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上午,海盐工业强县摄影大展在县博物馆正式开幕。此次摄影展共展出金、银、铜奖和优秀作品100幅,集中展示了海盐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成果,展现了海盐工业企业的新风貌。
4月2日,陈伯蕃作品展在海盐县博物馆正式开幕。陈伯蕃,字弘,笔名浙北逸叟。1921年生,浙江省海盐县人,曾任海盐县书法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师从国画名家邓春澍,潜心研学,逐步形成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不仅擅长国画写意山水和石,兼攻花卉,对古文诗词也有深厚造诣。 展览展出了陈伯蕃书画作品共计77件,重点描绘了海盐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老海盐十二景与新海...
沈荡第一桥亟需保护,轮船码头被写满不雅词汇,前期网友微博经记者实地采访报道后,引起了多方关注。近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海盐县文物保护相关部门。 两名业余文保员 需巡查24处竖牌文物 关于沈荡第一桥北对联、桥额被熏黑,桥下遗有焦炭,记者采访了桥边的住户。家往旁边的许森华老人告诉记者,桥被烧黑是因为时常有人在那里烧垃圾。 县级重点文物登录单位由谁保护?记者带着问题联系了县...
昨天,记者从海盐县博物馆获悉,海盐县古籍普查工作于2009年下半年启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共普查古籍4369册,录入数据940条。这是海盐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介绍,本次普查工作采用古籍普查所用拍摄台进行拍摄,分摄影、测量和记录三部分。县博物馆严格执行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信息采集培训的操作要求,对每一件文物进行编号核对、尺寸测量、数据记录。照片处理严格执行第...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围绕春节而创作的一系列古老而又美丽的民间艺术品,铭刻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演进历程与深刻的民族文化记忆。 在我国民间,每当春节来临之际,便有写春联、贴门神、挂年画、做布老虎等习俗,为节日增添喜庆热闹的氛围,同时也表达老百姓在未来一年的祝福与美好愿望。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春节文化,博物馆从馆藏的民间工艺品中特别挑选了门神、年画、剪纸、布老虎等一些...
为有序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规范建筑类文物的维修资金管理,去年5月海盐县文化局联合县财政局出台了《海盐县文物维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该办法施行近一年来初见成效。 统一部署,分头实施,普遍启动维修项目。县文化部门及时通过全县文物工作例会进行统一部署,就维修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维修项目的申报实施等事项给予明确规定,各镇(街道)按要求分头实施,普遍启动维修项目。2014年全县已启动11个...
日前,海盐县百步镇百联村的文昌桥和姚北村的来龙桥因杭平申航道开挖需进行搬迁。经过前期选址、确定移地保护位置、拆除、移建等程序,10月14日,两座古桥开始正式“搬家”。 至12月15日,文昌桥移建工程已结束,新的文昌桥位于百联村麻夏浜。文昌桥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桥两面刻有两幅桥联。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工作人员对每一块桥砖进行编号后,根据原来的顺序重新移地搭建。考虑到实地情...
收割稻谷用的甩领,养蚕的蚕匾、蚕架,农耕用具犁、耙……近日,于城镇构塍村村民何留法来到海盐县非遗保护中心,送来了两套自己用竹篾精心编制的养蚕系列用具等微缩手工艺品,这是海盐县启动非遗手工艺作品征集工作后收到的首批非遗手工艺作品。 海盐置县已有2200多年,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海盐人民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其中既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本月起,海盐县面向全社...
日前,海盐县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员按照县普查办的要求,依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顺利完成了馆藏地契类文物信息录入工作。 此次地契类文物信息录入共计490条,主要包括清晚期、民国时期卖田地、房屋以及基地等契约。工作人员根据藏品属性采用离线软件信息录入,并上传至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本次信息录入包括藏品编号、名称及文物照片等14个必填项,其中照片又分正视、俯视、侧视、全景、局部...
天然气供气是海盐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今年,海盐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春季已进入立项阶段。由于输入线路途经所有镇、街道,所用管网埋于地下,并将建立多个天然气基站,对地下文物的保护产生一定影响。 为确保地下文物的安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提前介入,认真做好该项工作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在确定线路时,即和规划、发改及天然气公司共同商定涉及文物区域的线路走向,主动避开县...
近日,海盐公布了《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海盐鱼鳞塘修筑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器编织技艺”被列为《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今年6月,海盐县组织开展《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申报,全县各镇(街道)通过前期调查,线索收...
日前,海盐的杭平申线古桥移建保护工程项目开标,标志着杭平申航道上两座古桥的异地重建工程即将开工。 杭平申线航道改造项目是浙江省实施港航强省战略、实现内河水运复兴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改造航道经过百步、于城、武原等历史文化悠久之地。 今年上半年,县文化局得悉航道要改造的消息后,为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文物的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展,立即和工程实施单位县交通局联系,得到了县交通局的支持。根据交通...
海盐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昨天,记者在海盐县博物馆看到,根据普查实施方案要求,工作人员正在仔细登录《清光绪十一年六月韩庆福卖田绝契书》《清光绪七年八月王承煃卖屋基绝契书》等馆藏地契类文物的信息,包括藏品名称、年代、类别、质地、数量等内容。 可移动文物主要是指可以收藏的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
8月29日上午,海盐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临珅调研了省级文保单位云岫庵的维修工作。 云岫庵是我县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也是南北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云岫庵内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暨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王临珅实地查看了云岫庵建筑的现状,认真听取了各相关部门的汇报。他指出云岫庵是我县的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利用起来,充分发挥...
文物古迹的修缮和保护对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意义,近日,海盐县元通街道通过对文物点的巡查,修缮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加强了暑期安全防范管理。 记者了解到,在检查中,街道文保人员发现几处文物点需要加强修缮管理,特别是街道辖区内电庄社区西侧,青龙漾河道上的发金桥存在安全隐患,该桥是海盐县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由于前期河道清淤,修筑石埠等,导致桥堍两侧出现坍塌情况。 暑假期间,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