二人命运的北宋灭南唐之战究竟是怎样的呢?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决不允许南唐存在下去,李煜早就知道赵匡胤的野心,但却一直卑躬屈膝,他因何改变主意决心一战?宋军渡过长江时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架通浮桥,可是在李煜看来这是天方夜谭,但恰恰这...
陈炳佳(广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创始于隋,行成于唐,完备于宋,强于明,衰于清末的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国实施了1300多年。这种通过官方组织考试选贤举能、举荐官吏的制度,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世界贡献了“大考试”这一伟大创举。科举派生的两个最有影响的孩子便是“馆阁体”书法和“八股文”。到了晚清后,因为这种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