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是官、民两大系统都蓬勃发展。首先对宋代民窑有个大致了解: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龙泉窑、建窑、吉州窑、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四个窑系。这一讲先讲北方民窑。 磁州窑 1918年,直隶巨鹿,就是今天的河北巨鹿大旱。旱了以后怎么办呢?抗旱打井,很多人合伙打井,挖来挖去挖出瓷器来了。当...
要善于抓住工艺程序、工艺方法、工艺手段上细微的变化,即抓住仿制者们本身难以克服的漏洞与仿制者本身素质在制瓷中的反映,磁州窑瓷器真仿品辨识要点如下: 一、看胎骨成型方法:采用浆胎者均为伪作。磁州窑注浆成型技术采用的时间约在1948年之后,如是浆胎,必为后仿无疑。 二、看模印痕:模印痕是在瓷器的口部,圆形器身的最大直径处,有明显的对接痕,或凸或凹,是用模制胎后,虽修平但烧成后仍存留的痕迹。今仿器多...
西夏灵武窑的发掘,使我们看到西夏瓷器的真实面貌,其中除部分白釉器为仿定器外,黑(褐)釉剔刻花器受北方最大民间窑场磁州窑影响较强烈。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防将灵武磁窑堡窑出土西夏瓷器与较之稍早的北宋磁州窑中心窑场观台窑出土瓷器作简要比较: 1、器物造型 北宋磁州窑产品丰富,除日常生活用品碗、盘、罐、炉、瓶外,还生产有陈设瓷花口瓶、玉壶春瓶等。上述的某些器形在西夏灵武窑中也能找到近似器。 黑...
磁州窑传承千余年,宋元时期的“白地黑花”装饰和近代青花、五彩装饰,对中国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古磁州地区早至北朝时期就已开始烧造青瓷,并具有相当规模。该地区以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湾漳大墓以及北齐高润墓为代表的一些北朝墓葬中均有青瓷出土,这些青瓷与调查发掘的当地北朝瓷窑相一致。此时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漳河和滏阳河沿岸,如贾壁窑、临水窑,以及新发现的曹村窑。 到了宋代,观台窑兴盛起来,具有...
金代磁州窑瓷器胎质略粗,釉面闪黄,精细产品釉子光润。装饰品种以白釉绘黑花最为常见,也有白釉划花、黑釉铁锈花、黄绿釉(俗称金三彩)及白釉、黑釉等。主要纹饰有花卉、草虫、莲瓣、鱼鸭、虎鹿、花鸟、婴戏、人物故事等。图饰寥寥几笔,生动潇洒。主要器型有罐、花瓶、盆、枕、碗、盘、碟、酒盅、三足炉等。 金代瓷枕很多,枕面常绘以花卉以及山水楼台为背景的人物故事,如“陈桥兵变”、“携琴访友”、“婴戏垂钓”等。形制...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之间有着2000多年的科技文化交流史。日本在其物质文明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曾深受中国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影响。日本民族自古酷爱陶艺,对陶瓷艺术有着特别的爱好,是目前世界上陶瓷器消费量较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磁州窑产品携带有一种素朴的美感,加之丰富的器型与优美的纹饰,而深受日本士大夫、茶人乃至普通庶民的欢迎。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九州福岗地铁修建时曾出土很多中国陶...
磁州窑龙凤纹梅瓶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 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
中国瓷器出口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日本、韩国、印度、伊朗、伊拉克和埃及等地,考古学家们对九世纪前后的城镇遗址的发掘中,都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唐代瓷器碎片。中国的宁波市古称明州,是唐代通往日本和韩国的主要通商口岸。1974年,在宁波余姚江唐代出海口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其中有几百件越窑和长沙窑的青瓷、青釉褐彩瓷和黑釉器,并有"乾宁五年"(898年)刻款的方砖一块。这些瓷器与在韩国和日本发现...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的制品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民间...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着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
宋代磁州窑 宋代磁州窑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器物造型设计艺术上趋向成熟完美,更突出地表现在装饰技艺的多样化,装饰题材的广泛,画面构图与色调对比灵活变幻的艺术处理。尤其在彩绘技艺方面,以绘画的笔法画图案,创造了陶瓷绘画性的装饰风格,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路。 磁州窑图案装饰从局部看很有国画的特点,但整体装饰上则有图案式效果。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罐或四系瓶,器腹前后两面的相对部位画同式的开光,其内绘...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盘口瓶 盘口瓶深剔刻局部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盖罐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的巅峰时期,不但出现了五大名窑,成为陶瓷史上的传奇,同时还因风格特点的不同而形成了磁州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青白瓷系六大窑系。这时期的瓷器种类繁多,出现了许多新的造型与装饰手法,其中的磁州窑系在当时窑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的窑场最为众多,形成年代最早。 ...
磁州窑风格的古陶瓷仿制品,出现时间基本上可定在近百年左右,即清末、民国时期与建国后这50多年。磁州窑系艺术仿品出现在近代,仿制时代较晚,有其历史原因,这是由历代文人或收藏家对磁州窑民间陶瓷艺术成就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文人墨客、古董收藏者对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民间陶瓷没有上升到文化艺术的范畴,喜金玉细美,贵官窑制品,而对磁州窑等民窑陶瓷均以粗器视之,以粗器不宜入大雅之堂为由不予重视。另一方面,因收藏与保值...
枕,俗称"枕头",根据文物鉴定资料表明,最古老的枕是天然石块,以后为初步加工过的石块,并且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制作,如木、玉、铜、竹、瓷等。在中国古代,数量最多的当属瓷枕了。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朝时开始大量生产,《唐书,五行志》载:"韦后姊七姨嫁将军冯太和,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这不仅反映出当时的婚俗,而且说明枕在古代既有生活用品的实用功能,又常常作...
金代磁州窑人物枕 磁州窑窑址位于河北邯郸,创烧于宋代,并兴盛延续至清代。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微博]的金代磁州窑白釉褐彩长方枕,四周为折枝花卉纹,前面为牵牛花,后面为牡丹花,左右两侧为菊花。枕底有“王氏寿明”印款。枕面四出沿,主题以水墨画笔法,勾勒皴擦,锦地开光绘人物故事“风尘三侠”。 风尘三侠是唐初的故事,画面最右侧的人物,便是三侠之一虬髯客。他出身豪门,自幼随高人学得异术,欲起兵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